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游时一个不起眼的小状况,生活中对平常事物的留心观察,或者是学习过程中对某一学科领域的独特偏好,都可以成为科技创新的原动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是为乐于思考的同学们提供展台,它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保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承办地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领衔赞助的一项全国性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其前身是1979年举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一路走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科技创新大赛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活动内容与形式上汲取经验,紧跟时代步伐,对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13年8月3日,以“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为主题的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六朝古都南京顺利开幕,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应邀来到开幕式,寄语青少年要勇于追梦,勤于追梦,战胜困难,勇攀高峰。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35支代表队487名学生、200名科技辅导员参加,并有来自德国、法国、瑞典、丹麦、日本等14个国家的23个项目、60多名国际代表参加展示和交流。学生参赛作品广及各个学科,包含动物学、植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医学及行为与社会科学等十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青少年全面发展,积极思考的创新精神。
经过几天的角逐,由94名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现场作品进行了材料审阅、现场问辩、素质测评、技能测评等多个环节的测评,最终评选出了优秀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一等奖28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89项和10项十佳科技辅导员奖,以及青少年创新项目一等奖65项、二等奖143项、三等奖152项。同时,大赛还评选出了由组委会、高校、基金会等单位设立的21类220项专项奖。
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本次的创新大赛,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队的“多功能羊毛剪”的发明到海南华侨中学王婷同学的“网链式香蕉防台风抗倒伏技术方案”,从“自动洗刷锅碗机器人”的研究到“自来水断水自闭装置”的应用,从“老人跌倒监测和定位报警装置”再到“多方位视觉导盲装置”的尝试,以及“耳机存放中缠线原因拓扑学分析及解决方案应用研究”……这些源自生活的发明都体现了中小学生乐于发现生活与关注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大家会从一次不经意的对话,一次简单的劳作,一个平常的现象中找到出发点,积极思考,设法改善。
独立探究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需要你找准方向,找到正确切入点,并具备良好的耐心与实力来完成这或许看着简单实则复杂的整个过程。当然,某些时候单干并不能很好地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人出一份力,既省时又省力,说不定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兴趣是科技的种子
莫比乌斯带是什么?云端存储面临的安全威胁如何抵御?数学的世界为何如此神奇?计算机程序对你来说也许烦闷,但有可能很有趣吗?笔迹鉴定如何实现?阿拉伯数字的笔迹特征又怎样分析……你是否想过这些问题?
现场参赛的同学们除了拥有来自生活的灵感之外,兴趣的关注点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方向标。从选手们滔滔不绝的介绍词中就能够了解到,很大部分同学在报名参加比赛之前就已经对一些研究有了深入的思考,有的同学则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某一专业领域深深喜爱。有可能是天生的兴趣使然,也有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钟爱某些方面,总之,兴趣使科技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热点与人文社科
针对今年的年度热词——PM2.5,同学们毫不吝惜,积极思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重庆巴蜀中学雷浩若同学的“新型PM2.5源头污染物处理功能材料的制备和效能研究”;北京101中学李竹轩同学做了“香叶天竺葵对PM2.5飘尘净化作用及机理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许恩玮同学对“新型纳米复合功能口罩的研制”也从防护途径上对这个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进行了阻挡。针对内蒙古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来自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的同学进行了认知现状调查研究。而同为东北师大附中的“追问幸福”,上海卢湾高级中学对随迁老人心理负担现状的分析与建议,福建南安一中“关于微博引发的安全问题的调查与探究”等等充满了浓郁的人文社科范儿的研究,则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相辅相成。
其实,来自我们身边的科技创新非常多,关键在于同学们要时刻关注身边大小事,并养成积极探索的思维习惯。更多的创新项目等着你去发掘,在心中埋下科技的种子,明年的时候,带着你的小伙伴一起来到创新的主会场,做创新的主角吧!
2013年8月3日,以“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为主题的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六朝古都南京顺利开幕,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应邀来到开幕式,寄语青少年要勇于追梦,勤于追梦,战胜困难,勇攀高峰。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35支代表队487名学生、200名科技辅导员参加,并有来自德国、法国、瑞典、丹麦、日本等14个国家的23个项目、60多名国际代表参加展示和交流。学生参赛作品广及各个学科,包含动物学、植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医学及行为与社会科学等十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青少年全面发展,积极思考的创新精神。
经过几天的角逐,由94名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现场作品进行了材料审阅、现场问辩、素质测评、技能测评等多个环节的测评,最终评选出了优秀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一等奖28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89项和10项十佳科技辅导员奖,以及青少年创新项目一等奖65项、二等奖143项、三等奖152项。同时,大赛还评选出了由组委会、高校、基金会等单位设立的21类220项专项奖。
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本次的创新大赛,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队的“多功能羊毛剪”的发明到海南华侨中学王婷同学的“网链式香蕉防台风抗倒伏技术方案”,从“自动洗刷锅碗机器人”的研究到“自来水断水自闭装置”的应用,从“老人跌倒监测和定位报警装置”再到“多方位视觉导盲装置”的尝试,以及“耳机存放中缠线原因拓扑学分析及解决方案应用研究”……这些源自生活的发明都体现了中小学生乐于发现生活与关注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大家会从一次不经意的对话,一次简单的劳作,一个平常的现象中找到出发点,积极思考,设法改善。
独立探究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需要你找准方向,找到正确切入点,并具备良好的耐心与实力来完成这或许看着简单实则复杂的整个过程。当然,某些时候单干并不能很好地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人出一份力,既省时又省力,说不定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兴趣是科技的种子
莫比乌斯带是什么?云端存储面临的安全威胁如何抵御?数学的世界为何如此神奇?计算机程序对你来说也许烦闷,但有可能很有趣吗?笔迹鉴定如何实现?阿拉伯数字的笔迹特征又怎样分析……你是否想过这些问题?
现场参赛的同学们除了拥有来自生活的灵感之外,兴趣的关注点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方向标。从选手们滔滔不绝的介绍词中就能够了解到,很大部分同学在报名参加比赛之前就已经对一些研究有了深入的思考,有的同学则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某一专业领域深深喜爱。有可能是天生的兴趣使然,也有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钟爱某些方面,总之,兴趣使科技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热点与人文社科
针对今年的年度热词——PM2.5,同学们毫不吝惜,积极思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重庆巴蜀中学雷浩若同学的“新型PM2.5源头污染物处理功能材料的制备和效能研究”;北京101中学李竹轩同学做了“香叶天竺葵对PM2.5飘尘净化作用及机理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许恩玮同学对“新型纳米复合功能口罩的研制”也从防护途径上对这个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进行了阻挡。针对内蒙古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来自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的同学进行了认知现状调查研究。而同为东北师大附中的“追问幸福”,上海卢湾高级中学对随迁老人心理负担现状的分析与建议,福建南安一中“关于微博引发的安全问题的调查与探究”等等充满了浓郁的人文社科范儿的研究,则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相辅相成。
其实,来自我们身边的科技创新非常多,关键在于同学们要时刻关注身边大小事,并养成积极探索的思维习惯。更多的创新项目等着你去发掘,在心中埋下科技的种子,明年的时候,带着你的小伙伴一起来到创新的主会场,做创新的主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