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文化在高三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k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代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开拓学生的历史思维,激活历史课堂,同时充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彰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历史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乡土文化;高三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73-02
  放眼今天的历史课堂,学生整天埋头于历史重难点的复习和考试当中,致使历史教学效率不高。我们的教学往往忽视了身边“有血有肉”的本土历史教育资源的运用。家国情怀是从学习了解家乡历史中慢慢培养起来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人对家乡的情怀是中华民族灵魂之本,而我们却忽视家乡现存的丰富的本土文化,致使学生本土意识非常淡薄。如果高三历史教学只是单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那么大量丰富的本土文化就没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本土历史文化的机会,历史教学就会显得“强干弱枝”。能不能在不影响高三备考的前提下,巧妙地利用乡土文化润色和滋养高三课堂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对乡土文化真正熟悉,并能将它有效地去伪存真、去粗存精、认真筛选,把本土文化巧妙地与课堂授课结合起来。
  横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县,历史名人马援将军、著名詞人秦少游、应天寺的建文帝、大旅行家徐霞客等人都曾经在此留下历史的足迹。横县的历史教学资源是比较丰富的,那怎么样才能把这些丰富的本土历史资源带进高三历史课堂呢?下面我做了四点尝试。
  一、乡土文化走进高三课堂,要注意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也是当前历史高考的能力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我对乡土史料做了以下的提炼和整合。
  史料一:横县为邕宁、钦州、广州的咽喉要塞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史料二:400年前,横州赐官岭是明朝设置的驯养野象基地。明洪武12年,朝廷在广西宁明设置训象官员,广西有很多野象,野象会破坏庄稼,但其可以被驯养为朝廷军事和礼仪所用。
  史料三:明朝时期,边境出现骚乱,地方土司想脱离朝廷统治,以致广西各地战乱纷纷。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置训象卫来镇戍地方。
  设问:
  1.根据上述史料分析朝廷设置训象卫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史料说明训象卫的职权有何转变。
  2.根据横县的地形地貌,分析地方地貌对地方政治形态的影响。
  我们通过对横县地方本土历史文化的取舍和提炼,与高三历史课堂巧妙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理解了“训象卫”这个新名词以及它职能的变化,并且通过提取信息,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将本土文化与课本上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理解了明朝对横县的管理。虽然横县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但基于地理环境和地容地貌的特殊性,会影响到国家地方的政治形态。这样的史料处理和问题的设置方式,既符合高三课堂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的要求,也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二、利用本土文化,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历史,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思考的能力,他们能从多角度分析历史、思考历史。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元代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的图片。
  元代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据考证是元代青花,国家一级文物。元代工艺师把杂剧题材绘画在瓷器上。元代戏曲杂剧《元代尉迟恭单骑救主》表现的是:隋朝末年,李渊之子李世民陷入王世充的包围当中,尉迟恭飞马救主。以上史料能够反映出( )
  A.元代时期横县的陶瓷业发达
  B.唐太宗李世民打败了王世充
  C.元代杂剧广泛普及
  D.元代的青花瓷比宋代的官窑先进
  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必须对本土史料认真分析。在本地出土的“元代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中,学生不难发现:这只出土在横县的国宝,不等同于A选项中横县生产的陶瓷,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隋朝末年说明李世民没有登基做皇帝。D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学生可以根据课本知识,结合元代的戏曲来答题。元代是戏曲兴盛的时期,也是杂剧很流行的时期,平民百姓也很喜欢杂剧这种平民艺术,于是工艺师把杂剧故事的内容刻画在瓷器上。这样我们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有效取舍、提炼,引导学生从史料当中发现问题。同时学生也领略到本土历史的灿烂和辉煌,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和自豪感,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要达到上述效果需要历史教师灵活挖掘乡土历史材料,使历史课堂充满真实感,让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提高。
  三、挖掘利用本土文化,要与拓展学生探究思维结合起来
  探究思维能力是高考的能力要求之一。建文帝是明朝朱元璋的孙子,执政时实行削藩的政策。在“靖难之役”中,有传言他从宫中逃出,不知所踪,后来进入广西横县,隐居在物宝天华的宝华山应天寺十几年。
  建文帝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很多遗迹。我们给学生的探究任务是:1.挖掘建文帝在横县的信息,印证建文帝在横县的足迹;2.探究建文帝南下横县的路线。
  学生开始假想建文帝从宫中逃出之后的路线:横县拥有的交通水道得天独厚,由珠江流域河段郁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县14个乡镇,建文帝完全可以从水路由闽地区进入横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靖难之役后,建文帝逃出皇宫,逃亡的路线会不会从南京长江水路到闽浙,为了转移追捕人的视线,由闽海岸线顺势而下到珠江流域然后到郁江?逃亡途中,他在船上看上横县宝华山的钟灵秀丽,然后隐居宝华山15年。对此,学生提出了一个比较可信的论据: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建文帝。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对本土文化的捕捉和利用并没有背离高三课堂备考能力培养的要求。
  四、利用本土文化史料,彰显历史学科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家国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家乡是生育学生的地方,学生对乡土历史充满深厚的感情。
  横县的革命斗争众多。包括:横县起义、石塘阻击战、大岭村之战、良造包围战、佛子峡伏击战、百合之战、四排岭之战。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横县先辈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展示出为了民主自由,慷慨地出资出粮并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教师把本土的抗战历史与课本知识相结合,通过展示图片和史料、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展现了本地人民的革命抗争史,培养了学生作为横县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乡土史可以承载爱国主义教育,高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心挖掘本地的乡土历史文化,拓宽历史教学渠道,并巧妙地利用乡土文化润色和滋养高三课堂。历史教师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利用多种方法挖掘乡土历史,把它们融入学生课堂,让学生感悟身边的历史,还给学生一个“接地气”的历史课堂,最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这是新时期历史教师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评判一堂课是否优质,关键是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让学生感悟数学价值和提升数学思想。日前,笔者听了一节曾经获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教师的示范课—
[摘要]模型法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用于简化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见方法。科学课程中涉及大量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模型法的运用有利于将隐藏在复杂现象中的规律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模型法应用到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不断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模型法;初中科學教学;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针对部分高中生学习物理兴趣较低的问题,提出培养高中生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三种策略。
【关键词】合理想象 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08-0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维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发学生数学思维,实现多向思维的跳跃式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想象力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教师需要借助实物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设计思考问题、
因为比较喜欢读《道德经》,在进行“三角恒等变换”一章教学备课时我突发奇想:《道德经》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辩证法思想似乎可以作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课的思想基础……于是,我精心备课后在课堂上实践了这一想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这节内容的学习将会印证《道德经》里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生:三生万物!(学生很
[摘 要]班主任的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在农村中学班级管理中,应注重设立求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关键词]农村中学;班级管理;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6-0084-02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中小学班主任工作
随着多语教学在我国中学阶段的大力开展,对于适合中学阶段的多语教学方法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通过梳理国际主流的多语教学理念,并总结中学教育阶段德语教学的多语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