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增强班级凝聚力是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着力分析影响班团组织凝聚力的因素,探究增强班团一体化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凝聚力;班团一体化;影响力
一、研究背景
班级、团支部是高校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目前国内外对凝聚力领域的研究较为活跃。科特乐温认为群体帮助个体实现目标是群体凝聚力的根源;我国学者大多肯定了凝聚力与组织绩效的正相关关系,程正方认为当组织目标与团体目标一致的时候,较高的凝聚力会产生较高的生产率。当代大学生既有张扬个性的需要,又需要团队协作精神的树立。作为大学整体式发展的存在形式,凝聚力是实现班团组织长远发展的关键。
二、研究目的
班级凝聚力是在班级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经过师生一致努力而形成的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整体力量。班级凝聚力的建立与提升,是增强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需要,是培养团队精神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推进高校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有着重要意义。新形势下中国高校的教育体制及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迎来“00后”新生,他们思想观念多元化,个性张扬,意识个性化等特点日益突出。目前高校班团普遍存在不断离散、缺乏凝聚力的现象,班团一体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研究內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中国药科大学学生。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主要问题包括:班团成员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班委之间权责分工、工作开展模式;班团风采展示平台等。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共285人,其中14.39%的调查对象为任职班长或团支书,34.74%的调查对象为班干部或团干部。
(1)具有班团展示平台有利于班团凝聚力提升。调查结果显示,59.29%的班团有展示平台,其中83.16%的成员会关注班团动态。公共平台的搭建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活动参与度,激发成员展示欲望,加强班团建设。(2)提高班团活动参与度有利于班团凝聚力提升。在班团活动参与度的调查中,79.43%的调查对象“参与度较高”,18.95%的调查对象“基本参与”。有明确班级规范,有序、合理开展多彩的班级活动,可显著增强班级凝聚力。(3)班团干部发挥骨干作用有利于班团凝聚力提升。在班团干部对凝聚力建设影响的调查中,73.68%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影响”;55.44%的学生认为班团干部影响在于其“和班级同学交流沟通”。当班干部、团干部具有较强的班级责任感、亲密感、满意度,成为班级核心人物时,能够提高班级团结度,增强班级凝聚力。(4)年级增长有利于班团凝聚力提升。根据调查分析,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对凝聚力评价中,“很强”评价分别占比35.59%、38.30%和39.13%,整体呈增长趋势。随着年级的增长,班级活动量增加、同学相处时间长,班级体制趋于完善,同时学生自身知、情、意心理因素趋向成熟,对大学班集体存在强烈的依恋情感,将进一步推动班团一体化的有效建设。
四、增强班团一体化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1. 以集体目标为主轴,建立以共同愿景为核心的导向机制
共同目标是学生利益的综合体,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群体归属感的功能在于整合班级目标和班级成员的个人目标,提取适应班级成员的共同愿景,营造积极氛围,培养团结意识,使班团成员在协同中超越自我,以集体荣誉带来个人成长,以个人荣誉凝聚集体力量。
2. 以文化建设为主线,建立以班团活动为基础的凝聚机制
班团活动是班集体沟通交流的平台,是增强凝聚力必不可少的环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打造班级文化品牌,激发支部创造力;使学生在集体中展现自我,在实现自我的基础上促进集体发展。
3. 以学生干部为桥梁,建立班团一体化为基础的组织机制
班团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主力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班长和团支书要形成团结默契的班委团体,共同建设班级体系,有效解决班级问题。以班团一体化促进凝聚力提升,以凝聚力推动班团一体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
4. 以专业特色为平台,建立以班级整体实力优化的动力机制
结合药学专业,开展特色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外在动力。通过知识讲座、科技竞赛和参观体验学习,形成以赛促学氛围,激发班级成员拼搏向上的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进而增强班团凝聚力。
作者简介:赵瑾,女,甘肃天水人,硕士,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凝聚力;班团一体化;影响力
一、研究背景
班级、团支部是高校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目前国内外对凝聚力领域的研究较为活跃。科特乐温认为群体帮助个体实现目标是群体凝聚力的根源;我国学者大多肯定了凝聚力与组织绩效的正相关关系,程正方认为当组织目标与团体目标一致的时候,较高的凝聚力会产生较高的生产率。当代大学生既有张扬个性的需要,又需要团队协作精神的树立。作为大学整体式发展的存在形式,凝聚力是实现班团组织长远发展的关键。
二、研究目的
班级凝聚力是在班级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经过师生一致努力而形成的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整体力量。班级凝聚力的建立与提升,是增强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需要,是培养团队精神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推进高校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有着重要意义。新形势下中国高校的教育体制及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迎来“00后”新生,他们思想观念多元化,个性张扬,意识个性化等特点日益突出。目前高校班团普遍存在不断离散、缺乏凝聚力的现象,班团一体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研究內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中国药科大学学生。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主要问题包括:班团成员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班委之间权责分工、工作开展模式;班团风采展示平台等。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共285人,其中14.39%的调查对象为任职班长或团支书,34.74%的调查对象为班干部或团干部。
(1)具有班团展示平台有利于班团凝聚力提升。调查结果显示,59.29%的班团有展示平台,其中83.16%的成员会关注班团动态。公共平台的搭建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活动参与度,激发成员展示欲望,加强班团建设。(2)提高班团活动参与度有利于班团凝聚力提升。在班团活动参与度的调查中,79.43%的调查对象“参与度较高”,18.95%的调查对象“基本参与”。有明确班级规范,有序、合理开展多彩的班级活动,可显著增强班级凝聚力。(3)班团干部发挥骨干作用有利于班团凝聚力提升。在班团干部对凝聚力建设影响的调查中,73.68%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影响”;55.44%的学生认为班团干部影响在于其“和班级同学交流沟通”。当班干部、团干部具有较强的班级责任感、亲密感、满意度,成为班级核心人物时,能够提高班级团结度,增强班级凝聚力。(4)年级增长有利于班团凝聚力提升。根据调查分析,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对凝聚力评价中,“很强”评价分别占比35.59%、38.30%和39.13%,整体呈增长趋势。随着年级的增长,班级活动量增加、同学相处时间长,班级体制趋于完善,同时学生自身知、情、意心理因素趋向成熟,对大学班集体存在强烈的依恋情感,将进一步推动班团一体化的有效建设。
四、增强班团一体化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1. 以集体目标为主轴,建立以共同愿景为核心的导向机制
共同目标是学生利益的综合体,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群体归属感的功能在于整合班级目标和班级成员的个人目标,提取适应班级成员的共同愿景,营造积极氛围,培养团结意识,使班团成员在协同中超越自我,以集体荣誉带来个人成长,以个人荣誉凝聚集体力量。
2. 以文化建设为主线,建立以班团活动为基础的凝聚机制
班团活动是班集体沟通交流的平台,是增强凝聚力必不可少的环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打造班级文化品牌,激发支部创造力;使学生在集体中展现自我,在实现自我的基础上促进集体发展。
3. 以学生干部为桥梁,建立班团一体化为基础的组织机制
班团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主力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班长和团支书要形成团结默契的班委团体,共同建设班级体系,有效解决班级问题。以班团一体化促进凝聚力提升,以凝聚力推动班团一体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
4. 以专业特色为平台,建立以班级整体实力优化的动力机制
结合药学专业,开展特色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外在动力。通过知识讲座、科技竞赛和参观体验学习,形成以赛促学氛围,激发班级成员拼搏向上的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进而增强班团凝聚力。
作者简介:赵瑾,女,甘肃天水人,硕士,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