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对比法,就是把两种性质不同或有差异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其基本结构如下:(1)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3)在结论部分总结归纳,深化中心。那么,如何选择对比角度呢?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横向对比
即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好的事物予以肯定。
比如《劝学》中的经典议论,荀子将“骐骥”和“驽马”、“蚓”和“蛇”从自身条件优劣、奔跑寻食态度、最后努力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结论: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一致。
二、纵向对比
即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例如:
“也许有的人生来就是与人争的,争的是名,是利,是片刻的虚荣,是永远的欺骗。苏东坡先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凭着满腹才学,争来了官职,争来了荣誉,争来了名声,争来了一帮子朋友。但当造化将它推向人生的低谷时,一切都化为乌有,“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至此,他方悟得“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于是他放弃了恃才傲世之气,放下了功名利禄之心,这才有了“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个“放”字,将一道神秘的天光引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从此横空出世。
(选自《争是片刻的虚荣,不争是心灵的回归》)
这段文字考生以时间为顺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苏东坡的争与不争,进而全面地展示了苏东坡对名利的态度,对比鲜明,论证有力。
在具体行文时,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操作:
1.对比观点。
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分解中心论点,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非常明确地提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正反论证应有主次之分,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应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比如以“如何评价自己”为立意关键词的作文,从正面立论,可设计分论点:①正确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评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就会停滞不前。又如“知耻而后勇”这一话题,如从反面立论,可设置分论点:①“知耻不后勇,必定自甘堕落,遗恨千古”;②“知耻而后勇,化耻辱为上进的动力,也有成功的一天”。
2.对比事实。
即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取论据来论证一个中心论点。这种对比一般体现在段与段之间,也可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例如:
君不见驱走“毒奶粉”又迎来“毒胶囊”,食毕“瘦肉精”又奉上“速成鸡”,处理毕校车之患又疲于煤矿之弊,何者,厚于效益之追求而薄于道德之建设也!
反之,为何杨善洲坚守大山22年为世人所赞?为何深山之处6000余级石阶被誉为“爱情天梯”?为何吴斌、张丽莉之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为何卢梭能于散步中写下了《沉思录》?为何莫言获奖后曰“我只是一讲故事之人”……只因其善于追求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道德与效益、心灵之平衡也。
(选自《薄厚不可失衡》)
本段文字,先举一段反例论证薄厚失衡的危害,接着用一段正面例子论述薄厚平衡的意义,从而实现
一、横向对比
即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好的事物予以肯定。
比如《劝学》中的经典议论,荀子将“骐骥”和“驽马”、“蚓”和“蛇”从自身条件优劣、奔跑寻食态度、最后努力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结论: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一致。
二、纵向对比
即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例如:
“也许有的人生来就是与人争的,争的是名,是利,是片刻的虚荣,是永远的欺骗。苏东坡先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凭着满腹才学,争来了官职,争来了荣誉,争来了名声,争来了一帮子朋友。但当造化将它推向人生的低谷时,一切都化为乌有,“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至此,他方悟得“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于是他放弃了恃才傲世之气,放下了功名利禄之心,这才有了“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个“放”字,将一道神秘的天光引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从此横空出世。
(选自《争是片刻的虚荣,不争是心灵的回归》)
这段文字考生以时间为顺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苏东坡的争与不争,进而全面地展示了苏东坡对名利的态度,对比鲜明,论证有力。
在具体行文时,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操作:
1.对比观点。
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分解中心论点,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非常明确地提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正反论证应有主次之分,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应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比如以“如何评价自己”为立意关键词的作文,从正面立论,可设计分论点:①正确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评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就会停滞不前。又如“知耻而后勇”这一话题,如从反面立论,可设置分论点:①“知耻不后勇,必定自甘堕落,遗恨千古”;②“知耻而后勇,化耻辱为上进的动力,也有成功的一天”。
2.对比事实。
即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取论据来论证一个中心论点。这种对比一般体现在段与段之间,也可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例如:
君不见驱走“毒奶粉”又迎来“毒胶囊”,食毕“瘦肉精”又奉上“速成鸡”,处理毕校车之患又疲于煤矿之弊,何者,厚于效益之追求而薄于道德之建设也!
反之,为何杨善洲坚守大山22年为世人所赞?为何深山之处6000余级石阶被誉为“爱情天梯”?为何吴斌、张丽莉之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为何卢梭能于散步中写下了《沉思录》?为何莫言获奖后曰“我只是一讲故事之人”……只因其善于追求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道德与效益、心灵之平衡也。
(选自《薄厚不可失衡》)
本段文字,先举一段反例论证薄厚失衡的危害,接着用一段正面例子论述薄厚平衡的意义,从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