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受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教育观念难以更新、学校教育引导不力等诸多问题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难免出现一些学业落后、思想品德不良的学生。如何教育与转化这些学生,是摆在农村高中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1.意志品质比较薄弱。他们往往学习情绪低落,只听某些感兴趣一点的课程,上其他课程大多睡觉或讲话,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去预习和复习功课了。虽然说他们的大脑比较灵活,但不肯在学习上花时间和下苦功夫,所以学业成绩落后。
  2.自制力比较差。他们明知有些事情不好,却不断地去做;他们明知有些习惯成问题,却难以改正。比方说,他们经常违反校规班纪,常与言行不良者来往。
  3.思想比较幼稚。他们往往比较容易冲动,甚至急躁易怒,在自负的外表里潜藏着较重的自卑心理。
  二、 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误区。现代社会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不少农村家庭中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严重失管,这是导致这些问题的第一诱因。也有一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庭对孩子严厉过度或放任自流,也很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学校教育的失当。受多方面评价标准的影响,从目前看,有许多学校没有完全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一些很大的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重智育輕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把学生按学习成绩被分成三、六、九等,并且造成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缺乏对“待进生”和“学困生”的关怀和帮助,多有批评少有鼓励,有的学校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式管理,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3.社会环境的污染。受商品经济浪潮的影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农村高中学生沉迷于不健康书刊和暴力游戏之中,严重侵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4.学生自身素质的不足。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高中学生身体生理发育出现早熟现象,而他们的心理发展滞后,自我约束力差,抵御诱惑的能力不强,又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因而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影响而误入歧途。
  三、学困生教育与转化策略
  1.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针对这类学生的心理特质:外向、好动、交友广泛,在同学中喜欢引人注意和好出风头,急躁有时难以控制,自我反省能力差等,如何对症下药呢?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要真诚地尊重、信任、关怀他们,不管他们犯了什么错误,都首先尊重他们的人格,从而实现情感沟通,拉近与他们的距离,防止和消除他们在心理上的隔阂和障碍。要帮助他们了解自身思想品德同社会要求之间的距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提高思想品德认识。
  2.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核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些适合他们心智水平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给他们充分展示的舞台,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勇于探索的热情,从而产生兴趣迁移,学会自主学习。
  3.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我们的学生尚未成年,还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还没有成熟,出现一些毛病和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热情地伸出双手。
  4.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
  第一,信任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学生中有的品学兼优,有的表现平常、不太突出,有的则吊儿郎当。教师往往偏爱前者,嫌弃后者,忽略中者。结果优更优,劣更劣,更有一批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关爱而默默无闻。因此,教师要拓宽胸怀,把所有的学生都装在心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第二,热爱学生,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热情。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对教师来说,爱学生特别是爱那些学业与品德不良的所谓“问题学生”,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热情,才能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获得学生丰厚的感情回报。
  第三,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不应固守着从讲台到黑板之间的窄窄“领地”,而是要走进全体学生当中,不光能在形式上和他们“打成一片”,更要能以“假如我是问题学生”的情感体察学生的心理,学会用他们的方式进行思考,时时以“假如我是问题学生”的心理去指导我们的行动,努力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将更有利于改进教育方法,有利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浮梁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教育移民”通常指为了孩子的教育与未来的发展而选择的申请移民。本文是指:在国内,为了子女接受相对较好的教育,从城郊、乡镇农村向城市或是经济较落后城市向较发达、发达城市迁移。或者是因为务工或投资、经商常年在异地城市生活而子女被动在异地城市接受教育而产生的迁移。这有别于为了考录取而在高考前临时改变报考地的迁移。其主体是农民工,为表述方便,下文统称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一、教育移民产生的原因   
在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寻求着发展之路,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我们学校确定了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切入口,把开展绿色教育作为课程改革创建我校特色的有力措施,逐步实现:教育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造福一方人民。为把课改引向深入,我们在绿色教育实验过程中,有如下做法和体会:  一、创建绿色学校  “绿色学校”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语言表达的艺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传授和开发智力的效果,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不是学生不听讲,只是讲得太冷场,不是学生不爱学,只是语言太枯竭。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之所以能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除了他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深厚的专业功底外,还与他们刻苦磨炼出来的出色口才分不开。所以,我深深体会到,丰富多变的语言,在驾驭课堂和学生中所起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应对升学和就业压力,学校和家庭在对待学生教育上,往往重分数、技能而轻思想品德。道德品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长期以来都是中学教育忽视和缺失的领域。近年来,学生犯罪的事件屡有发生。作为一个中学教育工作者和学校教育的管理者,笔者一直在思考,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应该通过怎样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来达到道德品行教育的目的?  一、道德品行教育的目的和方向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