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巧妙地导入新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讲授新课时,精心设计导入方式,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歌曲导入新课
音乐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兴趣,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因此语文课上,适时恰当地利用它,效果是非常好的。如讲《鸿门宴》时,课前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霸王别姬》这首歌,歌曲优美的旋律,屠宏刚富有磁性的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者歌曲的内容与项羽的《垓下歌》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切地感受项羽这个人物形象,以至他们急切地想从《鸿门宴》中了解“来世也当称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利用歌曲来导入能使整个教学进行得活跃,生动,自然。
二.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导入新课
语文课实际上就是在美的熏陶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的一门课,因此干巴巴的说教效果是不会好的,适时地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给语文课带来生机和活力。如讲作文“写出景物特征”时,可以先给大家放一段“云台山风光”的录像,伴着“高山流水”的乐曲,一幅幅美妙的画卷跃入学生的眼帘,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而且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抒写大自然的兴趣。讲《荷塘月色》时,可先利用图片和影像,从不同侧面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如此再来学习课文,就能更深地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
三.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导入新课
名言警句的出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勾践灭吴》时,我给大家出示两句话“有志着,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两句分别写了哪两位人物吗?”有学生说:“项羽、勾践。”但也有部分同学不知道,我紧接着说:“咱们经常用‘有志者,事竞成,苦心人天不负’来勉励自己,其实越王勾践才是真正的有志者苦心人,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勾践,看看勾践是如何在失败中崛起,终于报仇雪耻,吞并吴国的。”巧妙的导入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学习了本文。
四.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导入新课
对一些含义深刻或耐人寻味的文章,导入时如能设计出合适的问题,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问题的设置,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寓意深刻,讲这一课时,可以从“病”字入手,提出疑问:梅花是大家熟知的,历代文人歌咏梅花的也很多,然而什么是“病梅”呢?再比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一课,可以从题目入手,提出疑问:“忘却”与“纪念”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矛盾吗?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些问题的提出,难度适中,方向明确,势必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抓住时机,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语文教学过程,不但是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认知的过程,而且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好的导语往往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意境,深深地受到感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名篇,文章体现了作者伟大的爱国情感,怎样让学生深入体会这种情感呢?上课时,正值深秋季节,教室里寒气袭人,见此时机,我说:“同学们,你们冷吗?”“冷!”“那你们现在特别想什么?”有的说:“想得到温暖。”有的说:“想有一个小火炉,然后坐在旁边看书……”我进一步追问:“你们知道大诗人杜甫在如此冷的天气中,置身于一种怎样的环境中吗?而在那样的环境中,他首先想到的又是什么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们学习这篇课文时,就切实感受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伟大爱国情感,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以上几种是比较常用的导入方式,当然导入的方式还很多,如利用名人逸事来导入,让学生来导入等等,我们应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总之,巧妙地导入新课,在语文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也是语文课艺术魅力的一种体现。
王竹香,教师,现居河北永年。
一.利用歌曲导入新课
音乐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兴趣,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因此语文课上,适时恰当地利用它,效果是非常好的。如讲《鸿门宴》时,课前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霸王别姬》这首歌,歌曲优美的旋律,屠宏刚富有磁性的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者歌曲的内容与项羽的《垓下歌》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切地感受项羽这个人物形象,以至他们急切地想从《鸿门宴》中了解“来世也当称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利用歌曲来导入能使整个教学进行得活跃,生动,自然。
二.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导入新课
语文课实际上就是在美的熏陶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的一门课,因此干巴巴的说教效果是不会好的,适时地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给语文课带来生机和活力。如讲作文“写出景物特征”时,可以先给大家放一段“云台山风光”的录像,伴着“高山流水”的乐曲,一幅幅美妙的画卷跃入学生的眼帘,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而且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抒写大自然的兴趣。讲《荷塘月色》时,可先利用图片和影像,从不同侧面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如此再来学习课文,就能更深地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
三.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导入新课
名言警句的出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勾践灭吴》时,我给大家出示两句话“有志着,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两句分别写了哪两位人物吗?”有学生说:“项羽、勾践。”但也有部分同学不知道,我紧接着说:“咱们经常用‘有志者,事竞成,苦心人天不负’来勉励自己,其实越王勾践才是真正的有志者苦心人,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勾践,看看勾践是如何在失败中崛起,终于报仇雪耻,吞并吴国的。”巧妙的导入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学习了本文。
四.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导入新课
对一些含义深刻或耐人寻味的文章,导入时如能设计出合适的问题,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问题的设置,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寓意深刻,讲这一课时,可以从“病”字入手,提出疑问:梅花是大家熟知的,历代文人歌咏梅花的也很多,然而什么是“病梅”呢?再比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一课,可以从题目入手,提出疑问:“忘却”与“纪念”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矛盾吗?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些问题的提出,难度适中,方向明确,势必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抓住时机,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语文教学过程,不但是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认知的过程,而且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好的导语往往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意境,深深地受到感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名篇,文章体现了作者伟大的爱国情感,怎样让学生深入体会这种情感呢?上课时,正值深秋季节,教室里寒气袭人,见此时机,我说:“同学们,你们冷吗?”“冷!”“那你们现在特别想什么?”有的说:“想得到温暖。”有的说:“想有一个小火炉,然后坐在旁边看书……”我进一步追问:“你们知道大诗人杜甫在如此冷的天气中,置身于一种怎样的环境中吗?而在那样的环境中,他首先想到的又是什么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们学习这篇课文时,就切实感受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伟大爱国情感,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以上几种是比较常用的导入方式,当然导入的方式还很多,如利用名人逸事来导入,让学生来导入等等,我们应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总之,巧妙地导入新课,在语文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也是语文课艺术魅力的一种体现。
王竹香,教师,现居河北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