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以有效备课促高效课堂,保证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呢?通过“以有效备课促数学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微型课题的研究,笔者觉得有效备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备内容”上下工夫———深入教材,走出文本
备课应目中有教材。教师在具体备课时,首先必须要与教材对话。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班级情况、学生需要和教材难易等,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补充、替换、扩展、调整??处理好“拿来主义”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主教材与活教材的关系、处理好用好教材和用活教材的关系。
例如,“圆锥的体积”一课,教材上直接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两个容器,让学生先估计体积关系,再动手实验进行验证,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为此,备课时我对这部分教材进行了调整,准备了好“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多种情况的圆柱、圆锥容器,让学生自己选择两个容器进行实验,旨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关系才是3倍或1 3。果然,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实验、比较、分析、交流活动得出了多种结论: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5倍多;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 3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在老师汇总学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已经掌握的圆柱体积公式V=Sh,学生很快便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
Sh。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既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在“备学生”上做文章———了解基础,发挥个性
备课应目中有学生我们的教学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想备一节好课,就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使备课做到有的放矢,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例如,“百分数的应用”一课,其实就是把六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变成“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只要把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百分数实际问题中来。于是,备课时我把教学的起点放在交流百分率的实际含义上,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互助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交流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达标率、优秀率、出勤率、命中率、及格率等。果然,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充分交流,我没有进行些许的点拨或引导,学生就得出了计算百分率的方法: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优秀率=优秀学生人数÷全班人数、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不仅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潜能。
三、在“备教法”上寻特色———切合实际,综合运用
备课应目中有教法。教师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教学方法;另一类是综合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要切合实际,综合运用。例如,“长方体的体积”这部分内容,备课时我利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感受“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紧接着直接利用讲授法告诉学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然后综合利用自主探究法和实践操作法探究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紧接着利用自学辅导法自学长方体计算公式的字母表达式“V=sh”,最后利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
四、在“备学法”上求创新———灵活多样,因人而异
备课应目中有学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必须是学生所期待的行为才能有效,我们决不能把自己认为有效的行为强加给学生,应该做到学生说如何学,我们就如何教。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高效。
例如,“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需要用到“转化”的思考方法,而这种方法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计算公式中已经学过。备课时,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以上三种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是怎样从已知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在学生交流中画出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策略在推导公式时所起的作用。接着设计问题:①怎样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近似的长方形)?②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宽相当于圆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③怎样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无形中授予了学生“转化”、“类比”等学法。由此看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学法,只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就能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法。
五、在“备练习”上精设计———源自生活,有的放矢
备课应目中有练习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做到精心挑选、适度适量、源自生活、分层设计、有的放矢,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以此提高练习的效率,造就“轻负高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备课时我设计如下练习:
第一层为基础性练习: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使这个数能被2整除。3()4()6()52
第二层为综合性练习: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5整除?哪些数能同时被2、5整除?
32 46 42 50 74 65 85 103 20 1040 135第三层为发展性练习:用0、2、5这三个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有约数2,这样的数有几个?如果是5的倍数,这样的数有几个?上面的练习分三个层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取得成功的机会。
备课有法,备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备课并非是一种固化的备课模式,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不懈,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使有效备课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学校江苏】
一、在“备内容”上下工夫———深入教材,走出文本
备课应目中有教材。教师在具体备课时,首先必须要与教材对话。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班级情况、学生需要和教材难易等,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补充、替换、扩展、调整??处理好“拿来主义”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主教材与活教材的关系、处理好用好教材和用活教材的关系。
例如,“圆锥的体积”一课,教材上直接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两个容器,让学生先估计体积关系,再动手实验进行验证,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为此,备课时我对这部分教材进行了调整,准备了好“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多种情况的圆柱、圆锥容器,让学生自己选择两个容器进行实验,旨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关系才是3倍或1 3。果然,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实验、比较、分析、交流活动得出了多种结论: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5倍多;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 3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在老师汇总学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已经掌握的圆柱体积公式V=Sh,学生很快便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
Sh。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既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在“备学生”上做文章———了解基础,发挥个性
备课应目中有学生我们的教学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想备一节好课,就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使备课做到有的放矢,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例如,“百分数的应用”一课,其实就是把六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变成“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只要把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百分数实际问题中来。于是,备课时我把教学的起点放在交流百分率的实际含义上,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互助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交流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达标率、优秀率、出勤率、命中率、及格率等。果然,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充分交流,我没有进行些许的点拨或引导,学生就得出了计算百分率的方法: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优秀率=优秀学生人数÷全班人数、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不仅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潜能。
三、在“备教法”上寻特色———切合实际,综合运用
备课应目中有教法。教师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教学方法;另一类是综合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要切合实际,综合运用。例如,“长方体的体积”这部分内容,备课时我利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感受“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紧接着直接利用讲授法告诉学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然后综合利用自主探究法和实践操作法探究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紧接着利用自学辅导法自学长方体计算公式的字母表达式“V=sh”,最后利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
四、在“备学法”上求创新———灵活多样,因人而异
备课应目中有学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必须是学生所期待的行为才能有效,我们决不能把自己认为有效的行为强加给学生,应该做到学生说如何学,我们就如何教。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高效。
例如,“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需要用到“转化”的思考方法,而这种方法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计算公式中已经学过。备课时,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以上三种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是怎样从已知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在学生交流中画出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策略在推导公式时所起的作用。接着设计问题:①怎样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近似的长方形)?②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宽相当于圆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③怎样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无形中授予了学生“转化”、“类比”等学法。由此看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学法,只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就能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法。
五、在“备练习”上精设计———源自生活,有的放矢
备课应目中有练习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做到精心挑选、适度适量、源自生活、分层设计、有的放矢,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以此提高练习的效率,造就“轻负高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备课时我设计如下练习:
第一层为基础性练习: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使这个数能被2整除。3()4()6()52
第二层为综合性练习: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5整除?哪些数能同时被2、5整除?
32 46 42 50 74 65 85 103 20 1040 135第三层为发展性练习:用0、2、5这三个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有约数2,这样的数有几个?如果是5的倍数,这样的数有几个?上面的练习分三个层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取得成功的机会。
备课有法,备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备课并非是一种固化的备课模式,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不懈,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使有效备课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学校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