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段丽英生长在一个教师世家,祖上三代从教。从小,祖辈们的风格、习惯,都早早地融在了她的血液中,走上教师这条路,对她来说成为了理所当然。
她清楚地记得,自己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作为小学班主任的母亲对她说:“选择一种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你要用全身心的爱与责任去善待你的学生。”
转眼已是二十七年。一路走来,无论是做一名普通教师,还是担任管理职务,段丽英始终牢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国家把整个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
母亲的教诲与大家的叮嘱,让段丽英时刻谨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在追寻“唤醒·陪伴·引领”的教育真谛的路上,且行,且思,且歌。
学校发展:“唤醒教育”落地
走上校长岗位的头几年,段丽英一直埋头于用力做事之中。直到2006年,当她走进贵阳市骨干校长培训班,从此开启了对生命本质、教育本真的思考和追问。特别是近年来,从贵阳市首批名校长高级研究班到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再到教育部“名校长领航”领航班,系统而深入的学习、优质而先进的课程体系、学识渊博而和蔼严谨的导师,使她逐渐走向追寻生命与教育本真之路。
贵阳二中成立于1931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卓越成绩的老牌重点中学,前身是贵州省立女子中学,曾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志士。因此,学校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和女性文化积淀。回溯学校的发展历史,段丽英从厚重的文化积淀中获得了一种启示,找到了教育的一个关键:唤醒。她希望,用老女中的传统、老女中的优秀唤醒二中的内生动力,在重责任、善担当中开启21世纪二中发展的新篇章。
随着办学实践的深入及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段丽英从一个更大的维度将“唤醒教育”落地。“我们认为,师生的发展,唤醒之后还需要引领。但在后来的实践中发现唤醒与引领之间还差一个环节,所以我们又通过问卷调查与反复的研究,在两者之间加上了陪伴。”通过不断地思考、深化与完善,段丽英总结出:生命的价值在于內在自我的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即生命自觉。教育就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事业。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有责任、有情怀、有使命、有担当的人,培养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共频率的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段丽英说。在“教育:唤醒·陪伴·引领”的理念指引下,段丽英践行着成就师生的生命精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使命担当,回应着中国梦和教育强国发出的时代召唤。
学生发展:蓄力后续生长点
段丽英一直记得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所言:“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这个学校的校园精神,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 。”而学生的梦想与目标,需要教育者在适当的时候用合适的方式唤醒。
受多种条件限制,二中目前的生源在贵阳市的高中里面不算最好的,但学生后续的生长点却是非常优秀的——“低进高出”可以说是二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源于学校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以“唤醒·陪伴·引领”为思想引领,构建了促进高中生自主发展的“1 4 N”育人模式,即一个课程群、四个成长指导方案、N个评价指标,为他们的终身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与平台。
在段丽英看来,好的课程可以激发人性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唤醒人性成长和发展的需求,这是教学的始发点,也是教学领导力的切入口。学校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引领,学生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此,贵阳二中围绕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内驱力、学习力、实践力、发展力和创新力”为突破口,构建了“五力”课程群。“五力”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互为支撑,最终构成高中生自主发展的良性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学习力的培养,学校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和方法。段丽英表示:“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付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让沉闷的文字瞬间充满想象,呈现出思维的轨迹与力量。”
课程群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课题研究及项目设计、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中,由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由向书本学习转为在实践中学习、由接受式学习变为体验式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成长方案立足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实践创新与社会适应,将思想指导与行动指导有机整合,以达到思想与行动同步改善,同步提高的目的。多元评价立足学生个体纵向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和自己比,衡量自己今天与昨天比是否进步,是否有不足,减少因学生间的比较导致的学生自卑和被打击现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教师发展:在共赢共进中一同前行
在校长岗位上深耕十多年,段丽英深知,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只有唤醒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学校的一切发展才谈得上可能。
段丽英经常对学校老师说:“教师要发展不能只限于日常的教学任务,要从更高的层面去理解教育。”一有机会,段丽英就会让老师们走出去,多看多交流。同时学校开门办学,通过多彩贵州好教育、卓越发展学校联盟、微导学翻转课堂实验校、华东师大C20联盟校、贵州师范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校等项目,让老师们看到先进的教育思想。
已评上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谢基祥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在自己的成长路上,参加过大大小小很多培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其中在北京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两次培训对自己影响最大。“这样的培训对我就是一种唤醒。通过培训,我开始对我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梳理,开始写论文、写著作。写是思的体现,又会反过来促进思考,这样的方式让我收获非常多”
出生于1989年的年轻老师陈虹,入职不到10年就获评为市级“教坛新秀”、市级骨干教师。几年前,在学校邀请校外专家到校的一次交流中,主讲嘉宾同样是一位89年的年轻教师,却已获评“教坛新秀”和市级骨干教师。当时陈虹心想:我们同龄,为什么我不能成为这样的优秀教师呢?于是,她开始在专业提升方面花更多时间、下更多功夫。终于,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向着更高的“山峰”发起冲锋。 在段丽英眼中,二中的老师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她说:“我们的老师除了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亩三分地’,还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兴趣。老师们是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一份事业来耕耘的。他们被教育的理想唤醒,被身边的榜样唤醒,在共赢共进的过程中一同前进,这本身就是一种陪伴。”
另一方面,正如谢基祥老师所说:“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教师发展这个话题不断在校长口中被提及,这其实是对一个人在发展事业时心理上的一个陪伴。这让老师们意识到,校长对他的发展高度关注,让他在走这条路的时候,心理上能够频频得到一种抚慰。”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成长迅速,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数量激增,位居同类学校前列。他们,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教育:唤醒·陪伴·引领”教育理念的见证者与受益者。
本刊专访
本刊记者:您提出的“教育:唤醒·陪伴·引领”,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三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段丽英:如果把“唤醒·陪伴·引领”作为一个人的品质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人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可以想象具有“唤醒·陪伴·引领”品质的教师,实施的教育必定是有温度、有梯度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和差异性个体化的教育,接受这种教育的学生也将会成为具有尊重人、懂得陪伴与具有引领与成全他人品质的人。
教育是以爱育爱,以善育善的事业。因此“教育:唤醒·陪伴·引领”的教育,就是以善唤醒人心中之善良、以善陪伴他人、以善来引领他人走向更善的活动。最为典型的就是我们之所以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根本就在于为学生提供能够感到中华文明之伟大的机会与经历,从而唤醒其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和成长愿望,让人在自我发现、自我肯定中寻求更好的自我实现,成为更好的自己,完成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唤醒的过程還伴随着陪伴、引领的过程,三者之间不是简单的递进关系或从属关系,它们是相互作用、互为关联的一种逻辑关系,一次次的唤醒促进了个体生命生长的动力、毅力和能力,一次次的陪伴保障了生命的不断成长,而陪伴的过程又一次次地催生了新的觉醒,产生了相互生长的新动力,动力在目标引领下、在正能量的浸润中又一次次地促成新的成长与新的内生动力,从而开始新一轮的唤醒、陪伴和引领,这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成长,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是一种爱与责任的传递,是一种希望与梦想的持续,它既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老师,甚至在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师与师之间,学校与师生之间都相互作用、普遍存在着。
本刊记者:作为贵州省“名校长工作室”和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作室的主持人,您如何发挥名校长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帮扶、带动更多学校向前发展呢?
段丽英:工作室建设中,我们通过内外合作,初步形成了“师德师风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生涯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框架,在队伍培训,提质增效上打破学校界限,以“课堂突围实现教学突破”开展各种专题活动、专家讲座、同课异构等,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引领作用。
如在六月中旬,针对疫情后线上线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名校长领航工程“段丽英工作室”赴兴义一中和广西平果高中开展了专项研讨活动。每一次活动的研与思对我们都是一种促进。这样的活动工作室每年都有很多,近到清镇市、乌当区、白云区等开展送教活动;远到习水县、松桃、望谟、印江、盘州、铜仁、兴义、凯里、瓮安等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分享、教学示范与教学研讨及科技教育示范教学活动、三地两校高三复习备考和微型论坛活动。不同的风格和教育理念在老师中间进行碰撞,开阔了教师视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使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把我们的理念、成果带到了更多学校、地区,带领大家一起发展。
她清楚地记得,自己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作为小学班主任的母亲对她说:“选择一种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你要用全身心的爱与责任去善待你的学生。”
转眼已是二十七年。一路走来,无论是做一名普通教师,还是担任管理职务,段丽英始终牢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国家把整个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
母亲的教诲与大家的叮嘱,让段丽英时刻谨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在追寻“唤醒·陪伴·引领”的教育真谛的路上,且行,且思,且歌。
学校发展:“唤醒教育”落地
走上校长岗位的头几年,段丽英一直埋头于用力做事之中。直到2006年,当她走进贵阳市骨干校长培训班,从此开启了对生命本质、教育本真的思考和追问。特别是近年来,从贵阳市首批名校长高级研究班到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再到教育部“名校长领航”领航班,系统而深入的学习、优质而先进的课程体系、学识渊博而和蔼严谨的导师,使她逐渐走向追寻生命与教育本真之路。
贵阳二中成立于1931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卓越成绩的老牌重点中学,前身是贵州省立女子中学,曾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志士。因此,学校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和女性文化积淀。回溯学校的发展历史,段丽英从厚重的文化积淀中获得了一种启示,找到了教育的一个关键:唤醒。她希望,用老女中的传统、老女中的优秀唤醒二中的内生动力,在重责任、善担当中开启21世纪二中发展的新篇章。
随着办学实践的深入及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段丽英从一个更大的维度将“唤醒教育”落地。“我们认为,师生的发展,唤醒之后还需要引领。但在后来的实践中发现唤醒与引领之间还差一个环节,所以我们又通过问卷调查与反复的研究,在两者之间加上了陪伴。”通过不断地思考、深化与完善,段丽英总结出:生命的价值在于內在自我的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即生命自觉。教育就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事业。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有责任、有情怀、有使命、有担当的人,培养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共频率的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段丽英说。在“教育:唤醒·陪伴·引领”的理念指引下,段丽英践行着成就师生的生命精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使命担当,回应着中国梦和教育强国发出的时代召唤。
学生发展:蓄力后续生长点
段丽英一直记得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所言:“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这个学校的校园精神,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 。”而学生的梦想与目标,需要教育者在适当的时候用合适的方式唤醒。
受多种条件限制,二中目前的生源在贵阳市的高中里面不算最好的,但学生后续的生长点却是非常优秀的——“低进高出”可以说是二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源于学校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以“唤醒·陪伴·引领”为思想引领,构建了促进高中生自主发展的“1 4 N”育人模式,即一个课程群、四个成长指导方案、N个评价指标,为他们的终身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与平台。
在段丽英看来,好的课程可以激发人性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唤醒人性成长和发展的需求,这是教学的始发点,也是教学领导力的切入口。学校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引领,学生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此,贵阳二中围绕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内驱力、学习力、实践力、发展力和创新力”为突破口,构建了“五力”课程群。“五力”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互为支撑,最终构成高中生自主发展的良性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学习力的培养,学校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和方法。段丽英表示:“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付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让沉闷的文字瞬间充满想象,呈现出思维的轨迹与力量。”
课程群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课题研究及项目设计、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中,由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由向书本学习转为在实践中学习、由接受式学习变为体验式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成长方案立足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实践创新与社会适应,将思想指导与行动指导有机整合,以达到思想与行动同步改善,同步提高的目的。多元评价立足学生个体纵向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和自己比,衡量自己今天与昨天比是否进步,是否有不足,减少因学生间的比较导致的学生自卑和被打击现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教师发展:在共赢共进中一同前行
在校长岗位上深耕十多年,段丽英深知,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只有唤醒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学校的一切发展才谈得上可能。
段丽英经常对学校老师说:“教师要发展不能只限于日常的教学任务,要从更高的层面去理解教育。”一有机会,段丽英就会让老师们走出去,多看多交流。同时学校开门办学,通过多彩贵州好教育、卓越发展学校联盟、微导学翻转课堂实验校、华东师大C20联盟校、贵州师范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校等项目,让老师们看到先进的教育思想。
已评上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谢基祥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在自己的成长路上,参加过大大小小很多培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其中在北京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两次培训对自己影响最大。“这样的培训对我就是一种唤醒。通过培训,我开始对我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梳理,开始写论文、写著作。写是思的体现,又会反过来促进思考,这样的方式让我收获非常多”
出生于1989年的年轻老师陈虹,入职不到10年就获评为市级“教坛新秀”、市级骨干教师。几年前,在学校邀请校外专家到校的一次交流中,主讲嘉宾同样是一位89年的年轻教师,却已获评“教坛新秀”和市级骨干教师。当时陈虹心想:我们同龄,为什么我不能成为这样的优秀教师呢?于是,她开始在专业提升方面花更多时间、下更多功夫。终于,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向着更高的“山峰”发起冲锋。 在段丽英眼中,二中的老师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她说:“我们的老师除了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亩三分地’,还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兴趣。老师们是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一份事业来耕耘的。他们被教育的理想唤醒,被身边的榜样唤醒,在共赢共进的过程中一同前进,这本身就是一种陪伴。”
另一方面,正如谢基祥老师所说:“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教师发展这个话题不断在校长口中被提及,这其实是对一个人在发展事业时心理上的一个陪伴。这让老师们意识到,校长对他的发展高度关注,让他在走这条路的时候,心理上能够频频得到一种抚慰。”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成长迅速,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数量激增,位居同类学校前列。他们,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教育:唤醒·陪伴·引领”教育理念的见证者与受益者。
本刊专访
本刊记者:您提出的“教育:唤醒·陪伴·引领”,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三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段丽英:如果把“唤醒·陪伴·引领”作为一个人的品质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人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可以想象具有“唤醒·陪伴·引领”品质的教师,实施的教育必定是有温度、有梯度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和差异性个体化的教育,接受这种教育的学生也将会成为具有尊重人、懂得陪伴与具有引领与成全他人品质的人。
教育是以爱育爱,以善育善的事业。因此“教育:唤醒·陪伴·引领”的教育,就是以善唤醒人心中之善良、以善陪伴他人、以善来引领他人走向更善的活动。最为典型的就是我们之所以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根本就在于为学生提供能够感到中华文明之伟大的机会与经历,从而唤醒其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和成长愿望,让人在自我发现、自我肯定中寻求更好的自我实现,成为更好的自己,完成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唤醒的过程還伴随着陪伴、引领的过程,三者之间不是简单的递进关系或从属关系,它们是相互作用、互为关联的一种逻辑关系,一次次的唤醒促进了个体生命生长的动力、毅力和能力,一次次的陪伴保障了生命的不断成长,而陪伴的过程又一次次地催生了新的觉醒,产生了相互生长的新动力,动力在目标引领下、在正能量的浸润中又一次次地促成新的成长与新的内生动力,从而开始新一轮的唤醒、陪伴和引领,这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成长,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是一种爱与责任的传递,是一种希望与梦想的持续,它既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老师,甚至在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师与师之间,学校与师生之间都相互作用、普遍存在着。
本刊记者:作为贵州省“名校长工作室”和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作室的主持人,您如何发挥名校长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帮扶、带动更多学校向前发展呢?
段丽英:工作室建设中,我们通过内外合作,初步形成了“师德师风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生涯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框架,在队伍培训,提质增效上打破学校界限,以“课堂突围实现教学突破”开展各种专题活动、专家讲座、同课异构等,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引领作用。
如在六月中旬,针对疫情后线上线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名校长领航工程“段丽英工作室”赴兴义一中和广西平果高中开展了专项研讨活动。每一次活动的研与思对我们都是一种促进。这样的活动工作室每年都有很多,近到清镇市、乌当区、白云区等开展送教活动;远到习水县、松桃、望谟、印江、盘州、铜仁、兴义、凯里、瓮安等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分享、教学示范与教学研讨及科技教育示范教学活动、三地两校高三复习备考和微型论坛活动。不同的风格和教育理念在老师中间进行碰撞,开阔了教师视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使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把我们的理念、成果带到了更多学校、地区,带领大家一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