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动画电影从1926年万氏兄弟的《大闹画室》开始,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期间所获国际大奖70多次,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可谓誉满全球,威振欧美。而这一切又与所谓“中国学派”密不可分,是“中国学派”的独具魅力使中国动画获得如此丰富的荣耀。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竞争中一落千丈,美、日动画片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恢宏的科幻场面、强烈的人文精神和富于冲击力的主题思想、震撼人心的银幕形象,以及动画片的后续商业运作等因素,赢得了动画片创作与文化的绝对优势。中国动画片十多年来始终未有独树一帜与之争锋的举措和成就。走出美、日阴影,重振昔日雄风,成为近年来中国动画人的严峻课题,作为美术史论教研领域中的一员,本人就此进言数句,还望方家教正。
首先,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传统而又绝不可丢失的基本观点,那就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日、美动画片的强劲势头历多年而不衰的根本原因是其民族性格在影片中起作用。日本民族顽强拼搏、以身殉职的武士精神,借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拿来”手段和经世致用讲求效绩的实用态度在其动画片的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中鲜明地表现出来。正是这些内在的基因深深地吸引了包括中国少年儿童在内的广大世界青少年的眼球。而美国作为一个多人种多文化混合,创业200多年繁荣昌盛,经济科技领头于世界的大国,其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富于幻想,热情关注人类与地球未来的思维角度等特征同样鲜明地呈现于其动画片的主题与人物性格塑造中,也正是这些内在特征使美国动画片深受世界观众的青睐。如前所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动画片斐声影坛的原因也是“中国学派”民族特征的大力弘扬:画面造型形式的民族化与思想主题的民族化。1955年开“中国学派”滥觞的《神笔》以寓言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弘扬善美。鞭笞丑恶的故事:被公认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大闹天宫》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权,勇于斗争,反对阴谋与虚假的精神品格:曾五次荣获国际大奖的《小蝌蚪找妈妈》以恢谐幽默的笔触表现了“有志者事竞成”的主题:五次荣获国际大奖的《三个和尚》则以简单的情节、精心设计的动作细节道出“团结才有力量”的思想,还赋予了几份禅的意味与东方哲理:五次荣获国际大奖,被喻为中国水墨动画片巅峰的《山水情》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手法,并于最后的点睛之笔阐释出人与自然相融与共的深刻主题,有着永恒的思想与艺术魅力。纵观上述五部神话寓言动画片以及所有获国际大奖且为国内广大观众所喜爱的作品,它们在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上都表现出浓厚的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派:尚崇并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满:坚持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并机智勇敢地与之战斗:克勤克俭、善良温婉、豁达儒雅的本色品格。在如今国际社会呼唤和平、反对强权:重视环保、力避人与自然;中突的时代大潮中,中华民族的这种性格与精神不正是世界人民所崇尚和拥护的吗?因此。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性格,创造出新的具有当代意义和当代人物性格特征的现代神话寓言动画片,定能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应是中国动画人走出劣势的一个基本思路和重要举措。
中国动画片近年来另一个缺失是电影画面造型的忽视。放弃“中国学派”手法。对美、日画面造型亦步亦趋。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令人不可卒观。本人认为,坚持动画电影画面造型的个性化及经典性理应成为包括动画片在内所有电影永恒和基本的追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些业内人士批评中国动画片“美术思维大大胜于动画电影思维”,认为中国动画电影普遍存在着电影思维与电影语言相对薄弱的特点。一些动画片创作者,片面理解这些观点,导致作品画面造型的平庸与被忽视。其实。这些观点并非否定电影画面造型的经典性与个性化,而是强调动画电影也必须体现电影思维即其语言的综合性和叙事方式上的蒙太奇手法。使其成为“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语)。
著名电影艺术家于敏认为电影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有没有使人经久不忘的人物形象和画面:二是有没有引起再看、三看的愿望。本人认为,动画电影也应以此为标准。这是因为,动画电影作为一种以视觉为主要接受媒介且是画出来的艺术品,其画面造型必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独特功能。首先,它给观众以视觉韵律、节奏、影调、色彩、形态等多方面的审美享受,使其获得视觉审美的深度满足。其次,画面的个性化与经典性往往使其生发出更为深刻的丰富的内涵——通过语言表述所传达的人物情感和主题思想,因为语言本身的明确导向性。有时反而显得单薄与贫乏,而单纯的画面造型却能传输出丰富的内涵。著名导演郑洞天认为:“生活中很多事用话是说不清,相反用造型手段更能让人意会。”“挖掘造型因素来组织画面……常常能给人一种如同在生活中感受一件具体事物时常有的那种综合感受。”因此,电影艺术家倪震深有感触地提出:“一部电影在它最初构思的时候,就应该是由视觉的(或视听的)元素构成其骨内之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视觉造型的材料,从电影思维的角度去组织去结构”,因此,在拍摄时要“充分发挥镜头描写和造型表现的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使动画电影画面造型令人青睐而难以忘怀?首先必须在主角身上下大功夫。《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给人至深的印象,以致于后来许多艺术作品中孙悟空的扮相都直接以此为楷模。它的成功启示我们,动画人物形象一要民族化,二要有视觉冲突力,三要个性鲜明。其次要重视动作的空间环境的造型,要使环境为人物性格服务。为主题思想服务,要创造“典型环境,”使“典型性格”更有说服力、表现力和深度感。当前动画电影“环境”的过分直白化,使其缺乏深度,也影响了观众艺术鉴赏力的提高。动画电影固然应当形象明了,“所指”明确,接受起来不费力,但也不应当一律“低幼化”、“卡通化”。再次,动画作者应当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平面造型艺术,要从艺术气质与艺术哲学的层面真正理解中国造型艺术的特质,创新性地将传统平面艺术转变为新的动画视觉艺术——拉毛水墨画就是一个极好的创新——:甚而还可以像上世纪下半叶那样直接邀请中国绘画大师和设计大师指导或主持动画创作。当今中国画艺术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创新。将其借鉴改造于动画片中。或许会带来不少别开生面的惊喜。
首先,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传统而又绝不可丢失的基本观点,那就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日、美动画片的强劲势头历多年而不衰的根本原因是其民族性格在影片中起作用。日本民族顽强拼搏、以身殉职的武士精神,借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拿来”手段和经世致用讲求效绩的实用态度在其动画片的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中鲜明地表现出来。正是这些内在的基因深深地吸引了包括中国少年儿童在内的广大世界青少年的眼球。而美国作为一个多人种多文化混合,创业200多年繁荣昌盛,经济科技领头于世界的大国,其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富于幻想,热情关注人类与地球未来的思维角度等特征同样鲜明地呈现于其动画片的主题与人物性格塑造中,也正是这些内在特征使美国动画片深受世界观众的青睐。如前所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动画片斐声影坛的原因也是“中国学派”民族特征的大力弘扬:画面造型形式的民族化与思想主题的民族化。1955年开“中国学派”滥觞的《神笔》以寓言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弘扬善美。鞭笞丑恶的故事:被公认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大闹天宫》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权,勇于斗争,反对阴谋与虚假的精神品格:曾五次荣获国际大奖的《小蝌蚪找妈妈》以恢谐幽默的笔触表现了“有志者事竞成”的主题:五次荣获国际大奖的《三个和尚》则以简单的情节、精心设计的动作细节道出“团结才有力量”的思想,还赋予了几份禅的意味与东方哲理:五次荣获国际大奖,被喻为中国水墨动画片巅峰的《山水情》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手法,并于最后的点睛之笔阐释出人与自然相融与共的深刻主题,有着永恒的思想与艺术魅力。纵观上述五部神话寓言动画片以及所有获国际大奖且为国内广大观众所喜爱的作品,它们在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上都表现出浓厚的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派:尚崇并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满:坚持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并机智勇敢地与之战斗:克勤克俭、善良温婉、豁达儒雅的本色品格。在如今国际社会呼唤和平、反对强权:重视环保、力避人与自然;中突的时代大潮中,中华民族的这种性格与精神不正是世界人民所崇尚和拥护的吗?因此。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性格,创造出新的具有当代意义和当代人物性格特征的现代神话寓言动画片,定能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应是中国动画人走出劣势的一个基本思路和重要举措。
中国动画片近年来另一个缺失是电影画面造型的忽视。放弃“中国学派”手法。对美、日画面造型亦步亦趋。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令人不可卒观。本人认为,坚持动画电影画面造型的个性化及经典性理应成为包括动画片在内所有电影永恒和基本的追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些业内人士批评中国动画片“美术思维大大胜于动画电影思维”,认为中国动画电影普遍存在着电影思维与电影语言相对薄弱的特点。一些动画片创作者,片面理解这些观点,导致作品画面造型的平庸与被忽视。其实。这些观点并非否定电影画面造型的经典性与个性化,而是强调动画电影也必须体现电影思维即其语言的综合性和叙事方式上的蒙太奇手法。使其成为“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语)。
著名电影艺术家于敏认为电影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有没有使人经久不忘的人物形象和画面:二是有没有引起再看、三看的愿望。本人认为,动画电影也应以此为标准。这是因为,动画电影作为一种以视觉为主要接受媒介且是画出来的艺术品,其画面造型必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独特功能。首先,它给观众以视觉韵律、节奏、影调、色彩、形态等多方面的审美享受,使其获得视觉审美的深度满足。其次,画面的个性化与经典性往往使其生发出更为深刻的丰富的内涵——通过语言表述所传达的人物情感和主题思想,因为语言本身的明确导向性。有时反而显得单薄与贫乏,而单纯的画面造型却能传输出丰富的内涵。著名导演郑洞天认为:“生活中很多事用话是说不清,相反用造型手段更能让人意会。”“挖掘造型因素来组织画面……常常能给人一种如同在生活中感受一件具体事物时常有的那种综合感受。”因此,电影艺术家倪震深有感触地提出:“一部电影在它最初构思的时候,就应该是由视觉的(或视听的)元素构成其骨内之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视觉造型的材料,从电影思维的角度去组织去结构”,因此,在拍摄时要“充分发挥镜头描写和造型表现的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使动画电影画面造型令人青睐而难以忘怀?首先必须在主角身上下大功夫。《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给人至深的印象,以致于后来许多艺术作品中孙悟空的扮相都直接以此为楷模。它的成功启示我们,动画人物形象一要民族化,二要有视觉冲突力,三要个性鲜明。其次要重视动作的空间环境的造型,要使环境为人物性格服务。为主题思想服务,要创造“典型环境,”使“典型性格”更有说服力、表现力和深度感。当前动画电影“环境”的过分直白化,使其缺乏深度,也影响了观众艺术鉴赏力的提高。动画电影固然应当形象明了,“所指”明确,接受起来不费力,但也不应当一律“低幼化”、“卡通化”。再次,动画作者应当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平面造型艺术,要从艺术气质与艺术哲学的层面真正理解中国造型艺术的特质,创新性地将传统平面艺术转变为新的动画视觉艺术——拉毛水墨画就是一个极好的创新——:甚而还可以像上世纪下半叶那样直接邀请中国绘画大师和设计大师指导或主持动画创作。当今中国画艺术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创新。将其借鉴改造于动画片中。或许会带来不少别开生面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