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所有科目中在相对时间内提升幅度最小也是最难出成绩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个人的领悟能力。而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使用,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的“命题——批改——点评”模式非常的死板,容易限制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从而倍加感受到作文的枯燥无味,甚至丧失对作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本文就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以及初中学生学习作文的基本能力,对当下的初中作文教学模式做针对性的探讨,并提出以下三点要求。
  一.初中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种强大的、源源不断的内驱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摆脱思想上条条框框的限制,并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中,从而展示出学生该有的创造性。初中学生的思想未成熟,学习生活较为单一,作文所表达的旨意不可能有多深刻、多现实,然而他们有各自的性格特征,有自身的新奇思想。他们会有一些需要宣泄的情绪,亟待在作文中得到释放,期望被他人理解并接纳。
  因此,必须在尊重学生、以其个性特点为中心的前提下进行作文教学。这就要求:1.联系时代背景。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联系时代背景,引起学生共鸣并从而产生好奇心,以学会从生活中探求新的问题,进一步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这样不但很容易确立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体思想,在审题中也很少产生偏题走题的现象。2.“反过来走走”,要求学生不被传统的思维定势所限制,从反面来思考并切入作文。作文提倡“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要想让作为出新意、与众不同,不能按照通常的做法从正面审题。如果舍弃从正面进攻,改而从反面切人,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这样符合了初中学生的叛逆思想,并将其转化为正面积极的作文创作思想,两全其美。3.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初中学生处在“想入非非”的年纪,是开拓思维的好时机。抓住这个时机,思维由点及面,可以开阔立意的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较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这样就有了新的思想、新的见解、新的观点。
  二.初中作文教学应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少走弯路
  初中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维模式,这要求语文教师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并使之避免一些容易产生的误区。这就要求:1.教师必须做好本职工作,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深厚的文学素养。在饱览全书的基础上掌握充分的作文技巧和知识,真正达到“范例文章信手拈来”的境界。并且,要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行文中出现的一些缺陷和错误,并对其进行修正和引导。2.组建以教师为带头人的学习研究小组。初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作文基础,对待一系列的问题和事物往往会有自己的理解和主张。教师可以针对此,组建学习小组,围绕某个主题或者命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集思广益,在讨论中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之间产生共鸣,甚至可以做到产生有别于他人的想法。在选择材料上也能趋于充实丰满,在谋篇布局上更加完整新奇,从而激发学生的作文表达欲。
  三.采取由仿及创的教学方法,提倡作文源于生活、源于经典
  一味要求学生只求创新、阻止学生模仿已有经典是不正确的。多数初中学生并没有很多生活经历,很难凭空写出真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章,更别提有所创新了。在此,教师应端正自己的观念,切莫将学生与作家相比,更何况有些作家是在所谓的“抄袭”、“临摹”中出名的。教师应强调学生学习现有的经典作品,不可依样画瓢,但求习得其神髓(内涵、主旨、立意)、脉络(谋篇布局)和血肉(辞藻、表达方式),“聪明地模仿”、“有创意地模仿”,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又可以达到锻炼学生行文的目的,从而撷取作文读写结合的成果。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扬教师的带头作用,真正调动起学生行文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和发散性思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真正地学好作文、爱上作文。
  王士利,教师,现居山东泗水。
其他文献
莫言在诺贝尔奖颁奖晚宴上致辞时曾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人文阅读或许也是一朵“无用”的花,而她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能将那花的芬芳会直抵人心且弥久不散。  在这个阅读功利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已丢弃了传统阅读习惯。我,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坚守自己的阅读立场,梦想着我们的学生能亲近文字,用深度阅读滋养自己的心灵。  互联网带来了便捷,也
经营一个优秀班集体,首先要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_人手,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在班集体中形成一股暖流,温暖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心。老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尤其是对于班集体中的后进生。要摸清他们的思想实际,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准确找出后进生认识上的差距,用爱心、诚心去接近他们、感化他们,并用恒心和耐心来转化他们,不辞劳苦,着眼进步,不
比较与追问是两种极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经典的文言课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注释详尽,内容浅显。笔者尝试让学生将其与风格极为相近的《答谢中书书》一文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不断追问,引导学生将课文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本堂课的核心问题:“这两篇文章有哪些相似之处?”略加比较,浅层次的答案随即涌现
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传统满堂灌的局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合作学习得以快速走进高中语文課堂,并发挥其特有的功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不仅在激趣生疑、培养合作精神上发挥作用,还能促进实现教学相长。从合作学习特点来看,这个模式具有很强的互助性、自主性和发展性。语文教师通过设计合理活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合理分组分工,做好前提工作  合作学习
作为一名高明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中挑起矛盾的冲突,促进孩子的深度思维,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下面,笔者将以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例,剖析如何从文本的“缝隙”挖掘其弦外之音,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从词语矛盾处发现文本  文章中作者非常惬意地说“可以调素琴”,又略带些清高地说“无丝竹之乱耳”,这儿就有矛盾了:琴不也是“丝竹”中的“丝”——弦乐器的一种吗?如果按照江苏教育出版社书下的注释,素琴是指
一篇成功的文章,就是一个整体,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都是构成这个整体的有机部分,正是有了这些“骨架”,再加上血肉(内容)的充实,文章方能饶有余味。但从笔者的教学来看,很多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虽然能将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但总写得平淡无奇,很多都如“流水账”一般,读来平平。为此,笔者就记叙文写作作以下指导。  一.拟题  题目是文
这个世界有许多未知。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法发现。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按预定的轨道生活,该关注什么,该留心什么,都是既定的。比如说我每天去学校上课,在公交车上,我不会去观察他人,我会看看手机、打个瞌睡,休息一下。我记得小时候坐船从武汉到南京的时候,曾经对着岸边闪烁着灯光的窗户遐想过,那窗户里是怎样的一家人呢?他们的喜怒哀乐是什么呢?此刻他们正在吃晚饭吗?饭桌上又在谈论些啥呢?但是仅限于遐想,而且
自从实施“语文课外快乐有效阅读策略探究”课题以来,我们每周开设了两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但是,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但不喜欢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开设的时间、地点过于具体、目标定位功利性太强、指导方法不科学,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没有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变成快乐阅读。如何使学生快乐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我们构建了“六步”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
在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渐成为教学主流之际,广大教师亦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关注度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炽热之潮。为适应教学需要,我校语文科组亦立下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相关课题,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研究,在课题实践中探索和反思,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认真探索提高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初中语文新课程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优秀的
高中语文课堂里,学生漠视语文的现象随处可见。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表现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再加上教师教法不当,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考的就不教不学”,语文教学变成了无尽无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