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学科群中,教育学处于特殊的地位。从具有如此理论品性的学科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学到什么?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从教育学的特性分析、教育学对高中政治教师的成长意义上阐述和论证。
【关键词】教育学 政治教师 成长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但无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中国是以从国外引进的方式出现的。但无论是西方的教育学还是中国化的教育学,都会探讨“教育如何促进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原点性和基本性的问题。可见,在教育学的特性分析上东西方具有共性。
一、教育学的特性分析
(一) 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而教育活动是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把人作為研究对象,这就将教育活动与一切物为对象的活动区别开来了,也与直接生产或消费精神产品的活动区别开来。而且这项生命实践活动需要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这就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互作用的教育活动比其他一切人类社会活动复杂的多。
(二)教育学研究方法的事理性
所谓事理性研究,就是指对人做事情的依据和有效性、合理性的研究。它不仅仅说明“是什么”,也不仅仅是说明“为什么”,它是一种既要说明是什么,又要解释为什么,更要研究“如何提高教育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质量及其水平”。所以,它会关注教育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揭示这一生成过程的受教育者的动态转化和综合生成。
(三)教育学研究过程的转化性
教育学研究过程是一种转化,通过教育活动,把外在的知识、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等文化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大主体间的转化,是课前预设目的向课堂现实存在的转化。可见,教育学研究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而受教育者通过交互活动,使自身发展的多种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状态。
二、教育学对高中政治教师的成长意义
从上述对于教育学的特性分析中可以看出,教育理论需要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认识,更需要内在认识升华为外在行动。那么,在具有这些特性的教育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具体可以学到什么?
(一) 从教育学的开放性中,获得渊博的学识
教育学的开放性,由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高中政治教师面对的受教育者是一个进入到高中阶段后,生理上的快速成熟已经缓和下来,经过初中阶段的选择,已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初步的目标设计的、发展相对平稳的群体。面对一群价值观基本形成和有日益形成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高中生,政治教师某些不合理的行为或社会中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可能会在高中生身上产生激烈的反应。因此,需要高中政治教师立足于时代的需要,又不拘泥于时代的现实,在不断追溯或通晓具有历史意义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吸取营养,并不断地向前看,思考“全人”的培养问题。政治教师在实践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思想需要,才能找到学生成长需要与教材观点的结合点、切入点,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使命。在这样开放互动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自然会明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认知内容掌握程度、认知和能力水平的提高程度,同时反思自己对社会存在的现象及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程度。教师通过反思和引导学生反思,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精神世界有机的一部分,从而获得渊博的学识。
(二)从教育学的穿透性中,获得敏锐的洞察力
形成教育学思维的目的和作用不在于思维本身,而是指向与“生命实践”有关的现实世界的透析。这是一种对时代发展的透析,从中洞察时代的主题及其时代如何影响到“生命实践”。这是一种对学生生存状态的透析,从中揭示出正确的学生观。政治教师只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才有可能使讲课从搬运一些与人无关的东西,变成一种真切的探索与对话,把课程分别看成是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为基础,结合公民参与经济生活所需的素质的《经济生活》模块;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所需的政治素质的《政治生活》模块;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公民参与文化活动与进行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文化素质的《文化生活》模块;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支撑、融合伦理学和相关学科知识的《生活与哲学》模块。
(三)从教育学的生命性中,获得鲜活的生命感
当政治教师从“生命实践”活动中获得这种生命感触时,他会将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注个体生命的发展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时刻以饱满的生命情怀来看到工作,分析和理解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现状。所以,政治教师要明确高中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培养高中生树立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态度,强化高中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理解和接受,提升高中生对不同文化和价值的自我甄别意识和能力。可见,这种的生命感不是疲于应付高考的功利感,不是照本宣科国家的政策和马哲著作,而是把对生命的爱和关怀撒满在日常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之中,撒满在政治教师的言行举止之中。
(四)从教育学的系统性中,获得缜密的逻辑感
教育学的逻辑感可以赋予高中政治教师进行理性反省和思维批判的力量。高中生正处于千差万别的个性张扬的年华里,这个灵动的生命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是政治教师所不知的。对政治教师而言,信息敞开的年代和千变万化的高中生是一种精神上的挑战。政治教师要以教育学特有的思维逻辑去揭开笼罩在高中生成长历程中的层层面纱。就一堂课而言,教育学的反省和批判的思维力量赋予政治教师进行具体的反思:国家的政策得以贯彻吗?自己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学生的哪些资源?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否与自己有关?教育学的逻辑感有助于政治教师完成从简单思维到复杂思维、由肢解知识到系统领悟的过渡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论全人教育[J].
[2] 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J].
【关键词】教育学 政治教师 成长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但无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中国是以从国外引进的方式出现的。但无论是西方的教育学还是中国化的教育学,都会探讨“教育如何促进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原点性和基本性的问题。可见,在教育学的特性分析上东西方具有共性。
一、教育学的特性分析
(一) 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而教育活动是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把人作為研究对象,这就将教育活动与一切物为对象的活动区别开来了,也与直接生产或消费精神产品的活动区别开来。而且这项生命实践活动需要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这就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互作用的教育活动比其他一切人类社会活动复杂的多。
(二)教育学研究方法的事理性
所谓事理性研究,就是指对人做事情的依据和有效性、合理性的研究。它不仅仅说明“是什么”,也不仅仅是说明“为什么”,它是一种既要说明是什么,又要解释为什么,更要研究“如何提高教育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质量及其水平”。所以,它会关注教育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揭示这一生成过程的受教育者的动态转化和综合生成。
(三)教育学研究过程的转化性
教育学研究过程是一种转化,通过教育活动,把外在的知识、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等文化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大主体间的转化,是课前预设目的向课堂现实存在的转化。可见,教育学研究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而受教育者通过交互活动,使自身发展的多种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状态。
二、教育学对高中政治教师的成长意义
从上述对于教育学的特性分析中可以看出,教育理论需要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认识,更需要内在认识升华为外在行动。那么,在具有这些特性的教育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具体可以学到什么?
(一) 从教育学的开放性中,获得渊博的学识
教育学的开放性,由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高中政治教师面对的受教育者是一个进入到高中阶段后,生理上的快速成熟已经缓和下来,经过初中阶段的选择,已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初步的目标设计的、发展相对平稳的群体。面对一群价值观基本形成和有日益形成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高中生,政治教师某些不合理的行为或社会中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可能会在高中生身上产生激烈的反应。因此,需要高中政治教师立足于时代的需要,又不拘泥于时代的现实,在不断追溯或通晓具有历史意义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吸取营养,并不断地向前看,思考“全人”的培养问题。政治教师在实践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思想需要,才能找到学生成长需要与教材观点的结合点、切入点,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使命。在这样开放互动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自然会明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认知内容掌握程度、认知和能力水平的提高程度,同时反思自己对社会存在的现象及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程度。教师通过反思和引导学生反思,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精神世界有机的一部分,从而获得渊博的学识。
(二)从教育学的穿透性中,获得敏锐的洞察力
形成教育学思维的目的和作用不在于思维本身,而是指向与“生命实践”有关的现实世界的透析。这是一种对时代发展的透析,从中洞察时代的主题及其时代如何影响到“生命实践”。这是一种对学生生存状态的透析,从中揭示出正确的学生观。政治教师只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才有可能使讲课从搬运一些与人无关的东西,变成一种真切的探索与对话,把课程分别看成是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为基础,结合公民参与经济生活所需的素质的《经济生活》模块;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所需的政治素质的《政治生活》模块;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公民参与文化活动与进行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文化素质的《文化生活》模块;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支撑、融合伦理学和相关学科知识的《生活与哲学》模块。
(三)从教育学的生命性中,获得鲜活的生命感
当政治教师从“生命实践”活动中获得这种生命感触时,他会将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注个体生命的发展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时刻以饱满的生命情怀来看到工作,分析和理解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现状。所以,政治教师要明确高中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培养高中生树立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态度,强化高中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理解和接受,提升高中生对不同文化和价值的自我甄别意识和能力。可见,这种的生命感不是疲于应付高考的功利感,不是照本宣科国家的政策和马哲著作,而是把对生命的爱和关怀撒满在日常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之中,撒满在政治教师的言行举止之中。
(四)从教育学的系统性中,获得缜密的逻辑感
教育学的逻辑感可以赋予高中政治教师进行理性反省和思维批判的力量。高中生正处于千差万别的个性张扬的年华里,这个灵动的生命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是政治教师所不知的。对政治教师而言,信息敞开的年代和千变万化的高中生是一种精神上的挑战。政治教师要以教育学特有的思维逻辑去揭开笼罩在高中生成长历程中的层层面纱。就一堂课而言,教育学的反省和批判的思维力量赋予政治教师进行具体的反思:国家的政策得以贯彻吗?自己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学生的哪些资源?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否与自己有关?教育学的逻辑感有助于政治教师完成从简单思维到复杂思维、由肢解知识到系统领悟的过渡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论全人教育[J].
[2] 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