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经久不衰的装饰母题,其渊源之久,足可追溯至文字与文明之先。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西安半坡遗址中,就出现了表现非常成熟的人面鱼纹盆,是原始时期独具民族艺术特色的杰作。而仰韶文化中流行的鱼形彩陶纹饰,则无疑是史前人类择居水畔,以渔猎为重要生产生活手段的反映。
先秦时代的文献中鱼已是屡见不鲜的描述对象。《石鼓文·汧殹篇》吟咏“君子渔之”的贵族渔猎景象,《诗经·鱼丽》借鱼的盛多赞美自然万物之盛美,《诗经·潜》则表现了“季冬荐鱼,春献鲔也”的祭祀礼仪。在三代的工艺美术品中,鱼也同样深受青睐。青铜器、玉器中都常见鱼纹或鱼形装饰,由鱼纹演化提炼而得的垂鳞纹也是比较常用的装饰纹样。
秦汉以降以鱼为主题的工艺品更趋繁多,举凡瓷器、漆器、竹木象牙雕刻、织绣等各类工艺品中皆有鱼纹运用。这些装饰纹样或写实或抽象,或独立呈现或组合表达,对称和环绕构图兼备,构成了我国传统纹样中最悠久的特色風格。
鱼在古人心理中常与盛多和繁衍相关。《诗经·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以鱼起兴,比附婚姻,正是以鱼的旺盛生命力和繁殖力来祈愿家族人丁兴旺,子孙繁多。这一文化意象传承流长,在工艺美术中形成了大量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题材。如利用鱼与余的谐音,组成的“有余”主题:由莲花和鱼配合成“连年有余”,以磬与鱼象征“吉庆有余”,以双鱼与牡丹组合为“富贵有余”。或以双鱼戏珠图案结合浪花、宝珠表达财源滚滚如浪,繁茂不竭之意。
鱼在中国文化中的另一种象征意义是飞升转化。先秦时代的青铜水器中多见鱼与龙共同装饰的手法,可能即是鱼龙转换的暗示。大致在魏晋时期起,鱼跃龙门的传说流传日广。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中,相传为上古时代大禹治水凿山断门而成。清乾隆《韩城县志》载:“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又称禹门,黄河之水在此奔流直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记载古老传说,每年暮春黄河鲤鱼会逆流上游,跃过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据说跳龙门的鲤鱼“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达七十二”,因此“鲤跃龙门”被用来形容社会地位的急剧提升,又常指代参加会试获得进士功名,有所谓“一登龙门,身价百倍”之说。
与鱼跃龙门的升腾转化不同,赤鲤的典故则有飞升成仙的内涵。晋代干宝《搜神记》描述战国时赵人琴高与诸弟子订约于水畔相会,乘赤鲤飞仙而去的故事,在历代文学、绘画、工艺作品中都有不少表现。如南朝江淹《采菱》诗:“乘黿非逐俗,驾鲤乃怀仙。”元萨都剌“应逐锦袍弄明月,倒骑赤鲤对吹笙”均属此列。
值此残冬年尾之际,谨集“鱼”类文物,作来岁之贺,愿致日月安稳,年年有余之喜。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先秦时代的文献中鱼已是屡见不鲜的描述对象。《石鼓文·汧殹篇》吟咏“君子渔之”的贵族渔猎景象,《诗经·鱼丽》借鱼的盛多赞美自然万物之盛美,《诗经·潜》则表现了“季冬荐鱼,春献鲔也”的祭祀礼仪。在三代的工艺美术品中,鱼也同样深受青睐。青铜器、玉器中都常见鱼纹或鱼形装饰,由鱼纹演化提炼而得的垂鳞纹也是比较常用的装饰纹样。
秦汉以降以鱼为主题的工艺品更趋繁多,举凡瓷器、漆器、竹木象牙雕刻、织绣等各类工艺品中皆有鱼纹运用。这些装饰纹样或写实或抽象,或独立呈现或组合表达,对称和环绕构图兼备,构成了我国传统纹样中最悠久的特色風格。
鱼在古人心理中常与盛多和繁衍相关。《诗经·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以鱼起兴,比附婚姻,正是以鱼的旺盛生命力和繁殖力来祈愿家族人丁兴旺,子孙繁多。这一文化意象传承流长,在工艺美术中形成了大量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题材。如利用鱼与余的谐音,组成的“有余”主题:由莲花和鱼配合成“连年有余”,以磬与鱼象征“吉庆有余”,以双鱼与牡丹组合为“富贵有余”。或以双鱼戏珠图案结合浪花、宝珠表达财源滚滚如浪,繁茂不竭之意。
鱼在中国文化中的另一种象征意义是飞升转化。先秦时代的青铜水器中多见鱼与龙共同装饰的手法,可能即是鱼龙转换的暗示。大致在魏晋时期起,鱼跃龙门的传说流传日广。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中,相传为上古时代大禹治水凿山断门而成。清乾隆《韩城县志》载:“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又称禹门,黄河之水在此奔流直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记载古老传说,每年暮春黄河鲤鱼会逆流上游,跃过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据说跳龙门的鲤鱼“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达七十二”,因此“鲤跃龙门”被用来形容社会地位的急剧提升,又常指代参加会试获得进士功名,有所谓“一登龙门,身价百倍”之说。
与鱼跃龙门的升腾转化不同,赤鲤的典故则有飞升成仙的内涵。晋代干宝《搜神记》描述战国时赵人琴高与诸弟子订约于水畔相会,乘赤鲤飞仙而去的故事,在历代文学、绘画、工艺作品中都有不少表现。如南朝江淹《采菱》诗:“乘黿非逐俗,驾鲤乃怀仙。”元萨都剌“应逐锦袍弄明月,倒骑赤鲤对吹笙”均属此列。
值此残冬年尾之际,谨集“鱼”类文物,作来岁之贺,愿致日月安稳,年年有余之喜。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