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课堂提问往往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成为教师了解学生、学生获得启发的关键点。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以学定问,以问导学”的角度出发,探究适合学生学习的提问模式。对此,教师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一些问题,对有效提问模式进行探索,希望可以借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2-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48
一、當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环节中,很多教师还存在着一些不妥的做法,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这些做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问题,在问题的设置中存在偏离教材内容、偏离学生能力的问题,而且选择对象也通常带有盲目性和随机性;第二,教师提问的动机不明确,有时候教师只是一时兴起,就随意挑选一些问题来提问学生,这种做法没有依据课程的重难点去设置问题,通过提问得到的效果也十分有限;第三,还有一些教师不愿意提问学生,一节课喜欢连续不断地讲解知识,生怕因为自己的提问占用过多的讲解时间,这种做法只会让课堂变得更加沉闷乏味,完全取代了学生的自主思考,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挥,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不良的课堂印象。
二、“以学定问,以问导学”提问模式的引入
从上述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教师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的课堂提问是缺乏正确认知或者重视的,由于他们的主客观失误,导致课堂提问的效果难以体现出来,这对于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低效的提问模式,教师需要引进一套科学完善的提问模式,以达到有效的提问效果。在这里,笔者主要进行“以学定问,以问导学”提问模式的介绍。
“以学定问,以问导学”其实属于一种“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基础和兴趣习惯进行全面了解,再根据这些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要素制订教学计划。针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进行问题化处理,让一些重要的知识通过趣味提问的方式去展现,而不是直接从教师的讲解中展现,这和教师的直接灌输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直接讲解,是教师先对知识进行解读,再将解读之后的知识反馈给学生,学生不需要进行多余的思考,直接现场吸收即可,也就是说这些知识是不需要学生进行太多思考的;而将知识转化成问题,是教师将知识进行再加工处理,让知识成为引导性问题,并在学生的一步步回答中展现它的全部面貌,在这个提问与回答的过渡阶段中,学生是处于思考情况中的,它比前者更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以学定问,以问导学”的核心处就在于两个字:“问”和“导”,也就是提问与引导。那么这两个核心字是如何提升提问的质量呢?笔者在下文中进行探讨。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模式的积极探索
(一)先了解学生学情,再设置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在7岁到12岁左右的范围中,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还不太成熟,对于一些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知识性东西就更加缺乏自己的理解。数学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很多问题都具有排他性的特点,答案只有一个,这和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其实是存在矛盾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强行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引导学生,带来的作用基本是反向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去设置问题,让提问发挥更有效的意义。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日常接触的内容,将学生带入一种他们比较熟悉、感到亲切的氛围中,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只是一些数字公式而已。小学生都喜欢跟家长去商场超市,他们也会自己去买一些零食玩具学习用品等。这就涉及很多小学数学知识,比如分数、小数、四舍五入等等。因此,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些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由于这些问题学生都熟悉,所以他们的发言会很积极,讨论也很热烈,都有自己的亲身感受,教师再将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关联起来,学生就会很快接受了,而且印象会深刻。
(二)依据学生的特点,选用灵活的提问方式
小学生一贯给人的感觉就是懵懂无知、贪玩好动,而且自控能力特别差,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强力引导,但其实小学生的各个阶段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确实比较“无知”,对于很多事情不了解,但是高年级的学生就会成长不少,加之现在的社会发展状况,有不少小学生的发展其实已经超越了教师的一贯认知。因此,教师如果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盲目设置问题,产生的效果就会南辕北辙。
不过无论学生如何变化,单一的课堂模式都是他们所不喜欢的。教师不仅要注意问题的内容选择和提问对象的选择,还要注意提问语言的趣味化。这种趋向越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中,效果越明显。比如在讲解人民币的面值问题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语言凝练得更加富有童趣性,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请教者”的身份去“请教”学生,效果会更加明显,比如说:“同学们,我今天有点犯糊涂,大家知道这两张人民币,哪张的面值大吗?谁来帮一下老师?”但假如这种方式放在高年级的代数和图形的学习中,恐怕效果就会减弱不少,因此,针对教学对象丰富教学方式也是有一定限制的。
(三)采用互动式提问,让学生善于思考
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互动式”提问就是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小组成员相互进行提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要联系所学的知识,或者温故而知新,或者举一反三等,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用心准备问题,然后再向学生进行提问。学生有了提问的权利和机会,他们会很珍惜的。在准备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用心梳理学过的知识,通过分析和思考再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转化为简单明了的问题。而被提问的学生则会为了回答好问题,认真学习,专注聆听问题,然后思考答案,再组织好语言将答案说出来。除了这样的方式,教师还可以采用“抢答”“顺序答”“小组互答”等方式,让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拓展了思维,还学会了表达和沟通。 (四)有针对性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学生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学习能力的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甚至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都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千差万别。教师的提问要想有效,真正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升他们的能力,就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每一个学生或者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
比如,在向一些學习较好,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提问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些层次多的,有一些难度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潜能。在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后进生进行提问的时候,教师可以降低难度,选取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这样能保护后进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点往往不同,教师在提问中还要设计加入男女生关注的兴趣点。
(五)课堂提问要富有趣味性、开放性,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他们的注意力不会持久,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一些有趣的、直观的、形象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提问时,教师要注意问题要富有趣味性,让学生觉得思考问题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而非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积极思考的动机,进而兴趣盎然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课堂提问要富有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从多角度考虑,用独特的方法去对问题进行探索、归纳和解决,对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所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呈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要尽量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的学习想象力得到大力发展。
(六)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
提问在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思维的提升,并在思考中加深理解。因此,这里面的“思考”非常重要。有些教师着急课堂时间,在提问后往往给学生只留几秒钟的时间,就对学生进行提问,有时候时间太仓促,学生甚至完全没有来得及思考就被提问了,而教师在提问之后,紧接着又进行了正确答案的讲解,给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留下遗憾。这种仓促的提问其实是没有实际效用的,学生来不及思考,提问就失去了它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思考。
在预留思考时间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相比于以前,学生的回答正确率显著提升,而且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同时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刻熟练了。因此,给学生预留一些思考时间,可以让提问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万林峰.以“学”定问以“问”导学--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7).
[2]张飞.以问导学,以问促教——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99).
[3]唐晓甜.“以问导学”教学模式视野下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状况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5.
[4]梁军.以问地学 以问导成——小学数学“以问导学”四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2-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48
一、當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环节中,很多教师还存在着一些不妥的做法,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这些做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问题,在问题的设置中存在偏离教材内容、偏离学生能力的问题,而且选择对象也通常带有盲目性和随机性;第二,教师提问的动机不明确,有时候教师只是一时兴起,就随意挑选一些问题来提问学生,这种做法没有依据课程的重难点去设置问题,通过提问得到的效果也十分有限;第三,还有一些教师不愿意提问学生,一节课喜欢连续不断地讲解知识,生怕因为自己的提问占用过多的讲解时间,这种做法只会让课堂变得更加沉闷乏味,完全取代了学生的自主思考,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挥,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不良的课堂印象。
二、“以学定问,以问导学”提问模式的引入
从上述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教师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的课堂提问是缺乏正确认知或者重视的,由于他们的主客观失误,导致课堂提问的效果难以体现出来,这对于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低效的提问模式,教师需要引进一套科学完善的提问模式,以达到有效的提问效果。在这里,笔者主要进行“以学定问,以问导学”提问模式的介绍。
“以学定问,以问导学”其实属于一种“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基础和兴趣习惯进行全面了解,再根据这些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要素制订教学计划。针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进行问题化处理,让一些重要的知识通过趣味提问的方式去展现,而不是直接从教师的讲解中展现,这和教师的直接灌输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直接讲解,是教师先对知识进行解读,再将解读之后的知识反馈给学生,学生不需要进行多余的思考,直接现场吸收即可,也就是说这些知识是不需要学生进行太多思考的;而将知识转化成问题,是教师将知识进行再加工处理,让知识成为引导性问题,并在学生的一步步回答中展现它的全部面貌,在这个提问与回答的过渡阶段中,学生是处于思考情况中的,它比前者更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以学定问,以问导学”的核心处就在于两个字:“问”和“导”,也就是提问与引导。那么这两个核心字是如何提升提问的质量呢?笔者在下文中进行探讨。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模式的积极探索
(一)先了解学生学情,再设置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在7岁到12岁左右的范围中,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还不太成熟,对于一些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知识性东西就更加缺乏自己的理解。数学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很多问题都具有排他性的特点,答案只有一个,这和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其实是存在矛盾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强行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引导学生,带来的作用基本是反向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去设置问题,让提问发挥更有效的意义。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日常接触的内容,将学生带入一种他们比较熟悉、感到亲切的氛围中,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只是一些数字公式而已。小学生都喜欢跟家长去商场超市,他们也会自己去买一些零食玩具学习用品等。这就涉及很多小学数学知识,比如分数、小数、四舍五入等等。因此,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些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由于这些问题学生都熟悉,所以他们的发言会很积极,讨论也很热烈,都有自己的亲身感受,教师再将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关联起来,学生就会很快接受了,而且印象会深刻。
(二)依据学生的特点,选用灵活的提问方式
小学生一贯给人的感觉就是懵懂无知、贪玩好动,而且自控能力特别差,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强力引导,但其实小学生的各个阶段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确实比较“无知”,对于很多事情不了解,但是高年级的学生就会成长不少,加之现在的社会发展状况,有不少小学生的发展其实已经超越了教师的一贯认知。因此,教师如果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盲目设置问题,产生的效果就会南辕北辙。
不过无论学生如何变化,单一的课堂模式都是他们所不喜欢的。教师不仅要注意问题的内容选择和提问对象的选择,还要注意提问语言的趣味化。这种趋向越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中,效果越明显。比如在讲解人民币的面值问题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语言凝练得更加富有童趣性,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请教者”的身份去“请教”学生,效果会更加明显,比如说:“同学们,我今天有点犯糊涂,大家知道这两张人民币,哪张的面值大吗?谁来帮一下老师?”但假如这种方式放在高年级的代数和图形的学习中,恐怕效果就会减弱不少,因此,针对教学对象丰富教学方式也是有一定限制的。
(三)采用互动式提问,让学生善于思考
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互动式”提问就是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小组成员相互进行提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要联系所学的知识,或者温故而知新,或者举一反三等,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用心准备问题,然后再向学生进行提问。学生有了提问的权利和机会,他们会很珍惜的。在准备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用心梳理学过的知识,通过分析和思考再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转化为简单明了的问题。而被提问的学生则会为了回答好问题,认真学习,专注聆听问题,然后思考答案,再组织好语言将答案说出来。除了这样的方式,教师还可以采用“抢答”“顺序答”“小组互答”等方式,让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拓展了思维,还学会了表达和沟通。 (四)有针对性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学生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学习能力的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甚至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都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千差万别。教师的提问要想有效,真正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升他们的能力,就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每一个学生或者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
比如,在向一些學习较好,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提问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些层次多的,有一些难度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潜能。在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后进生进行提问的时候,教师可以降低难度,选取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这样能保护后进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点往往不同,教师在提问中还要设计加入男女生关注的兴趣点。
(五)课堂提问要富有趣味性、开放性,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他们的注意力不会持久,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一些有趣的、直观的、形象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提问时,教师要注意问题要富有趣味性,让学生觉得思考问题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而非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积极思考的动机,进而兴趣盎然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课堂提问要富有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从多角度考虑,用独特的方法去对问题进行探索、归纳和解决,对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所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呈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要尽量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的学习想象力得到大力发展。
(六)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
提问在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思维的提升,并在思考中加深理解。因此,这里面的“思考”非常重要。有些教师着急课堂时间,在提问后往往给学生只留几秒钟的时间,就对学生进行提问,有时候时间太仓促,学生甚至完全没有来得及思考就被提问了,而教师在提问之后,紧接着又进行了正确答案的讲解,给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留下遗憾。这种仓促的提问其实是没有实际效用的,学生来不及思考,提问就失去了它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思考。
在预留思考时间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相比于以前,学生的回答正确率显著提升,而且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同时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刻熟练了。因此,给学生预留一些思考时间,可以让提问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万林峰.以“学”定问以“问”导学--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7).
[2]张飞.以问导学,以问促教——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99).
[3]唐晓甜.“以问导学”教学模式视野下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状况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5.
[4]梁军.以问地学 以问导成——小学数学“以问导学”四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