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推广至今已深入人心,温暖的画面和富有哲理的文字交织互动,共同叙述着一个完整的故事,既适合家庭亲子阅读,也适用于课堂教学。有人说绘本过于简单,有局限性,不适合深度学习,只适合于补充阅读。其实作为老少皆宜的阅读文本,每个绘本都包含三个故事:文字带来的故事,图画带来的故事,文字和图画结合带来的故事。所以,无论是文字的阅读、讲述,还是图画的欣赏、创作,或是主题细节的挖掘、感悟都大有文章可做,关键在于如何定位,如何开发使用。
绘本教学,如果只是讲一个故事,就不应该称其为教学。课堂教学,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绘本极其丰富,甚至可以说是丰盛的教材。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绘本显然是儿童语言学习最好的教材:《小老鼠的漫长一夜》中,象声词的使用生动贴切而富有生活气息;《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句式的回环往复,让孩子记住了那些经典的语句,可以在续编小老鼠一家的故事时迁移使用;《我爸爸》中将爸爸的强壮、勇敢、温柔、多才等诸多方面,巧妙地比喻成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我爸爸像( )一样( )”,诸如此类。
如何用好绘本,发展孩子的语言、思维和综合素养呢?我们从评价任务的设定出发,进行学习资源的发掘,改善学习过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起点:评价任务的设定和发掘
和其他教材不同,每个绘本都有其独特性,这个独特性造就了每个绘本可以带给阅读者的资源也是不同的,因此,绘本备课,我们往往从评价任务的设定开始,发掘不同的学习资源。其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学习单,有独立完成的学习单,有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单,也有亲子合作完成的学习单。
低年级的学习单,以亲子互动为主,要求孩子回家将故事复述给家长听并做星级评价,然后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图文创作。如《小老鼠的漫长一夜》,学习单设计了两项任务。
任务一:把《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讲给家人听,请他们对你讲的故事评星级,讲得又流利又好听,就是五星级。
任务二:请你和作家一起来编故事。
小老鼠的这一夜多么漫长啊,你有相似的睡不着、害怕的经历吗?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试着画一画,让爸爸妈妈为你记录。
中、高年级的任务,不仅仅停留在故事的复述和单幅创作上,更多的是对主题的理解和迁移,绘本书的创作。比如三年级针对对话类绘本设计的学习任务如下:
小朋友们,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自己来编一本故事书吧。要求:1.选择你最喜欢的角色,编一个绘本故事,故事要有开头有结尾,要有具体的情节;2.人物间有对话,对话的提示语要符合人物特点和故事情境;3.给你的故事配上插图。
来吧,让我们一起动手,编一个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创造一本自己的故事书吧。
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在绘本中也比较常见,一般适用于有传递性或者需要协作完成的任务。比如绘本故事《七只瞎老鼠》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完成:在故事中,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分别是哪种颜色的瞎老鼠去调查这个怪物的?按顺序给老鼠涂上颜色,并把它们摸到的结果用直线连起来,比比哪组的小朋友记性最好,完成速度最快。
这个任务,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每个方面涉及七次——按顺序记忆并涂上七种颜色,并与七次不同的结果进行连线。记性再好的孩子,独自完成也是有困难的,但小组合作商议能有效帮助孩子完成。小组竞争性合作的导入和任务驱动,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完成质量。
当然,绘本学习的反馈评价不仅只有这一种方式,还有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例如通过观点的表达、细节的描述、戏剧的表演等等。
经过:学习过程的实施和改善
任务的设定,既是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准备的,也是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设的。让学生知道“要往哪儿去”“我在哪儿”“离目标还有多远”,在学习过程中明晰方向,能使其在学习和思考中不断改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绘本故事《爷爷的肉丸子汤》为例。这节绘本课,设定了两种评价方式:一是针对画面的阅读感知的——观察画面的变化,从细节感知人物内心的变化,需要在课堂交流互动中通过描述性评价实现的。二是针对故事情节和主题内容的迁移——通过设计学习单的任务完成评价反馈的。
课堂一开始,教师先明确第一个学习目标:仔细读图,认真观察,感受人物的心情,必须从画面中找到理由或者证据。低年级孩子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在读故事书的第一页时,他们就能很轻松地抓住了主要人物的动作、姿势,从爷爷静坐低头托腮的样子,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孤独、伤感,还有的孩子甚至能从爷爷身上的睡衣联想到《我爸爸》这个绘本中睡衣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人物在家中的自闭和无助。但他们往往会忽视细节,因此,为了帮助低年级孩子达成这一目标,针对故事书第一页的画面,教师设计了三次提示:枯萎的花瓶、空荡的藤椅、倒地的水杯,并将这些线索贯穿到后面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在交流过程中,超过半数的孩子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其他孩子在交流互动的提示中也能达到这一目标,他们能敏感地发现第一幅与第二幅图之间色调、光线的变化,表示人內心的温暖和阳光。
任务单是在故事讲述结束后完成的,包括三部分:故事讲述,阅读推荐《石头汤》《生气汤》《南瓜汤》,还有就是对故事情节的梳理——爷爷一共做了____次,才把肉丸子汤做得和老奶奶一样棒。让我们一起来回忆,每次爷爷都用了什么材料,又有什么小客人来品尝呢(请填写相应的序号)?用表格和图片的方式来助学生梳理情节。
前面提到,每个绘本都包含文字、画面、字画结合组成的三个故事,因此在这个故事的学习中,还包括文字语言的习得。文字的回环往复是绘本故事最大的特点,《爷爷的肉丸子汤》也是如此。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对文本语言的学习迁移,教师生动的讲述就能达成语言的积累。
因此,在学习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取画面变化带来的信息,借助学习单对情节梳理和故事复述进行自我检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实现的语言的积累。后两者达成相对容易,前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的信息,及时反馈调整,以帮助每一个孩子得到提升。
目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绘本故事,因其自身资源的丰盛,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多种可能性。除了语言的积累和表达、审美的提升、思维架构、主动合作等,都能在绘本这个舞台上得到施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很多时候,绘本画面和文字带来的信息、细节,我们大人会视而不见,孩子却能抓住关键到并展开联想;我们已经迷失迟钝的情感,孩子却能感受到并真情流露,其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他们能敏锐地发现《我爸爸》中,爸爸赶跑大灰狼时躲在树后的小红帽和三只小猪;为《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中的英男设计更多的障碍,合情合理;为《大脚丫跳芭蕾》中的贝琳达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鼓掌,情不自禁……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预留空间,鼓励学生自我发现,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学生是多么不简单、思维多么敏捷。作为教师,要做好反馈和决策的跟进,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教学相长,打造丰富的智力世界和精神生活。
绘本教学,如果只是讲一个故事,就不应该称其为教学。课堂教学,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绘本极其丰富,甚至可以说是丰盛的教材。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绘本显然是儿童语言学习最好的教材:《小老鼠的漫长一夜》中,象声词的使用生动贴切而富有生活气息;《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句式的回环往复,让孩子记住了那些经典的语句,可以在续编小老鼠一家的故事时迁移使用;《我爸爸》中将爸爸的强壮、勇敢、温柔、多才等诸多方面,巧妙地比喻成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我爸爸像( )一样( )”,诸如此类。
如何用好绘本,发展孩子的语言、思维和综合素养呢?我们从评价任务的设定出发,进行学习资源的发掘,改善学习过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起点:评价任务的设定和发掘
和其他教材不同,每个绘本都有其独特性,这个独特性造就了每个绘本可以带给阅读者的资源也是不同的,因此,绘本备课,我们往往从评价任务的设定开始,发掘不同的学习资源。其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学习单,有独立完成的学习单,有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单,也有亲子合作完成的学习单。
低年级的学习单,以亲子互动为主,要求孩子回家将故事复述给家长听并做星级评价,然后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图文创作。如《小老鼠的漫长一夜》,学习单设计了两项任务。
任务一:把《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讲给家人听,请他们对你讲的故事评星级,讲得又流利又好听,就是五星级。
任务二:请你和作家一起来编故事。
小老鼠的这一夜多么漫长啊,你有相似的睡不着、害怕的经历吗?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试着画一画,让爸爸妈妈为你记录。
中、高年级的任务,不仅仅停留在故事的复述和单幅创作上,更多的是对主题的理解和迁移,绘本书的创作。比如三年级针对对话类绘本设计的学习任务如下:
小朋友们,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自己来编一本故事书吧。要求:1.选择你最喜欢的角色,编一个绘本故事,故事要有开头有结尾,要有具体的情节;2.人物间有对话,对话的提示语要符合人物特点和故事情境;3.给你的故事配上插图。
来吧,让我们一起动手,编一个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创造一本自己的故事书吧。
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在绘本中也比较常见,一般适用于有传递性或者需要协作完成的任务。比如绘本故事《七只瞎老鼠》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完成:在故事中,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分别是哪种颜色的瞎老鼠去调查这个怪物的?按顺序给老鼠涂上颜色,并把它们摸到的结果用直线连起来,比比哪组的小朋友记性最好,完成速度最快。
这个任务,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每个方面涉及七次——按顺序记忆并涂上七种颜色,并与七次不同的结果进行连线。记性再好的孩子,独自完成也是有困难的,但小组合作商议能有效帮助孩子完成。小组竞争性合作的导入和任务驱动,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完成质量。
当然,绘本学习的反馈评价不仅只有这一种方式,还有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例如通过观点的表达、细节的描述、戏剧的表演等等。
经过:学习过程的实施和改善
任务的设定,既是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准备的,也是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设的。让学生知道“要往哪儿去”“我在哪儿”“离目标还有多远”,在学习过程中明晰方向,能使其在学习和思考中不断改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绘本故事《爷爷的肉丸子汤》为例。这节绘本课,设定了两种评价方式:一是针对画面的阅读感知的——观察画面的变化,从细节感知人物内心的变化,需要在课堂交流互动中通过描述性评价实现的。二是针对故事情节和主题内容的迁移——通过设计学习单的任务完成评价反馈的。
课堂一开始,教师先明确第一个学习目标:仔细读图,认真观察,感受人物的心情,必须从画面中找到理由或者证据。低年级孩子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在读故事书的第一页时,他们就能很轻松地抓住了主要人物的动作、姿势,从爷爷静坐低头托腮的样子,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孤独、伤感,还有的孩子甚至能从爷爷身上的睡衣联想到《我爸爸》这个绘本中睡衣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人物在家中的自闭和无助。但他们往往会忽视细节,因此,为了帮助低年级孩子达成这一目标,针对故事书第一页的画面,教师设计了三次提示:枯萎的花瓶、空荡的藤椅、倒地的水杯,并将这些线索贯穿到后面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在交流过程中,超过半数的孩子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其他孩子在交流互动的提示中也能达到这一目标,他们能敏感地发现第一幅与第二幅图之间色调、光线的变化,表示人內心的温暖和阳光。
任务单是在故事讲述结束后完成的,包括三部分:故事讲述,阅读推荐《石头汤》《生气汤》《南瓜汤》,还有就是对故事情节的梳理——爷爷一共做了____次,才把肉丸子汤做得和老奶奶一样棒。让我们一起来回忆,每次爷爷都用了什么材料,又有什么小客人来品尝呢(请填写相应的序号)?用表格和图片的方式来助学生梳理情节。
前面提到,每个绘本都包含文字、画面、字画结合组成的三个故事,因此在这个故事的学习中,还包括文字语言的习得。文字的回环往复是绘本故事最大的特点,《爷爷的肉丸子汤》也是如此。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对文本语言的学习迁移,教师生动的讲述就能达成语言的积累。
因此,在学习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取画面变化带来的信息,借助学习单对情节梳理和故事复述进行自我检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实现的语言的积累。后两者达成相对容易,前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的信息,及时反馈调整,以帮助每一个孩子得到提升。
目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绘本故事,因其自身资源的丰盛,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多种可能性。除了语言的积累和表达、审美的提升、思维架构、主动合作等,都能在绘本这个舞台上得到施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很多时候,绘本画面和文字带来的信息、细节,我们大人会视而不见,孩子却能抓住关键到并展开联想;我们已经迷失迟钝的情感,孩子却能感受到并真情流露,其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他们能敏锐地发现《我爸爸》中,爸爸赶跑大灰狼时躲在树后的小红帽和三只小猪;为《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中的英男设计更多的障碍,合情合理;为《大脚丫跳芭蕾》中的贝琳达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鼓掌,情不自禁……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预留空间,鼓励学生自我发现,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学生是多么不简单、思维多么敏捷。作为教师,要做好反馈和决策的跟进,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教学相长,打造丰富的智力世界和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