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另一张“课程表”;育德,则是这张“课程表”中蕴含的“课程标准”的内核。因此,依托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荣辱观教育等,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一、仪式育德——精心设计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校要按照《国旗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坚持利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组织规范化
一次成功的升旗仪式是学校严密组织、各部门协调动作的结果。全学期升旗仪式由大队部统筹安排,各中队轮流主持,各部门分工合作,实行中队辅导员责任制,使升旗仪式规范、庄严。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学生不仅会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更展现了各班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自律能力。
2.内容多样化
针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每周提前有针对性地设计“国旗下的讲话”。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选出一名升旗手主讲。由学生自己撰写讲稿,登台讲演,既给了他们展示才干的机会,显示了榜样的力量,又达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也为教师提供了有关学生“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二、宣传育德——精心安排广播节目
“红领巾广播站”是学校的宣传窗口。作为校园文化媒体,它方便灵活,教育面广,宣传力度大,对加强少先队的思想教育,活跃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很有帮助。“红领巾广播站”应设置多种节目,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播放。“红领巾小记者”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在少先队大队部的直接管理下正常运行,做到采、编、播一条龙。小记者们走入社会、走进社区,体验生活,及时把同学们和老百姓关心的话题、问题、社会动向等写成稿件,通过广播站反映给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节目按时高质量播出,在激励先进、展示才艺、沟通友谊、传递真情等方面都起到其他宣传工具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竞赛育德——扎实开展创先评优活动
评先评优活动能起到价值导向和行为激励作用。“流动红旗”“四好少年”评比活动就是培养学生的崇美、尚德、自律品质的有效途径。比如我校围绕“勤学、守纪、卫生、文明”开展的四个主题,在全校各班级中开展争夺四面“流动红旗”,争当“四好少年”的竞赛,每天由红领巾监督岗的学生进行评分登记,每周公布一次,在升旗仪式上现场授旗。期末的优秀班集体评比则以流动红旗的获得次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开展此类竞赛活动,不仅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加快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及主人翁责任心,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养成教育活动育德——抓实养成教育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活動引领的养成教育模式就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在活动中的道德体验,不断内化道德认识,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1.养成教育月
养成教育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有耐性。例如,每学期开学初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第一月可设为“养成教育月”。开学初,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室,在校园里欣赏、浏览,回顾在校园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意识;可以展示养成的好习惯: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经过一段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断鼓励,即能见效。
2.天天好晨会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着眼、小处入手。如果学校紧紧抓住每天晨会十分钟,对学生进行系列的教育,使德育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和空间,这种长流水不断线的教育方式,必定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低年级学生可以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晨会活动,中高年级则由学生自己选取材料,编写晨会内容,可总结班级工作,可提出希望要求,也可发布新闻,或讲述学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天天好晨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在学生的体验和参与中,强化其奋发向上的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主题教育活动育德——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即围绕活动的某一个主题,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教育实践。有效依托学校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成长规律紧密结合,积极主动地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性的宝贵途径。
1.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可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结合重大事件、节假日,推进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像 “文明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校园小法庭”活动、教师节的“我为老师做贺卡”活动、中秋节“为台湾亲人送祝福”、国庆节“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节水日“节水手抄报”评比……这些活动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很强。其共同特点是各类活动中突出德育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参与者在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亲身体验,道德情操得到陶冶,道德习惯得到养成,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道德建设的载体,能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例如,学校组织了环境污染情况调查、英模报告会、慰问农民工、造访福利院、学做小导游、手拉手同进步、为灾区义卖捐款等一系列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贴近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它让学生自己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正确全面透视社会,分辨是非,不断提高自身的批判能力和免疫能力,从而逐渐实现学校德育对社会的适应与超越。
六、第二课堂育德——创新校园课外活动文化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科学开展第二课堂,既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也有利于学生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我校每个学年都举行盛大的“四节”活动:阳光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四节”突破只有少数学生参与活动的“瓶颈”,创新活动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参与比赛或展示。每个项目同时设集体奖和个人奖,活动中人人有项目,个个忙比赛。人人都成为集体中的积极一员,在酣畅淋漓的活动中,学生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集体观念以及自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在悄然形成。
活动增加体验,活动滋养感情,活动丰富人性,活动培育真人。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活动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责编 张敬亚)
一、仪式育德——精心设计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校要按照《国旗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坚持利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组织规范化
一次成功的升旗仪式是学校严密组织、各部门协调动作的结果。全学期升旗仪式由大队部统筹安排,各中队轮流主持,各部门分工合作,实行中队辅导员责任制,使升旗仪式规范、庄严。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学生不仅会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更展现了各班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自律能力。
2.内容多样化
针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每周提前有针对性地设计“国旗下的讲话”。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选出一名升旗手主讲。由学生自己撰写讲稿,登台讲演,既给了他们展示才干的机会,显示了榜样的力量,又达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也为教师提供了有关学生“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二、宣传育德——精心安排广播节目
“红领巾广播站”是学校的宣传窗口。作为校园文化媒体,它方便灵活,教育面广,宣传力度大,对加强少先队的思想教育,活跃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很有帮助。“红领巾广播站”应设置多种节目,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播放。“红领巾小记者”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在少先队大队部的直接管理下正常运行,做到采、编、播一条龙。小记者们走入社会、走进社区,体验生活,及时把同学们和老百姓关心的话题、问题、社会动向等写成稿件,通过广播站反映给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节目按时高质量播出,在激励先进、展示才艺、沟通友谊、传递真情等方面都起到其他宣传工具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竞赛育德——扎实开展创先评优活动
评先评优活动能起到价值导向和行为激励作用。“流动红旗”“四好少年”评比活动就是培养学生的崇美、尚德、自律品质的有效途径。比如我校围绕“勤学、守纪、卫生、文明”开展的四个主题,在全校各班级中开展争夺四面“流动红旗”,争当“四好少年”的竞赛,每天由红领巾监督岗的学生进行评分登记,每周公布一次,在升旗仪式上现场授旗。期末的优秀班集体评比则以流动红旗的获得次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开展此类竞赛活动,不仅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加快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及主人翁责任心,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养成教育活动育德——抓实养成教育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活動引领的养成教育模式就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在活动中的道德体验,不断内化道德认识,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1.养成教育月
养成教育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有耐性。例如,每学期开学初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第一月可设为“养成教育月”。开学初,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室,在校园里欣赏、浏览,回顾在校园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意识;可以展示养成的好习惯: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经过一段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断鼓励,即能见效。
2.天天好晨会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着眼、小处入手。如果学校紧紧抓住每天晨会十分钟,对学生进行系列的教育,使德育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和空间,这种长流水不断线的教育方式,必定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低年级学生可以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晨会活动,中高年级则由学生自己选取材料,编写晨会内容,可总结班级工作,可提出希望要求,也可发布新闻,或讲述学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天天好晨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在学生的体验和参与中,强化其奋发向上的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主题教育活动育德——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即围绕活动的某一个主题,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教育实践。有效依托学校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成长规律紧密结合,积极主动地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性的宝贵途径。
1.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可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结合重大事件、节假日,推进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像 “文明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校园小法庭”活动、教师节的“我为老师做贺卡”活动、中秋节“为台湾亲人送祝福”、国庆节“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节水日“节水手抄报”评比……这些活动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很强。其共同特点是各类活动中突出德育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参与者在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亲身体验,道德情操得到陶冶,道德习惯得到养成,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道德建设的载体,能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例如,学校组织了环境污染情况调查、英模报告会、慰问农民工、造访福利院、学做小导游、手拉手同进步、为灾区义卖捐款等一系列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贴近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它让学生自己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正确全面透视社会,分辨是非,不断提高自身的批判能力和免疫能力,从而逐渐实现学校德育对社会的适应与超越。
六、第二课堂育德——创新校园课外活动文化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科学开展第二课堂,既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也有利于学生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我校每个学年都举行盛大的“四节”活动:阳光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四节”突破只有少数学生参与活动的“瓶颈”,创新活动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参与比赛或展示。每个项目同时设集体奖和个人奖,活动中人人有项目,个个忙比赛。人人都成为集体中的积极一员,在酣畅淋漓的活动中,学生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集体观念以及自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在悄然形成。
活动增加体验,活动滋养感情,活动丰富人性,活动培育真人。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活动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