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体系的构建应从顶层设计、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撑。
关键词:长春;国土资源;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当今的社会,信息技术正强劲地引领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国土资源管理同样面临着发展迅猛、势不可当的信息化革命。以信息化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创新,带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开展了金土工程、“一张图工程”,各地信息化的建设创新此起彼伏,分局对信息化建设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开展,让我们看到了机会,以GIS软件为平台,以土地利用现状的矢量数据作为基础支撑,分局信息化建设的空白,赋予我们更广阔的空间,没有了羁绊,借鉴各地的经验教训,以地籍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分局的信息化建设,前途光明,必將大有一番作为。
一、正确理解基层分局先行开展地籍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基础,有序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尽快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就是要以这个基础为主要抓手,进而带动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铺开。
(一)地籍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权属与土地利用现状管理是地籍管理的核心,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合理管理,为土地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基本农田保护管理、预审征地供地管理、地价评估管理、产权信息管理、登记管理、监督检查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等工作都是围绕翔实、准确的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开展的,因此地籍信息化建设作为整个国土资源信息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先行抓好。
(二)在分局开展地籍信息化试点建设成为一种选择
客观的看,市局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很高的起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功能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求,过去先进的权属管理平台,缺少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管理,规划、征地、供地、监督检查等各项管理工作由于缺少土地利用现状的矢量数据支持,单纯的工作流程显得苍白无力,面临着破与立的选择。而软件的需求、流程的设计、架构的确立、新旧程序的衔接、新老数据的整合,均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在市局全面展开,势必会影响到整体工作。而以分局为试点先行开展此项工作,不仅会为今后地籍信息化的全面铺开积累宝贵的经验,也会使分局信息化建设的空白变成一种后发优势,为最后的全面铺开夯实基础。
(三)分局已经具备了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分局各项业务工作得以有序开展,近几年,市局信息中心又加大了各分局硬件设备的投入,分局硬件设备已经初具规模,各分局架设了服务器,建设了分局局域网,联接了全市国土系统的广域网,建立了全市的视频会议系统,并购置了A3幅面的扫描仪及大量的计算机,这些工作的开展,已经初步满足了分局开展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分局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随着家庭网络的普及,工作环境的应用,加上领导重视多次业务培训,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无论是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
(四)二次调查为地籍信息化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全国开展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市土地利用的家底,土地利用的矢量数据,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今年二次调查数据最终会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应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二次调查的矢量数据,利用G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从而真正实现一张图管地的目的。
二、近期分局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应稳步开展
通过经验的积累,我们觉得,分局地籍信息化建设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扎扎实实的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明确分局信息化建设要基于GIS软件,并结合需求开展二次开发
由于GIS软件是一个集图形、图像、地质、地理、遥感、测绘、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于一体,集数字制图、数据库管理及空间分析于一身的空间信息系统,是进行现代化管理与决策的先进工具。全国开展的二次调查也是应用GIS软件进行的采集加工和数据处理,因此明确GIS软件作为开发平台有着现实意义。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选用哪种GIS软件,并结合工作开展程序设计。
(二)深入实际了解需求,为程序设计打好基础
目前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着需求失真的瓶颈,工作人员熟悉工作不了解程序设计,信息工作人员熟悉程序设计不了解业务工作,单靠简单的需求调查不能设计出好的应用软件,因此采用何种方式了解真正的需求成为目前的工作重点。程序设计人员应从各种报表入手,从中提取相关需求信息,深入到各项业务工作的前沿,加强和工作人员的业务交流和沟通,以期设计出更符合实际的程序。
(三)搞好调研,做好各种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合
数据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数据的支撑,软件毫无价值。当前,我们的各类数据分散在多个部门、多个系统中,工作中我们各自更新自身的业务数据,数据难以达到共享。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收集各类基础数据,形成我们的基础数据库。如遥感影像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档案数据库等。二是要做好各类数据的整合。例如80坐标系低精度的二次调查数据库和长春坐标系高精度的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整合;市局和分局登记资料、档案资料、电子数据的整合。这些数据收集和整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软件的应用效果。因此,要开展好专项调研,做好各种数据的无缝接轨,为软件提供翔实、准确的数据支撑。
(四)提升技术手段,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保证信息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档案应用是国土信息工作的重要一环,如何应用好,从档案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是国土信息工作的重点。在电子档案管理中,我们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利用条形码等技术手段提高管理各类档案的水平和应用效率。应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加快对分局历史档案资料扫描的步伐,尽早实现档案的异地查询,减少两级的函复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研究设定关联,将预审档案、征地档案、供地档案、地籍档案、抵押、查封等信息相关联,做到查询一个档案时,其关联信息同时显示,切实增强可查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未来应加强地籍及其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扩展研究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其根本目的都是要体现它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认为,今后应从贴近实际、合理应用的角度出发,不断扩展地籍信息化建设的应用领域,以便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全面工作。
(一)开展三维地籍应用试点研究
立体化利用已成为当前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趋势,其主要特征是垂直方向上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即地上、地表、地下空间,可以分层开发并分属不同权利人。传统地籍以地表土地权利登记与管理为核心,已不能满足土地空间立体化利用中的地籍管理要求。长春市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紧缺,进行地上、地表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从土地管理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三维地籍技术研究,将三维产权引入地籍概念,探索实现土地权利立体登记的技术途径和管理策略,带动国土资源管理进步。
(二)开展条形码在土地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在信息化广泛应用的今天,证、卡、簿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如何方便、快捷的开展各项工作,应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条形码及其识别器的应用会极大提高我们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可以配合我们做好证书的真伪鉴定、档案的借阅管理、登记卡的查询管理,减少各项工作的录入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开展利用GP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管理的研究
为保证土地利用现状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及时、准确、真实的开展地类变更必不可少,我们应该尽快开展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类变更的研究工作,将GPS技术应用到土地利用现状的管理工作中,以保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连贯性,在技术层面确保我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开展其它业务工作的扩展应用研究
我们应加快开展“征、供、用、保、查”等多项工作的应用研究工作:如利用视频、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市对县、区局政务大厅的远程视频监控以及行政电子审批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建立土地执法信息平台实现动态巡查、立案查处、移送移交等土地执法过程的全覆盖;建立数据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一张图”数据库的网络浏览以及城镇地籍数据的网络查询和下载服务;建立产权信息数据库实现土地、产权信息互查服务;建立一体化城乡土地交易平台实现城乡土地交易信息的采集、发布;建立社会服务信息平台通过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平台、触摸屏查询终端等,提供全面、及时、便捷的信息服务,最终实现“以图管地”、动态监管目标。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大,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业务越来越繁多,如何开拓性的开展工作、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给我们国土信息化工作带来一个又一个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一代国土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将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
关键词:长春;国土资源;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当今的社会,信息技术正强劲地引领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国土资源管理同样面临着发展迅猛、势不可当的信息化革命。以信息化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创新,带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开展了金土工程、“一张图工程”,各地信息化的建设创新此起彼伏,分局对信息化建设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开展,让我们看到了机会,以GIS软件为平台,以土地利用现状的矢量数据作为基础支撑,分局信息化建设的空白,赋予我们更广阔的空间,没有了羁绊,借鉴各地的经验教训,以地籍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分局的信息化建设,前途光明,必將大有一番作为。
一、正确理解基层分局先行开展地籍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基础,有序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尽快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就是要以这个基础为主要抓手,进而带动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铺开。
(一)地籍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权属与土地利用现状管理是地籍管理的核心,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合理管理,为土地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基本农田保护管理、预审征地供地管理、地价评估管理、产权信息管理、登记管理、监督检查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等工作都是围绕翔实、准确的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开展的,因此地籍信息化建设作为整个国土资源信息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先行抓好。
(二)在分局开展地籍信息化试点建设成为一种选择
客观的看,市局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很高的起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功能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求,过去先进的权属管理平台,缺少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管理,规划、征地、供地、监督检查等各项管理工作由于缺少土地利用现状的矢量数据支持,单纯的工作流程显得苍白无力,面临着破与立的选择。而软件的需求、流程的设计、架构的确立、新旧程序的衔接、新老数据的整合,均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在市局全面展开,势必会影响到整体工作。而以分局为试点先行开展此项工作,不仅会为今后地籍信息化的全面铺开积累宝贵的经验,也会使分局信息化建设的空白变成一种后发优势,为最后的全面铺开夯实基础。
(三)分局已经具备了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分局各项业务工作得以有序开展,近几年,市局信息中心又加大了各分局硬件设备的投入,分局硬件设备已经初具规模,各分局架设了服务器,建设了分局局域网,联接了全市国土系统的广域网,建立了全市的视频会议系统,并购置了A3幅面的扫描仪及大量的计算机,这些工作的开展,已经初步满足了分局开展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分局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随着家庭网络的普及,工作环境的应用,加上领导重视多次业务培训,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无论是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
(四)二次调查为地籍信息化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全国开展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市土地利用的家底,土地利用的矢量数据,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今年二次调查数据最终会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应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二次调查的矢量数据,利用G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从而真正实现一张图管地的目的。
二、近期分局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应稳步开展
通过经验的积累,我们觉得,分局地籍信息化建设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扎扎实实的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明确分局信息化建设要基于GIS软件,并结合需求开展二次开发
由于GIS软件是一个集图形、图像、地质、地理、遥感、测绘、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于一体,集数字制图、数据库管理及空间分析于一身的空间信息系统,是进行现代化管理与决策的先进工具。全国开展的二次调查也是应用GIS软件进行的采集加工和数据处理,因此明确GIS软件作为开发平台有着现实意义。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选用哪种GIS软件,并结合工作开展程序设计。
(二)深入实际了解需求,为程序设计打好基础
目前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着需求失真的瓶颈,工作人员熟悉工作不了解程序设计,信息工作人员熟悉程序设计不了解业务工作,单靠简单的需求调查不能设计出好的应用软件,因此采用何种方式了解真正的需求成为目前的工作重点。程序设计人员应从各种报表入手,从中提取相关需求信息,深入到各项业务工作的前沿,加强和工作人员的业务交流和沟通,以期设计出更符合实际的程序。
(三)搞好调研,做好各种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合
数据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数据的支撑,软件毫无价值。当前,我们的各类数据分散在多个部门、多个系统中,工作中我们各自更新自身的业务数据,数据难以达到共享。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收集各类基础数据,形成我们的基础数据库。如遥感影像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档案数据库等。二是要做好各类数据的整合。例如80坐标系低精度的二次调查数据库和长春坐标系高精度的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整合;市局和分局登记资料、档案资料、电子数据的整合。这些数据收集和整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软件的应用效果。因此,要开展好专项调研,做好各种数据的无缝接轨,为软件提供翔实、准确的数据支撑。
(四)提升技术手段,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保证信息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档案应用是国土信息工作的重要一环,如何应用好,从档案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是国土信息工作的重点。在电子档案管理中,我们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利用条形码等技术手段提高管理各类档案的水平和应用效率。应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加快对分局历史档案资料扫描的步伐,尽早实现档案的异地查询,减少两级的函复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研究设定关联,将预审档案、征地档案、供地档案、地籍档案、抵押、查封等信息相关联,做到查询一个档案时,其关联信息同时显示,切实增强可查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未来应加强地籍及其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扩展研究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其根本目的都是要体现它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认为,今后应从贴近实际、合理应用的角度出发,不断扩展地籍信息化建设的应用领域,以便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全面工作。
(一)开展三维地籍应用试点研究
立体化利用已成为当前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趋势,其主要特征是垂直方向上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即地上、地表、地下空间,可以分层开发并分属不同权利人。传统地籍以地表土地权利登记与管理为核心,已不能满足土地空间立体化利用中的地籍管理要求。长春市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紧缺,进行地上、地表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从土地管理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三维地籍技术研究,将三维产权引入地籍概念,探索实现土地权利立体登记的技术途径和管理策略,带动国土资源管理进步。
(二)开展条形码在土地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在信息化广泛应用的今天,证、卡、簿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如何方便、快捷的开展各项工作,应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条形码及其识别器的应用会极大提高我们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可以配合我们做好证书的真伪鉴定、档案的借阅管理、登记卡的查询管理,减少各项工作的录入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开展利用GP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管理的研究
为保证土地利用现状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及时、准确、真实的开展地类变更必不可少,我们应该尽快开展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类变更的研究工作,将GPS技术应用到土地利用现状的管理工作中,以保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连贯性,在技术层面确保我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开展其它业务工作的扩展应用研究
我们应加快开展“征、供、用、保、查”等多项工作的应用研究工作:如利用视频、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市对县、区局政务大厅的远程视频监控以及行政电子审批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建立土地执法信息平台实现动态巡查、立案查处、移送移交等土地执法过程的全覆盖;建立数据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一张图”数据库的网络浏览以及城镇地籍数据的网络查询和下载服务;建立产权信息数据库实现土地、产权信息互查服务;建立一体化城乡土地交易平台实现城乡土地交易信息的采集、发布;建立社会服务信息平台通过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平台、触摸屏查询终端等,提供全面、及时、便捷的信息服务,最终实现“以图管地”、动态监管目标。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大,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业务越来越繁多,如何开拓性的开展工作、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给我们国土信息化工作带来一个又一个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一代国土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将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