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地处偏僻,教师队伍大部分是由过去的中小学教师组成的,师资力量较薄弱,学生生源较差;电脑数量少配置都较低,仅有一个多功能教室,教师们上课使用需提前一周预约,这一窘况凸显了学校在信息化推广与普及方面的无力与无奈;这样造成了校本教研无法跟上现代化,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无法凸显,中小学还是过去的中小学,实质上没有多大变化。
自从班班通落户学校,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教师们能够真真正正、脚踏实地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感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有了设备的依托,学校及与同类学校的教师班班通教学实践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校本教研一体化。
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班班通应用的现状
教师授课方式被局限在备课靠手写,上课靠口说,演示靠描绘的低效率状态。虽然随着班班通在教育领域普遍应用,尤其是班班通设备落户学校后,有了设备,但是我们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利用现代化班班通手段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涵,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大部分教师仅把班班通设备当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工具,加上实行绩效工资后,教师满足于现状,仅有职业感而无事业心的现象,有任务意识,而无目标意识。把班班通设备当摆设,当成电视机,从而阻碍了班班通应用效益。
二、学校的校本教研进行一体化管理可促进班班通应用效益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7—9年级(初中)和1—6年级(小学)学生差异较大,教师基本上按照原来的初中和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自己。这种教学上的中间相隔,彼此陌生的现象使学校的九年一贯制的特点未得以充分发挥,造成诸如班班通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的浪费。把设备用起来,调动中小学教师积极性,服务于教学。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学校的校本教研进行一体化管理,打破中小学、学段、学科的限制。
三、借助班班通教学实践,实现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教研一体化
目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校本教研分离、信息化教学与校本教研分离这一现状,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在班班通教学助力下,实现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并促进班班通教学的效益”这一问题。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更要重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如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支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是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统一思想,打破中小学界限,交叉排课,实现班班通教学。
在“班班通”使用之前,我们要将所见、所感、所悟通过培训和宣讲在中小学教师中间进行宣传,提早给教师换脑,使他们逐步明确“班班通”是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改造传统课堂教学的必然需要,在辅助提升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发掘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深化知识层次,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为即将实现班班通教学做良好铺垫。
2.积极推进,班班通教学一体化管理,促进中小学校本教研一体化。
(1)班班通管理制度化,为校本教研一体化做制度保障。
为做好班班通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应制定并出台《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班班通使用管理办法》、《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班班通培训方案》等制度;对《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等制度进行相应修订,其中增加了与班班通相关的内容、中小学课程交叉有关内容;制定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班班通赛教课、有关科研教研评比等,营造学习、使用、维护班班通的良好氛围,促进中学与小学校本教研一体化。
(2)班班通培训常规化,为校本教研一体化做培训保障。
坚持每周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活动,对班班通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对班班通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创新性方法进行经验共享,极大地调动了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热情,使用班班通的积极性提高了。继续结对帮带,让电脑技术好的、使用班班通熟练的老师与班班通学习困难的教师进行结对子,让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结对子,努力实现共同提高。
(3)班班通监管精细化,为校本教研一体化作运行保障。
把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所有学科都要运用,班班通使用率要达到90%以上,力争堂堂用。制定“班班通”使用登记制度,教务处安排专人负责,要求每周进行检查,每月下发一次检查通报,每学年进行评估考核,形成了班班通使用管理考核长效机制。
聚焦课堂,立足校本,以应用培训为抓手,以教研平台为载体,积极开展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性研究,开展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式校本教研。这种新的班班通研究校本化、一体化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学习和发展所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的,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跨学段、跨学科、资源共享等特色,成了可能,进而促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与小学校本教研的融合,真正实现校本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王栋.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实施策略与平台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自从班班通落户学校,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教师们能够真真正正、脚踏实地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感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有了设备的依托,学校及与同类学校的教师班班通教学实践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校本教研一体化。
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班班通应用的现状
教师授课方式被局限在备课靠手写,上课靠口说,演示靠描绘的低效率状态。虽然随着班班通在教育领域普遍应用,尤其是班班通设备落户学校后,有了设备,但是我们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利用现代化班班通手段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涵,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大部分教师仅把班班通设备当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工具,加上实行绩效工资后,教师满足于现状,仅有职业感而无事业心的现象,有任务意识,而无目标意识。把班班通设备当摆设,当成电视机,从而阻碍了班班通应用效益。
二、学校的校本教研进行一体化管理可促进班班通应用效益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7—9年级(初中)和1—6年级(小学)学生差异较大,教师基本上按照原来的初中和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自己。这种教学上的中间相隔,彼此陌生的现象使学校的九年一贯制的特点未得以充分发挥,造成诸如班班通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的浪费。把设备用起来,调动中小学教师积极性,服务于教学。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学校的校本教研进行一体化管理,打破中小学、学段、学科的限制。
三、借助班班通教学实践,实现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教研一体化
目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校本教研分离、信息化教学与校本教研分离这一现状,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在班班通教学助力下,实现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并促进班班通教学的效益”这一问题。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更要重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如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支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是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统一思想,打破中小学界限,交叉排课,实现班班通教学。
在“班班通”使用之前,我们要将所见、所感、所悟通过培训和宣讲在中小学教师中间进行宣传,提早给教师换脑,使他们逐步明确“班班通”是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改造传统课堂教学的必然需要,在辅助提升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发掘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深化知识层次,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为即将实现班班通教学做良好铺垫。
2.积极推进,班班通教学一体化管理,促进中小学校本教研一体化。
(1)班班通管理制度化,为校本教研一体化做制度保障。
为做好班班通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应制定并出台《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班班通使用管理办法》、《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班班通培训方案》等制度;对《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等制度进行相应修订,其中增加了与班班通相关的内容、中小学课程交叉有关内容;制定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班班通赛教课、有关科研教研评比等,营造学习、使用、维护班班通的良好氛围,促进中学与小学校本教研一体化。
(2)班班通培训常规化,为校本教研一体化做培训保障。
坚持每周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活动,对班班通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对班班通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创新性方法进行经验共享,极大地调动了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热情,使用班班通的积极性提高了。继续结对帮带,让电脑技术好的、使用班班通熟练的老师与班班通学习困难的教师进行结对子,让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结对子,努力实现共同提高。
(3)班班通监管精细化,为校本教研一体化作运行保障。
把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所有学科都要运用,班班通使用率要达到90%以上,力争堂堂用。制定“班班通”使用登记制度,教务处安排专人负责,要求每周进行检查,每月下发一次检查通报,每学年进行评估考核,形成了班班通使用管理考核长效机制。
聚焦课堂,立足校本,以应用培训为抓手,以教研平台为载体,积极开展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性研究,开展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式校本教研。这种新的班班通研究校本化、一体化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学习和发展所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的,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跨学段、跨学科、资源共享等特色,成了可能,进而促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与小学校本教研的融合,真正实现校本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王栋.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实施策略与平台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