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3-0149-01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没有丰富、多样的采访素材,就没有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通常来说,采访是新闻记者与被访对象的一次或多次交流、沟通的过程,是双方智慧的碰撞和思想与情感的交锋,也是经历与感悟的交融。可以说,要完成一个成功的新闻报道,主导采访的新闻记者必须掌握沟通的技巧,让对方乐于敞开心扉,最终挖掘出新闻素材,得到报道需要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因此,记者应尽可能多地熟练运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才能在新闻实践中掌握先机。世界著名的新闻大师海伦,斯诺曾经说过:“要采访一个人,尽可能先了解他,了解到像一个未见面的老朋友一样。待到见了面,又要有捷径,找到沟通对方思想的桥梁。”那么如何找到沟通对方思想的桥梁呢?笔者认为新闻记者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与采访对象沟通和交流前,应充分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对象的专业、背景、喜好,在此基础上找出自己与采访对象相契合的共同点,寻求双方之间的认同感,拉近初次见面时彼此间的心灵距离。每一个记者都希望和采访对象在亲切、诚恳的氛围中交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记者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或者只是略知皮毛,那么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就很难被打破,采访对象会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有效的沟通方式也难以展开。
在全面了解了采访对象的基础上,寻求对方的认同感,是沟通技巧中的第一步。一般来说,新闻记者通常会采用相似的经历、相同的观念、共同的喜好、共同的熟人、地理上的同乡关系等方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从而使相互间的交流更为轻松、融洽。央视曾经做过一次对基辛格的专访’采访过程中节目编导方宏进用与基辛格闲聊双方共同喜爱的北京烤鸭的方式,打破了节目现场的紧张感,使现场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原本严肃的国际政坛风云人物基辛格不但将原定5分钟的访谈时间自愿延长,还在这次访谈节目中显得亲切、风趣,充满了人情味。一只可爱的北京烤鸭成了沟通记者与基辛格心灵的桥梁,也使得那次访谈成为央视引以为傲的经典节目之一。
第二,与采访对象沟通和交流时,要选准采访时机与环境。人的心理情绪会影响到谈话的进行,如果采访对象正在忙于其他工作,或者情绪低落、疲惫烦闷,新闻记者就应另选时机,而不应该要求采访对象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勉强进行采访,也难以迅速进入状态,通常会产生不成功的访谈。几年前,齐齐哈尔市发生日军遗留芥子气毒气弹泄漏事件,几经交涉,死亡民工家属获得了百万元人民币的赔偿。在赔偿款发放现场,几十名各级记者围在死者遗孀面前,让她讲述当时的感受。面对团团围住的多名记者,那名悲凄的农村妇女不发一言,突然嚎啕大哭起来’让所有人尴尬而退。当时,一名当地媒体的女记者默默跟在死者遗孀的身后,在她哭声渐止,转身搀扶年迈的父亲准备离去的当口,以拉家常的方式向她提出:“回家之前,还有什么话想说吗?”这名农村妇女用幽怨的口吻向她说道:“多少钱也买不回我丈夫的命来!”次日,这句话成为当地媒体报道这则新闻的大字标题。这出自受害人口中的肺腑之言,生动地表现了日军遗留武器给我国人民带来的切肤之痛。这名女记者正是选准了采访的时机,:才获得了当事人这关键的一句话。
与之相类似,选准采访的环境也是搭建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沟通桥梁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当的采访环境不但能突出现场感,还对消除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起到明显的作用。我国自古就有“触景生情”的成语,可见环境对人的情绪、心理、思维和行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记者如想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一定要注意选择环境,最好是事发的第一现场,或者是最能触及他情绪、消除其紧张感的空间。
第三,以尊重为基础,确立采访双方之间平等的心态,注重与采访对象感情的交流,是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修养,也是快速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捷径。
记者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面对任何一类采访对象,记者都应收起个人的喜恶,用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来约束自己,用平等的心态面对采访对象。平易近人、亲切友善、不卑不亢的面对采访对象是一个职业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即使记者面对的是一个杀人犯,如果必须与他进行沟通,那么尊重面前的这个人也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只有你不去审判他,不去指责他,不去鄙视他,他才有可能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有时面对自己心中崇敬的伟人、喜爱的明星,也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克服自身可能存在的自卑感,要敢于提问,善于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能表现谄媚。尊重别人、尊重自我,才能与人愉快地沟通。
在采访中交朋友,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感情交流的结果。在采访时投入自己的感情,把采访对象的悲喜摆进自己心里,才能赢得情感上的共鸣,这是采访沟通中的最高境界。被网民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的河南电视台记者曹爱文因为在一次采访中全力抢救溺水的采访对象,一度泪洒采访现场而感动了万千网民。笔者认为,正因为曹爱文在采访中投入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所以她的采访是成功的,她的节目是感人的,这其实是投入了感情所产生的力量。
综上所述,掌握、构架起沟通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桥梁是采访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架“桥梁”包括寻找共同点、平等交流、情感交流、寻找适宜的时机和环境等等因素。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没有丰富、多样的采访素材,就没有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通常来说,采访是新闻记者与被访对象的一次或多次交流、沟通的过程,是双方智慧的碰撞和思想与情感的交锋,也是经历与感悟的交融。可以说,要完成一个成功的新闻报道,主导采访的新闻记者必须掌握沟通的技巧,让对方乐于敞开心扉,最终挖掘出新闻素材,得到报道需要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因此,记者应尽可能多地熟练运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才能在新闻实践中掌握先机。世界著名的新闻大师海伦,斯诺曾经说过:“要采访一个人,尽可能先了解他,了解到像一个未见面的老朋友一样。待到见了面,又要有捷径,找到沟通对方思想的桥梁。”那么如何找到沟通对方思想的桥梁呢?笔者认为新闻记者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与采访对象沟通和交流前,应充分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对象的专业、背景、喜好,在此基础上找出自己与采访对象相契合的共同点,寻求双方之间的认同感,拉近初次见面时彼此间的心灵距离。每一个记者都希望和采访对象在亲切、诚恳的氛围中交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记者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或者只是略知皮毛,那么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就很难被打破,采访对象会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有效的沟通方式也难以展开。
在全面了解了采访对象的基础上,寻求对方的认同感,是沟通技巧中的第一步。一般来说,新闻记者通常会采用相似的经历、相同的观念、共同的喜好、共同的熟人、地理上的同乡关系等方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从而使相互间的交流更为轻松、融洽。央视曾经做过一次对基辛格的专访’采访过程中节目编导方宏进用与基辛格闲聊双方共同喜爱的北京烤鸭的方式,打破了节目现场的紧张感,使现场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原本严肃的国际政坛风云人物基辛格不但将原定5分钟的访谈时间自愿延长,还在这次访谈节目中显得亲切、风趣,充满了人情味。一只可爱的北京烤鸭成了沟通记者与基辛格心灵的桥梁,也使得那次访谈成为央视引以为傲的经典节目之一。
第二,与采访对象沟通和交流时,要选准采访时机与环境。人的心理情绪会影响到谈话的进行,如果采访对象正在忙于其他工作,或者情绪低落、疲惫烦闷,新闻记者就应另选时机,而不应该要求采访对象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勉强进行采访,也难以迅速进入状态,通常会产生不成功的访谈。几年前,齐齐哈尔市发生日军遗留芥子气毒气弹泄漏事件,几经交涉,死亡民工家属获得了百万元人民币的赔偿。在赔偿款发放现场,几十名各级记者围在死者遗孀面前,让她讲述当时的感受。面对团团围住的多名记者,那名悲凄的农村妇女不发一言,突然嚎啕大哭起来’让所有人尴尬而退。当时,一名当地媒体的女记者默默跟在死者遗孀的身后,在她哭声渐止,转身搀扶年迈的父亲准备离去的当口,以拉家常的方式向她提出:“回家之前,还有什么话想说吗?”这名农村妇女用幽怨的口吻向她说道:“多少钱也买不回我丈夫的命来!”次日,这句话成为当地媒体报道这则新闻的大字标题。这出自受害人口中的肺腑之言,生动地表现了日军遗留武器给我国人民带来的切肤之痛。这名女记者正是选准了采访的时机,:才获得了当事人这关键的一句话。
与之相类似,选准采访的环境也是搭建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沟通桥梁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当的采访环境不但能突出现场感,还对消除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起到明显的作用。我国自古就有“触景生情”的成语,可见环境对人的情绪、心理、思维和行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记者如想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一定要注意选择环境,最好是事发的第一现场,或者是最能触及他情绪、消除其紧张感的空间。
第三,以尊重为基础,确立采访双方之间平等的心态,注重与采访对象感情的交流,是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修养,也是快速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捷径。
记者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面对任何一类采访对象,记者都应收起个人的喜恶,用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来约束自己,用平等的心态面对采访对象。平易近人、亲切友善、不卑不亢的面对采访对象是一个职业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即使记者面对的是一个杀人犯,如果必须与他进行沟通,那么尊重面前的这个人也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只有你不去审判他,不去指责他,不去鄙视他,他才有可能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有时面对自己心中崇敬的伟人、喜爱的明星,也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克服自身可能存在的自卑感,要敢于提问,善于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能表现谄媚。尊重别人、尊重自我,才能与人愉快地沟通。
在采访中交朋友,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感情交流的结果。在采访时投入自己的感情,把采访对象的悲喜摆进自己心里,才能赢得情感上的共鸣,这是采访沟通中的最高境界。被网民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的河南电视台记者曹爱文因为在一次采访中全力抢救溺水的采访对象,一度泪洒采访现场而感动了万千网民。笔者认为,正因为曹爱文在采访中投入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所以她的采访是成功的,她的节目是感人的,这其实是投入了感情所产生的力量。
综上所述,掌握、构架起沟通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桥梁是采访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架“桥梁”包括寻找共同点、平等交流、情感交流、寻找适宜的时机和环境等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