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校本课程指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既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这些课程都需要按照学校自身的情况进行设计开发,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狭义的校本课程则专指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这种课程由学校教师自己开发,结合本校实际,开设形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随时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多数学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均聚焦于狭义的校本课程。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的探索。从数量上看,有些学校开发出了数百种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以课程超市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从开设形式看,则主要采用走班制的模式,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进行必要的调整后,打破行政班限制,重新编班,在新的教学班开设实施。这些探索为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贡献。
我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来,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学校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数量不足,一般在50门以内,或者更少,达不到实现“课程超市”的自由选课要求;二是部分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尚不具备实行走班制教学的硬件设施条件,在人员安排、教室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具体困难;三是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观念和课程能力等方面尚有较大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培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形式和内容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在课程开设的形式方面,某校提出了走班制教学、行政班教学、活动课程、兴趣小组、讲座形式等五种校本课程开设的模式。其中,行政班教学是走班制的一种变通,具体做法是:根据不同班级的文理科倾向、班主任所任学科、班级多数同学的学习程度等情况,由学校在已经开发出的校本课程中选择适合本班实际需要的课程,安排教师在原行政班开设;活动课程主要在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通用技术等领域的校本课程中开设;兴趣小组则在传统的艺术、体育等领域校本课程中组织实施;讲座主要用于文明礼仪、学校传统教育等方面的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方面,该校特别强调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校开发的数学学科类校本课程,按照泰勒原理的四个步骤,将课程目标的制订分为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文化三个方面;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学生需求及教师的教学特长,随时调整,灵活呈现;课程实施则采用了走班制、行政班、活动课程、兴趣小组、讲座等五种不同形式;课程评价注重过程,注重多元评价。
表面看来,上面的案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走班制之外的其他几种开设模式对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有所削弱,对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可能照顾不到。但是这种从学校实际出发的力所能及的举措仍然是难能可贵的。首先,面对课程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学校积极应对,努力解决,没有退避三舍,敷衍了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校课程建设态度。其次,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以生为本,以校为本,大胆探索,勇于尝试,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再次,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课程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兴趣得到了激发,学校特色得以逐步确立,学校课程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水平一定会不断发展和提高,与校本课程实施理想状态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总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也不例外。可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靠学校自己的力量,研究解决本校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应该是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正确方向。
编辑:谢颖丽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的探索。从数量上看,有些学校开发出了数百种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以课程超市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从开设形式看,则主要采用走班制的模式,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进行必要的调整后,打破行政班限制,重新编班,在新的教学班开设实施。这些探索为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贡献。
我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来,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学校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数量不足,一般在50门以内,或者更少,达不到实现“课程超市”的自由选课要求;二是部分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尚不具备实行走班制教学的硬件设施条件,在人员安排、教室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具体困难;三是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观念和课程能力等方面尚有较大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培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形式和内容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在课程开设的形式方面,某校提出了走班制教学、行政班教学、活动课程、兴趣小组、讲座形式等五种校本课程开设的模式。其中,行政班教学是走班制的一种变通,具体做法是:根据不同班级的文理科倾向、班主任所任学科、班级多数同学的学习程度等情况,由学校在已经开发出的校本课程中选择适合本班实际需要的课程,安排教师在原行政班开设;活动课程主要在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通用技术等领域的校本课程中开设;兴趣小组则在传统的艺术、体育等领域校本课程中组织实施;讲座主要用于文明礼仪、学校传统教育等方面的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方面,该校特别强调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校开发的数学学科类校本课程,按照泰勒原理的四个步骤,将课程目标的制订分为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文化三个方面;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学生需求及教师的教学特长,随时调整,灵活呈现;课程实施则采用了走班制、行政班、活动课程、兴趣小组、讲座等五种不同形式;课程评价注重过程,注重多元评价。
表面看来,上面的案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走班制之外的其他几种开设模式对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有所削弱,对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可能照顾不到。但是这种从学校实际出发的力所能及的举措仍然是难能可贵的。首先,面对课程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学校积极应对,努力解决,没有退避三舍,敷衍了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校课程建设态度。其次,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以生为本,以校为本,大胆探索,勇于尝试,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再次,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课程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兴趣得到了激发,学校特色得以逐步确立,学校课程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水平一定会不断发展和提高,与校本课程实施理想状态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总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也不例外。可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靠学校自己的力量,研究解决本校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应该是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正确方向。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