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同期声?同期声是指电视拍摄过程中一同策划的任务语言、环境、背景声、现场声响效果等,它能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现场氛围,作为表达新闻事实一部分的同期声,正是同期声在烘托节目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展示任务个性等方面发挥着画面无法替代的作用。给人以强烈的现场参与感、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说,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场同期声可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用事实说话,真实性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无论是广播、报纸、电视等都是生命,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规律。真实是指报道要对客观事物作如实的反映,符合客观事物的真面貌。电视新闻用活动图像和声音来表达新闻事实,具有真实性。采用新闻现场同期声——新闻人物直接谈话就能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因为他们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是第一手材料的占有者,他们的谈话就具有权威性和可信性。例如去年10月24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嫦娥一号现场报道记者在现场进行了现场采访,使观众耳闻目睹了嫦娥一号的整个发射过程,使观众如临其境。另外看过《中华之剑》的观众也一定会记得这样一段同期声,缉毒队副队长牺牲后,他85岁的老母亲来到即将下葬的棺材前,嘴里念叨着,“咱们不是说好了吗?你咋就走在了我的前面。”这段同期声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痛苦,母亲与儿子永生诀别的苦楚悲伤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达到了解说词所达不到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受众,所以说,电视新闻有着耳闻目睹的双重直接接触的效果。同期声冲破了新闻现场与观众之间的界限,使观众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受,进而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同期声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表达思维、交流感情、沟通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除了现场环境中的一些声音外,再就是新闻人物的谈话,记者正确地运用新闻人物的对话可以有力地提高电视新闻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我们在拍摄短记录片《春种秋收》时,记者跟踪采访了张老汉一家,从春天种地到秋天收获的整个过程,张大伯逢人便说:“真是赶上好时候了,从古到今,哪有种地不交钱的,这要是不好好干,那可是怨自己了。”所以他们家是下力气地干,秋天终于获得了丰收。老人高兴地说:“还是这年头好啊,政策好,又赶上好年景,这日子过得舒心。”老人的谈话反映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下达后,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提高和丰收后的喜悦。如果把这些人物同期声改成话外解说词,让播音员配音,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人物同期声未经任何转述和加工,其真实性和说服力自然要强些。另外,电视新闻中人物的同期声还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例如,我们在拍摄《我们是党员》系列报道中,介绍了黑林镇黑林村五个农民党员带领农民致富的先进事迹,其中老党员李风林说了这样一句话:“苦点累点没啥,大伙都过上好日子,我打心眼里乐。”党员王富说:“没啥说的,都是应该做的。”观众听了这些朴实的话语,看到农民党员勤劳憨厚的神情,不仅了解了他们那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情怀,同时也被他们那简短却又充满真情的话语所感动。再加上对乡亲们的采访,使观众真正感受到了这些农民党员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这些同期声的采访,单靠画面和解说词是很难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再者,新闻人物的同期声还有助于将编辑记者的主观倾向客观化,也是在我们是党员这一新闻中,他们在谈到未来村里的发展时,向受众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试想,如果没有人物的现场介绍,再好的画面也无法传递这尚未完成的新闻信息。
同期声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和受众的参与感。同期声的正确运用可以营造浓厚的现场氛围,使事件真实再现,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强烈的参与感。例如,我们在拍摄《英雄——刘英》一片中,追捕小组相互间用对讲机说话,发现目标后,各种命令的传达声、叫门声、枪声、脚步声以及逃犯对峙交战的惊险场面,如果没有同期声的运用,是营造不出这些现场气氛的。
另外,我们在宣传报道的过程中,还会感觉到也有许多实地拍摄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画面不易于表现的东西,这时,同期声就会弥补画面的不足,而且在节目的立意表现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新闻调查类节目中,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还有吉林台的纪实类节目主要是反映社会问题的一些片子,像制假售假、传销等,有许多是记者隐蔽拍摄的,画面质量无法保证,但是为了客观公正地反映客观事物,在这种情况下,同期声却能起到表辞达意的作用。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使电视新闻报道从活动图像加解说词的模式中走了出来,不仅增强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视性,同时也增强了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和观众的参与感。但是,如果在电视新闻中一味地追求强调同期声的作用,运用得不恰当也会适得其反,反而会影响节目的质量。从实际工作中看,要采用并运用好同期声还应把握以下几方面:一是同期声的使用要鲜活生动,不可盲目乱用,记者在采访中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好采访对象,提问要具体。像动态消息、人物专题等适当采用同期声就会使事件更丰厚详实,人物也会生动可亲。有些成果性报道如果使用不好同期声就会产生喧宾夺主、杂乱无章的效果。二是采用同期声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要紧紧围绕主题之所需进行取舍,用最真实可信、最富感染力的宣传效果,记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采访时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切忌啰嗦,我们有很多记者容易忽略这一点,绕一大圈才回到主题上,再就是在片尾加上一个毫无意义的同期声,大有画蛇添足之感。
总之,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只有正确合理地运用并与画面相结合,才能准确地反映新闻事件的特点、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较好地反映电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者单位:吉林省榆树电视台)
编校:杨彩霞
现场同期声可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用事实说话,真实性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无论是广播、报纸、电视等都是生命,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规律。真实是指报道要对客观事物作如实的反映,符合客观事物的真面貌。电视新闻用活动图像和声音来表达新闻事实,具有真实性。采用新闻现场同期声——新闻人物直接谈话就能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因为他们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是第一手材料的占有者,他们的谈话就具有权威性和可信性。例如去年10月24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嫦娥一号现场报道记者在现场进行了现场采访,使观众耳闻目睹了嫦娥一号的整个发射过程,使观众如临其境。另外看过《中华之剑》的观众也一定会记得这样一段同期声,缉毒队副队长牺牲后,他85岁的老母亲来到即将下葬的棺材前,嘴里念叨着,“咱们不是说好了吗?你咋就走在了我的前面。”这段同期声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痛苦,母亲与儿子永生诀别的苦楚悲伤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达到了解说词所达不到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受众,所以说,电视新闻有着耳闻目睹的双重直接接触的效果。同期声冲破了新闻现场与观众之间的界限,使观众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受,进而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同期声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表达思维、交流感情、沟通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除了现场环境中的一些声音外,再就是新闻人物的谈话,记者正确地运用新闻人物的对话可以有力地提高电视新闻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我们在拍摄短记录片《春种秋收》时,记者跟踪采访了张老汉一家,从春天种地到秋天收获的整个过程,张大伯逢人便说:“真是赶上好时候了,从古到今,哪有种地不交钱的,这要是不好好干,那可是怨自己了。”所以他们家是下力气地干,秋天终于获得了丰收。老人高兴地说:“还是这年头好啊,政策好,又赶上好年景,这日子过得舒心。”老人的谈话反映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下达后,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提高和丰收后的喜悦。如果把这些人物同期声改成话外解说词,让播音员配音,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人物同期声未经任何转述和加工,其真实性和说服力自然要强些。另外,电视新闻中人物的同期声还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例如,我们在拍摄《我们是党员》系列报道中,介绍了黑林镇黑林村五个农民党员带领农民致富的先进事迹,其中老党员李风林说了这样一句话:“苦点累点没啥,大伙都过上好日子,我打心眼里乐。”党员王富说:“没啥说的,都是应该做的。”观众听了这些朴实的话语,看到农民党员勤劳憨厚的神情,不仅了解了他们那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情怀,同时也被他们那简短却又充满真情的话语所感动。再加上对乡亲们的采访,使观众真正感受到了这些农民党员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这些同期声的采访,单靠画面和解说词是很难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再者,新闻人物的同期声还有助于将编辑记者的主观倾向客观化,也是在我们是党员这一新闻中,他们在谈到未来村里的发展时,向受众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试想,如果没有人物的现场介绍,再好的画面也无法传递这尚未完成的新闻信息。
同期声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和受众的参与感。同期声的正确运用可以营造浓厚的现场氛围,使事件真实再现,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强烈的参与感。例如,我们在拍摄《英雄——刘英》一片中,追捕小组相互间用对讲机说话,发现目标后,各种命令的传达声、叫门声、枪声、脚步声以及逃犯对峙交战的惊险场面,如果没有同期声的运用,是营造不出这些现场气氛的。
另外,我们在宣传报道的过程中,还会感觉到也有许多实地拍摄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画面不易于表现的东西,这时,同期声就会弥补画面的不足,而且在节目的立意表现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新闻调查类节目中,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还有吉林台的纪实类节目主要是反映社会问题的一些片子,像制假售假、传销等,有许多是记者隐蔽拍摄的,画面质量无法保证,但是为了客观公正地反映客观事物,在这种情况下,同期声却能起到表辞达意的作用。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使电视新闻报道从活动图像加解说词的模式中走了出来,不仅增强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视性,同时也增强了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和观众的参与感。但是,如果在电视新闻中一味地追求强调同期声的作用,运用得不恰当也会适得其反,反而会影响节目的质量。从实际工作中看,要采用并运用好同期声还应把握以下几方面:一是同期声的使用要鲜活生动,不可盲目乱用,记者在采访中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好采访对象,提问要具体。像动态消息、人物专题等适当采用同期声就会使事件更丰厚详实,人物也会生动可亲。有些成果性报道如果使用不好同期声就会产生喧宾夺主、杂乱无章的效果。二是采用同期声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要紧紧围绕主题之所需进行取舍,用最真实可信、最富感染力的宣传效果,记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采访时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切忌啰嗦,我们有很多记者容易忽略这一点,绕一大圈才回到主题上,再就是在片尾加上一个毫无意义的同期声,大有画蛇添足之感。
总之,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只有正确合理地运用并与画面相结合,才能准确地反映新闻事件的特点、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较好地反映电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者单位:吉林省榆树电视台)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