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来,语言学界对于年龄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一直进行着不断的探索。本文主要依据“关键期”假说、“非关键期”假说、皮亚杰的儿童学习语言理论、母语的重要性及我国的外语学习环境,浅谈年龄因素在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以及针对学外语的年龄、时间等发表一定的意见,同时,针对当前我国在外语学习中出现的低龄化趋势现象详细探讨,以保证给出合理的执行建议。
【关键词】年龄因素;外语学习;母语;二语习得
【作者简介】李硕(1987-),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山东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 引言
在完成了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的教育后,我国学生还是无法用英语自如地表达。为此,英语教学不时地受到质疑,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只是一再降低英语学习者的开始年龄。此外,受语言学界假说语言“關键期”的错误引导,很多人认为,外语知识学习年龄越小越好,但其未加以对学习者基础条件的分析和考虑。当前,在我国的一些幼儿园、小学教育中,都开始大量增加外语专门学校或者是外语知识班,有的甚至还打出了所谓“0岁到6岁的英语系列计划”。试想,一个没有形成认知能力的四五岁小孩在既没有完全掌握母语又没有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全面阅读英语或者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呢?很显然,这是受商业利益驱动的误导宣传,而这种宣传仍然在误导着许多家长和学生。
多年来,年龄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语言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我国学者对于何时开始外语学习以及是否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的探讨至今仍然没有得出令各方满意的结论。针对此现状,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理论依据,浅谈年龄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二、 术语界定
为了对小学英语课程开展和少儿英语学习存在的优缺点详细分析和探讨,需要了解到英语在我国为第二语言,并明确学习和获得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对外语知识学习年龄越小越好,这一问题主要是他们对概念的混淆和误解。因此,要想确定外语学习最佳起始年龄,关键是要使那些抽象的“学术用语”大众化、普及化、通俗化;要让这些概念被大众所理解,让这些术语深入人心。如果增加对相关概念的分析和理解,在外语知识学习中将确立目标,减少盲目性,一些家长和学生或者学校也不会被英语学习年龄越小越好的思想错误引导。
1.“二语”与“外语”。从整体上看,二语是在母语和第一语言以外的一种语言形式,在本质上,外语和二语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二语是在非本族国家中,对一些非本族的语言进行学习。比如,我国人们移民到英美国家,且在英美国家来学习英语,其中的英语学习则为他们的二语或者是第二语言。因为中国移民身处二语环境,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基本都处于二语环境,并不得不用二语去思维、去行事。如果人们在自己的国家对非本族的语言进行学习,则这种语言被称为外语。
二语具备一定的官方位置,会发挥一定的社会功能。在对二语言进行学习期间,主要是能够充分融入该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中。而学习外语,主要是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通过外语等级考试、促进职业发展以及对一些外文文献的阅读、实现国际交流等。学习二语需要提供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对外语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有有限的课堂教学和教材,还需要提供丰富的外语文字书籍、网络资源等,一般不存在语言环境。外语知识教学多在教室内完成。对于二语知识学习,不需要正规的课堂教学环境,需要在自然的环境中形成,不管是语言的环境还是输入量,外语学习都比不上二语学习,所以,对外语知识学习比较困难。
在我国,英语即是外语。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虽然英语知识讲得多,但是,周边环境是汉语,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将英语作为一种日常交际用语,使之出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活动中,这样不仅能提升自身地位,也有利于教学工作地积极开展。
2.“习得”与“学得”。克拉申认为,“习得”是自然环境的语言学习,为一个没有规律、无意识的过程,在该过程学习中,更加重视意义,忽视形式。同时认为“学得”是有规律且有意识的学习,为一种第二语言活动,在该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其形式,忽视整体的教学意义。
语言“学得”是指通过语言教学来掌握这种语言;而语言“习得”是通过自然的、随意的、大量的接触语言而掌握该语言(Wilkinson,1990)。习得一门语言要有该语言的环境,而学得一门语言是很难有这种语言环境的。因此,外语是学得的,而二语是习得的。所以,学得一门外语要比习得一门二语困难得多。
三、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语学习环境
1.“关键期”“非关键期”假说与中国外语教学。世界各地仍在进行着有关年龄对外语学习影响的实验。无论是关键期假说还是非关键期假说,从语言定义的角度看,他们所做的实验都是针对语言习得的非语言学习。二语习得为非外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外语学习是否更加关键,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所以,不能相信那些形式化实验,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很多的语言领域针对该问题都未积极解决,总体上还具备一定的开放性。
在我国实现的外语教学中,主要是外语知识教学。在我国日常生活中,学习外语知识也比较困难,不仅周边环境为汉语,我们的文化也并不是这种编码形成的。所以,还无法利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思维转化。在我国学习的英语知识仅为学得,还达不到习得。母语学习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为我们语言学习的关键。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只是一种人为的学习模式,缺乏自然的学习过程,也不存在最为关键的学习过程。在学习期间,还需要注意到,外语学习和关键期的结合非常不适合,我国的双语环境比较少,外语知识也无法自然积累。
2.皮亚杰的儿童语言学习理论。皮亚杰作为心理学家,将儿童的认知能力分为四个阶段,表现为智力感性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的运算阶段和正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儿童年龄也不同。在一种语言学习中,认为儿童的第二阶段适合使用一种语言,如果要在该阶段增加第二语言,将给儿童带来一定挫折感,使他们在思维表达上比较混乱,不利于儿童的积极成长和进步。 目前在我国,6-7岁孩子开始上小学,也是正处于皮亚杰所划分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进行的外语学习比较复杂,针对这些低龄小学生,如果在一年级为其增加汉语拼音课堂,将使他们实现56个声母和韵母的学习。如果这个时期再增加一门外语课程,比如英语,英文中有26个字母,以及48个国际音标,到时候,他们可能就会把汉语与英语这些非常相似的字母以及语音混在一起,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背景下开设一门外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
3.母语的重要性及中国外语学习环境。桂诗春先生(2003)说,当前有个“双语教学”或“全英教学”,倾向于推广到中小学,反正就是要用英语作为授课语言。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国香港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普及教育,增加很多的学校,这些学校在建设中,开始和那些贵族学校一致,利用英语来进行授课,其结果表明,整个教育质量都降低。该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办学条件不成熟,如果在进行大范围推行必将带来很多问题。
张思中(2002)说,对儿童进行双语教学问题比较多。为了增加对外语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有效掌握母语。通过多年的外语教学经验分析,发现学生如果要掌握一门语言或者是学习几门语言,一定要具备更加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更加深厚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在外语知识学习中,还需要形成较高的母语输出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反的,如果在孩子童年时期,在他们母语知识没有掌握好的条件下,尽管在外语环境下,也无法促进另一种语言的学习,让学生死记硬背,只會给学生带来明显的心理拒绝反应。
4.我国外语学习环境。经过相关的了解和调查,发现很多人认为儿童学习外语知识,要年龄越小越好。但是,实际上还需要准备更加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国孩子在国内学习英语是没有自然语言环境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和中国孩子学英语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儿。在中国,孩子不具备自然的英语环境,也无法更加自然地进行英语交流。所以,在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多听、多读、多背等,积极练习语法句式,掌握英语单词、篇章等,导致在我国英语的使用成为一种不自然的语言。
不同的是,如果我国的孩子在英美国家对英语知识进行学习,且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在学习中会比较轻松,在该环境下,则适合年龄越小越好。可是,英语在中国对中国孩子来说是外语,并不是二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年龄越小,在学习中就越困难。所以,在我国外语知识学习中,不存在年龄和语言的关键期。一门外语知识的学习,需要处于良好的自然环境下进行习得学习,并不是孩子学不好外语,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为其创建双语环境,增加对教材内容的编制,保证教学方法的创新,还需要加强对教师自身能力的培训,以促使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 总结
第一, 小学开外语,师资是关键。专家学者们观点的共同点是:“师资”为教学中最为主要的部分。所以,如果教师资源缺乏,将不利于一些创新性教学方式的利用。第二,语言学习有“关键期”是含混不清的、错误的说法。英语在中国是外语而非二语。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而非二语教学。第三,外语学习的年龄,不一定是越低越好,在语言知识学习中,可以从各个年龄开始。所以说,外语学习的年龄并非是“越小越好”,认为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越小越好”这种说法和做法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因此,基于以上的相关探讨和研究,得出有效的结论,认为一门语言知识的学习,可以从任何的年龄开始(to recognize that a language can be taught from any age upwards),这结论再次被证明是正确的。国内许多幼儿园和小学为了商业等利益而大力宣传的所谓“外语学习关键期”“外语学习年龄越小越好”、幼儿园外语学习的五年“亲子班”等现象刮起的这股“风”的确不可长!
参考文献:
[1]刘志亮.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年龄因素[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黄怀飞.汉语母语者第二语言习得成绩的年龄效应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3]吴刚.生成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纳日碧力戈.语言人类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5]褚孝泉.语言科学探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史迪芬·平克.洪兰.语言本能——探索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M],2004.
[7]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8]代天善.语言天赋论——乔姆斯基语言思想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9]宁春岩.什么是生成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年龄因素;外语学习;母语;二语习得
【作者简介】李硕(1987-),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山东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 引言
在完成了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的教育后,我国学生还是无法用英语自如地表达。为此,英语教学不时地受到质疑,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只是一再降低英语学习者的开始年龄。此外,受语言学界假说语言“關键期”的错误引导,很多人认为,外语知识学习年龄越小越好,但其未加以对学习者基础条件的分析和考虑。当前,在我国的一些幼儿园、小学教育中,都开始大量增加外语专门学校或者是外语知识班,有的甚至还打出了所谓“0岁到6岁的英语系列计划”。试想,一个没有形成认知能力的四五岁小孩在既没有完全掌握母语又没有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全面阅读英语或者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呢?很显然,这是受商业利益驱动的误导宣传,而这种宣传仍然在误导着许多家长和学生。
多年来,年龄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语言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我国学者对于何时开始外语学习以及是否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的探讨至今仍然没有得出令各方满意的结论。针对此现状,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理论依据,浅谈年龄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二、 术语界定
为了对小学英语课程开展和少儿英语学习存在的优缺点详细分析和探讨,需要了解到英语在我国为第二语言,并明确学习和获得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对外语知识学习年龄越小越好,这一问题主要是他们对概念的混淆和误解。因此,要想确定外语学习最佳起始年龄,关键是要使那些抽象的“学术用语”大众化、普及化、通俗化;要让这些概念被大众所理解,让这些术语深入人心。如果增加对相关概念的分析和理解,在外语知识学习中将确立目标,减少盲目性,一些家长和学生或者学校也不会被英语学习年龄越小越好的思想错误引导。
1.“二语”与“外语”。从整体上看,二语是在母语和第一语言以外的一种语言形式,在本质上,外语和二语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二语是在非本族国家中,对一些非本族的语言进行学习。比如,我国人们移民到英美国家,且在英美国家来学习英语,其中的英语学习则为他们的二语或者是第二语言。因为中国移民身处二语环境,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基本都处于二语环境,并不得不用二语去思维、去行事。如果人们在自己的国家对非本族的语言进行学习,则这种语言被称为外语。
二语具备一定的官方位置,会发挥一定的社会功能。在对二语言进行学习期间,主要是能够充分融入该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中。而学习外语,主要是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通过外语等级考试、促进职业发展以及对一些外文文献的阅读、实现国际交流等。学习二语需要提供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对外语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有有限的课堂教学和教材,还需要提供丰富的外语文字书籍、网络资源等,一般不存在语言环境。外语知识教学多在教室内完成。对于二语知识学习,不需要正规的课堂教学环境,需要在自然的环境中形成,不管是语言的环境还是输入量,外语学习都比不上二语学习,所以,对外语知识学习比较困难。
在我国,英语即是外语。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虽然英语知识讲得多,但是,周边环境是汉语,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将英语作为一种日常交际用语,使之出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活动中,这样不仅能提升自身地位,也有利于教学工作地积极开展。
2.“习得”与“学得”。克拉申认为,“习得”是自然环境的语言学习,为一个没有规律、无意识的过程,在该过程学习中,更加重视意义,忽视形式。同时认为“学得”是有规律且有意识的学习,为一种第二语言活动,在该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其形式,忽视整体的教学意义。
语言“学得”是指通过语言教学来掌握这种语言;而语言“习得”是通过自然的、随意的、大量的接触语言而掌握该语言(Wilkinson,1990)。习得一门语言要有该语言的环境,而学得一门语言是很难有这种语言环境的。因此,外语是学得的,而二语是习得的。所以,学得一门外语要比习得一门二语困难得多。
三、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语学习环境
1.“关键期”“非关键期”假说与中国外语教学。世界各地仍在进行着有关年龄对外语学习影响的实验。无论是关键期假说还是非关键期假说,从语言定义的角度看,他们所做的实验都是针对语言习得的非语言学习。二语习得为非外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外语学习是否更加关键,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所以,不能相信那些形式化实验,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很多的语言领域针对该问题都未积极解决,总体上还具备一定的开放性。
在我国实现的外语教学中,主要是外语知识教学。在我国日常生活中,学习外语知识也比较困难,不仅周边环境为汉语,我们的文化也并不是这种编码形成的。所以,还无法利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思维转化。在我国学习的英语知识仅为学得,还达不到习得。母语学习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为我们语言学习的关键。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只是一种人为的学习模式,缺乏自然的学习过程,也不存在最为关键的学习过程。在学习期间,还需要注意到,外语学习和关键期的结合非常不适合,我国的双语环境比较少,外语知识也无法自然积累。
2.皮亚杰的儿童语言学习理论。皮亚杰作为心理学家,将儿童的认知能力分为四个阶段,表现为智力感性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的运算阶段和正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儿童年龄也不同。在一种语言学习中,认为儿童的第二阶段适合使用一种语言,如果要在该阶段增加第二语言,将给儿童带来一定挫折感,使他们在思维表达上比较混乱,不利于儿童的积极成长和进步。 目前在我国,6-7岁孩子开始上小学,也是正处于皮亚杰所划分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进行的外语学习比较复杂,针对这些低龄小学生,如果在一年级为其增加汉语拼音课堂,将使他们实现56个声母和韵母的学习。如果这个时期再增加一门外语课程,比如英语,英文中有26个字母,以及48个国际音标,到时候,他们可能就会把汉语与英语这些非常相似的字母以及语音混在一起,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背景下开设一门外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
3.母语的重要性及中国外语学习环境。桂诗春先生(2003)说,当前有个“双语教学”或“全英教学”,倾向于推广到中小学,反正就是要用英语作为授课语言。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国香港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普及教育,增加很多的学校,这些学校在建设中,开始和那些贵族学校一致,利用英语来进行授课,其结果表明,整个教育质量都降低。该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办学条件不成熟,如果在进行大范围推行必将带来很多问题。
张思中(2002)说,对儿童进行双语教学问题比较多。为了增加对外语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有效掌握母语。通过多年的外语教学经验分析,发现学生如果要掌握一门语言或者是学习几门语言,一定要具备更加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更加深厚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在外语知识学习中,还需要形成较高的母语输出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反的,如果在孩子童年时期,在他们母语知识没有掌握好的条件下,尽管在外语环境下,也无法促进另一种语言的学习,让学生死记硬背,只會给学生带来明显的心理拒绝反应。
4.我国外语学习环境。经过相关的了解和调查,发现很多人认为儿童学习外语知识,要年龄越小越好。但是,实际上还需要准备更加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国孩子在国内学习英语是没有自然语言环境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和中国孩子学英语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儿。在中国,孩子不具备自然的英语环境,也无法更加自然地进行英语交流。所以,在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多听、多读、多背等,积极练习语法句式,掌握英语单词、篇章等,导致在我国英语的使用成为一种不自然的语言。
不同的是,如果我国的孩子在英美国家对英语知识进行学习,且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在学习中会比较轻松,在该环境下,则适合年龄越小越好。可是,英语在中国对中国孩子来说是外语,并不是二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年龄越小,在学习中就越困难。所以,在我国外语知识学习中,不存在年龄和语言的关键期。一门外语知识的学习,需要处于良好的自然环境下进行习得学习,并不是孩子学不好外语,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为其创建双语环境,增加对教材内容的编制,保证教学方法的创新,还需要加强对教师自身能力的培训,以促使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 总结
第一, 小学开外语,师资是关键。专家学者们观点的共同点是:“师资”为教学中最为主要的部分。所以,如果教师资源缺乏,将不利于一些创新性教学方式的利用。第二,语言学习有“关键期”是含混不清的、错误的说法。英语在中国是外语而非二语。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而非二语教学。第三,外语学习的年龄,不一定是越低越好,在语言知识学习中,可以从各个年龄开始。所以说,外语学习的年龄并非是“越小越好”,认为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越小越好”这种说法和做法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因此,基于以上的相关探讨和研究,得出有效的结论,认为一门语言知识的学习,可以从任何的年龄开始(to recognize that a language can be taught from any age upwards),这结论再次被证明是正确的。国内许多幼儿园和小学为了商业等利益而大力宣传的所谓“外语学习关键期”“外语学习年龄越小越好”、幼儿园外语学习的五年“亲子班”等现象刮起的这股“风”的确不可长!
参考文献:
[1]刘志亮.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年龄因素[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黄怀飞.汉语母语者第二语言习得成绩的年龄效应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3]吴刚.生成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纳日碧力戈.语言人类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5]褚孝泉.语言科学探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史迪芬·平克.洪兰.语言本能——探索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M],2004.
[7]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8]代天善.语言天赋论——乔姆斯基语言思想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9]宁春岩.什么是生成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