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学生学懂知识固然重要,但育人更加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固然重要,但将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更重要,因为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物理知识及其发展的本身有着诸多的德育教育因素,但在教学时却又要通过教师的思想、观点、方法和品德所取舍,现代物理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中学时期正是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时期,也是成长的重要时期。作为物理教师,通过物理教学,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研究问题,培养坚毅、顽强、钻研、创造、渴望求知、满腔热情和实事求是等优良品质,应该成为他的一项基本教学任务。工作中我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
一、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产生的凝聚力可把全体人民团结起来,使之对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无限关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后,物理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情。比如在“人造地球卫星”的教学中,介绍我国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及其伟大意义,以及我国目前处于先进行列的火箭与卫星技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让世人瞩目。在“裂变和聚变”的教学中,介绍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祖国的科技发展,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国工作。“两弹元勋”邓稼先在建国初期,也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投身建设,参加和组织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为了祖国的强大,邓稼先数十年来努力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让世人震惊。又如在“超重和失重”的教学时,教师可例举美籍华人王赣骏博士的事例,并介绍他的书《你能我也能》给学生做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以此类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状况,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看到祖国在飞速前进,立志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学习。这样做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
物理学中许许多多的物理学家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天然放射现象”时,介绍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贝克勒耳,他在病危之际也舍不得离开实验室,他对医生说:“除非把我的实验室搬到我疗养的地方,否则我决不离开。”对科学的痴迷,对真理的追求,造就了一代代献身科学的科学家;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给学生:“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时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国两弹专家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富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验物理学家百折不扰的坚强意志,只讲奉不图索取的崇高美德。
三、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德育教育体系中科学世界观的核心内容。物理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教材,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由此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观点和方法。例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电磁的统一、原子的正负电荷、光的波粒的二象性等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物态变化、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原子核的转变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实例;惯性、摩擦力等对人类有有害一面和有利一面,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 的辨证观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密度、电阻、电场强度深刻表明了表面现象和内在本质的关系。通过正确的讲授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通过以上内容,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
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宇宙飞船上天、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素材,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在物理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物理与交通、物理与通讯、物理与能源、物理与材料以及物理与其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物理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另外,如果摒弃人性而追求纯粹科学规律的物理教育,势必造成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畸形。教学中,要毫不回避地向学生说明:人类正面临着如核威胁、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能源枯竭、计算机病毒等。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五、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物理教学应根据需要,安排好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不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作风的任务。在物理实践课中,教师要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比如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研究物理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不仅学会物理基本原理,而且能运用这些原理去解释和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三是培养学生从事经济建设的本领。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教育环节。
六、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教育
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认真作好演示实验,严格按规则操作,尊重事实。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和制作,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在日常生活或物理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摸棱两可的疑难问题,学生的观点不统一,这时让事实来回答问题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比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节,开始学生对“在真空中,羽毛和铜钱同时落下”,感到不可思义、将信将疑,此时要学生立刻亲自做实验,验证释疑。最后教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许许多多的物理素材,对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教育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教学“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伽俐略和亚里士多德时,强调他们俩一个凭“科学实验”推翻谬误,揭示真理,另一个凭“经验事实”妄下论断。以此教育学生不要盲从,凡是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分辩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情感。又如在教学“天然放射现象”时,介绍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贝克勒耳,他在病危之际也不舍得离开实验室,他对医生说:“除非把我的实验室搬到我疗养的地方,否则我决不离开。”对科学的痴迷,对真理的追求,造就了一代代令人瞩目的科学家。在活动和实验中若有学生打退堂鼓,可用“爱迪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崎岖的山路上勇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确定德育对教学的要求。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学习中,不仅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会产生积极影响,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本身也起着直接的推动和保证作用,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日益成熟,思维能力日益增强,世界观和人生观也趋于定型。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文化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一、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产生的凝聚力可把全体人民团结起来,使之对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无限关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后,物理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情。比如在“人造地球卫星”的教学中,介绍我国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及其伟大意义,以及我国目前处于先进行列的火箭与卫星技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让世人瞩目。在“裂变和聚变”的教学中,介绍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祖国的科技发展,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国工作。“两弹元勋”邓稼先在建国初期,也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投身建设,参加和组织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为了祖国的强大,邓稼先数十年来努力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让世人震惊。又如在“超重和失重”的教学时,教师可例举美籍华人王赣骏博士的事例,并介绍他的书《你能我也能》给学生做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以此类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状况,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看到祖国在飞速前进,立志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学习。这样做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
物理学中许许多多的物理学家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天然放射现象”时,介绍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贝克勒耳,他在病危之际也舍不得离开实验室,他对医生说:“除非把我的实验室搬到我疗养的地方,否则我决不离开。”对科学的痴迷,对真理的追求,造就了一代代献身科学的科学家;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给学生:“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时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国两弹专家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富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验物理学家百折不扰的坚强意志,只讲奉不图索取的崇高美德。
三、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德育教育体系中科学世界观的核心内容。物理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教材,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由此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观点和方法。例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电磁的统一、原子的正负电荷、光的波粒的二象性等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物态变化、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原子核的转变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实例;惯性、摩擦力等对人类有有害一面和有利一面,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 的辨证观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密度、电阻、电场强度深刻表明了表面现象和内在本质的关系。通过正确的讲授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通过以上内容,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
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宇宙飞船上天、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素材,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在物理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物理与交通、物理与通讯、物理与能源、物理与材料以及物理与其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物理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另外,如果摒弃人性而追求纯粹科学规律的物理教育,势必造成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畸形。教学中,要毫不回避地向学生说明:人类正面临着如核威胁、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能源枯竭、计算机病毒等。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五、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物理教学应根据需要,安排好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不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作风的任务。在物理实践课中,教师要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比如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研究物理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不仅学会物理基本原理,而且能运用这些原理去解释和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三是培养学生从事经济建设的本领。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教育环节。
六、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教育
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认真作好演示实验,严格按规则操作,尊重事实。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和制作,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在日常生活或物理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摸棱两可的疑难问题,学生的观点不统一,这时让事实来回答问题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比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节,开始学生对“在真空中,羽毛和铜钱同时落下”,感到不可思义、将信将疑,此时要学生立刻亲自做实验,验证释疑。最后教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许许多多的物理素材,对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教育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教学“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伽俐略和亚里士多德时,强调他们俩一个凭“科学实验”推翻谬误,揭示真理,另一个凭“经验事实”妄下论断。以此教育学生不要盲从,凡是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分辩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情感。又如在教学“天然放射现象”时,介绍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贝克勒耳,他在病危之际也不舍得离开实验室,他对医生说:“除非把我的实验室搬到我疗养的地方,否则我决不离开。”对科学的痴迷,对真理的追求,造就了一代代令人瞩目的科学家。在活动和实验中若有学生打退堂鼓,可用“爱迪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崎岖的山路上勇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确定德育对教学的要求。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学习中,不仅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会产生积极影响,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本身也起着直接的推动和保证作用,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日益成熟,思维能力日益增强,世界观和人生观也趋于定型。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文化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