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我们开展了物理教学改革试验,从高一年级开始,成立物理互助学习小组,精心编写引导小组“互助学习”的“导学案”。经过两届(2013届、2016届)学生的改革实验,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学业成绩取得可喜的提升,也总结出了“互助学习”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经验。
一、科学组建互助学习小组
根据升中考试的物理成绩,从高到低分排序,挑选出前8名,分别担任八个小组的组长,各组长也是教师助理。其余同学再按总分高低、男女生搭配分入各小組,考虑个性、特长有互补,每组7人;组内7人中再选出语文组长和数学组长。在一个学习小组内,有语文、数学、物理基础好的同学,就相当于有了语文、数学、物理教师,他们一起讨论可以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由组长带领组员制定自学计划、阅读教材、组织探讨、检查部分作业。同时,由组长收集本组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再集中向老师反映。
二、精心编写互助学习导学案
互助学习导学案主要是用于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因学生课外时间有限,故篇幅不宜太大,但又要便于学生互助学习。基本组成部分有:
1. 学习目标。扼要概括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这节课要学习哪些重要知识,达到怎样的要求,为学生互助学习提供基本的导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2. 预习引导。设计主要以填空、层层设问形式将学习重点和难点等知识要点呈现出来,通过回顾旧知,根据导学案上提供的情景、所要填的内容和问题,自主看书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3. 基础自检。给出一些重要的模型,让学生尝试运用互助习得的知识进行运用,产生深刻的印象。问题的设置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注意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基础,运用新旧知识“跳一跳”解决问题。
4. 要点分析。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阐述。对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由互助学习小组的教师助教引导同伴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以达到互相启发、消化疑点的目的。
5. 巩固训练。旨在进一步加深对新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学会运用,提升学生应用新概念、新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训练题目的设计针对性要强,要突出体现对新概念、新规律的运用,也可根据新概念、新规律的特点设计科学小实验或延展性思考题等。
6. 学后反思。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养成学有所思、每课一思的好习惯。
三、落实互助学习操作规程
互助学习小组在教学操作中,需要年级配合管理和班主任协助完成。
1. 年级不定期组织各班班长、各班物理科代表和各学习小组组长对各班、各物理教师推进班级互助学习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班主任在每次月考分析会上反馈班级各小组长对本班物理教师的评价。年级制定“推进班级学习小组互助”激励方案。
2. 备课组长组织备课组教师,提前修订好互助学习导学案,在每周一前确定好下周的学习任务,明确检查落实的要求和时间安排。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开展每周一节的交流分享课。
3. 物理教师负责对所任教班级的学习小组组长进行培训,明确互助学习的操作模式、要求和检查、评价方法。教师向备课组长和班主任反馈学习小组的开展情况,便于改进操作和了解学生。
4. 物理教师每周一布置该周的学习任务,由小组长组织互助学习,要求学生对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预习引导、要点分析、巩固训练”等环节作详细笔记。笔记内容包括:①物理概念、规律、推论、典型例题和解题方法等;②学习心得体会、反思;③自编试卷考查本组或组间相互考查,30-40分钟内容。
5. 实行互助学习小组竞争机制。教师制定出具体的评价方案,包括:预习、课前读、上课听讲、回答老师提问、作业完成、小组自学效果、周测、月考增分情况等综合排名。
6. 创设交流平台。物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每周交流互助学习心得体会,将深刻的有代表性的体会制作成小卡片张贴于本班的“学习专栏”,供全体同学学习。
四、实施互助学习试验的成效
以2016届学生为例,选择一个实验班与非实验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高三开学摸底考试、高三5月热身模拟考试,六次测试为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由以上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六次成绩的测量数据可知: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开始时,效果并不显著,但在高一第学期的期中考试出现了实验班反超非实验班,经过一个学期,差距在不断拉大,而且优势在逐步扩大,但高三摸底考试差距缩小,经过调研与命题方向和当时复习方向有关系,在最后热身模拟考试实验班优势明显。从双总体检验的来看:Z值基本上呈逐渐增大态势,说明在实验班开展物理互助学习小组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后的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的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反思
1. 导学案的层次性不够清晰。导学案的设计因层次性不清晰,影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为此,互助学习导学案的设计编写要紧密结合学情和高考考纲进行修改、优化,使其层次性更加清晰,让“导学”流程及内容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 互助组成员搭配仍需优化。互助学习小组成员由于学习基础、个人性格、习惯等问题,常导致在开展学习活动中出现分歧,影响活动有序、高效开展,这提醒我们在组建互助小组时,不能只看物理成绩,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基础、个性、习惯等因素,并可尝试让学生遵照一定规则在规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对互助小组实施动态调整。
3. 互助组的学习管理有待加强。个别小组活动效率偏低,积极性不够高,互助活动的组织形式、时间管控、互助形式、激励机制等仍有待优化和加强。
一、科学组建互助学习小组
根据升中考试的物理成绩,从高到低分排序,挑选出前8名,分别担任八个小组的组长,各组长也是教师助理。其余同学再按总分高低、男女生搭配分入各小組,考虑个性、特长有互补,每组7人;组内7人中再选出语文组长和数学组长。在一个学习小组内,有语文、数学、物理基础好的同学,就相当于有了语文、数学、物理教师,他们一起讨论可以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由组长带领组员制定自学计划、阅读教材、组织探讨、检查部分作业。同时,由组长收集本组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再集中向老师反映。
二、精心编写互助学习导学案
互助学习导学案主要是用于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因学生课外时间有限,故篇幅不宜太大,但又要便于学生互助学习。基本组成部分有:
1. 学习目标。扼要概括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这节课要学习哪些重要知识,达到怎样的要求,为学生互助学习提供基本的导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2. 预习引导。设计主要以填空、层层设问形式将学习重点和难点等知识要点呈现出来,通过回顾旧知,根据导学案上提供的情景、所要填的内容和问题,自主看书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3. 基础自检。给出一些重要的模型,让学生尝试运用互助习得的知识进行运用,产生深刻的印象。问题的设置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注意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基础,运用新旧知识“跳一跳”解决问题。
4. 要点分析。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阐述。对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由互助学习小组的教师助教引导同伴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以达到互相启发、消化疑点的目的。
5. 巩固训练。旨在进一步加深对新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学会运用,提升学生应用新概念、新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训练题目的设计针对性要强,要突出体现对新概念、新规律的运用,也可根据新概念、新规律的特点设计科学小实验或延展性思考题等。
6. 学后反思。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养成学有所思、每课一思的好习惯。
三、落实互助学习操作规程
互助学习小组在教学操作中,需要年级配合管理和班主任协助完成。
1. 年级不定期组织各班班长、各班物理科代表和各学习小组组长对各班、各物理教师推进班级互助学习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班主任在每次月考分析会上反馈班级各小组长对本班物理教师的评价。年级制定“推进班级学习小组互助”激励方案。
2. 备课组长组织备课组教师,提前修订好互助学习导学案,在每周一前确定好下周的学习任务,明确检查落实的要求和时间安排。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开展每周一节的交流分享课。
3. 物理教师负责对所任教班级的学习小组组长进行培训,明确互助学习的操作模式、要求和检查、评价方法。教师向备课组长和班主任反馈学习小组的开展情况,便于改进操作和了解学生。
4. 物理教师每周一布置该周的学习任务,由小组长组织互助学习,要求学生对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预习引导、要点分析、巩固训练”等环节作详细笔记。笔记内容包括:①物理概念、规律、推论、典型例题和解题方法等;②学习心得体会、反思;③自编试卷考查本组或组间相互考查,30-40分钟内容。
5. 实行互助学习小组竞争机制。教师制定出具体的评价方案,包括:预习、课前读、上课听讲、回答老师提问、作业完成、小组自学效果、周测、月考增分情况等综合排名。
6. 创设交流平台。物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每周交流互助学习心得体会,将深刻的有代表性的体会制作成小卡片张贴于本班的“学习专栏”,供全体同学学习。
四、实施互助学习试验的成效
以2016届学生为例,选择一个实验班与非实验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高三开学摸底考试、高三5月热身模拟考试,六次测试为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由以上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六次成绩的测量数据可知: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开始时,效果并不显著,但在高一第学期的期中考试出现了实验班反超非实验班,经过一个学期,差距在不断拉大,而且优势在逐步扩大,但高三摸底考试差距缩小,经过调研与命题方向和当时复习方向有关系,在最后热身模拟考试实验班优势明显。从双总体检验的来看:Z值基本上呈逐渐增大态势,说明在实验班开展物理互助学习小组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后的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的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反思
1. 导学案的层次性不够清晰。导学案的设计因层次性不清晰,影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为此,互助学习导学案的设计编写要紧密结合学情和高考考纲进行修改、优化,使其层次性更加清晰,让“导学”流程及内容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 互助组成员搭配仍需优化。互助学习小组成员由于学习基础、个人性格、习惯等问题,常导致在开展学习活动中出现分歧,影响活动有序、高效开展,这提醒我们在组建互助小组时,不能只看物理成绩,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基础、个性、习惯等因素,并可尝试让学生遵照一定规则在规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对互助小组实施动态调整。
3. 互助组的学习管理有待加强。个别小组活动效率偏低,积极性不够高,互助活动的组织形式、时间管控、互助形式、激励机制等仍有待优化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