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071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起着关键的作用。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因此,及早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我认为,要加强小学科技教育特色发展,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手法开设普教,奠定特色根基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猜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从开展科技教育到科技教育特色发展,它原本就是一个从有到优、从硬件配备到软件建设、从封闭到开放、从常规到特色的过程,需要坚实的根基、广泛的支持。如我校從2015年9月开始开设了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课程设置了机器人普教课,到目前为止,2000多名学生的科技知识、动手动脑能力逐步提高。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有机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科学实践作一个充分的结合。机器人的制作需要学生动手、自己尝试,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科学的魅力,开阔眼界,也增强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心里播种下一颗颗科学的种子,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制作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这也正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我认为,把机器人教育引入校园,对学生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获益:
首先是丰富学科生活,培养动手能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青少年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及科学模具的能力日益降低,创造发明的意念也渐呈弱化趋势,长此以往,将使学生的求生能力、自我创造能力不断减低、变弱,自我组装、制造机器人不但会提升学生的科学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养成凡事自己动手的良好生活习惯。
其次是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机器人制作涉及相关领域多种门类的专门知识,学生必须广泛涉猎,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机器人的制作过程,正是锻炼意志、培养坚韧品质的过程。
第三是激发创新精神,培养科学兴趣。参与机器人制作,能使学生自小就对科学产生兴趣,获得科普知识,同时也将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为此,学校可以科普教育为突破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学习运用科学的品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科普教育特色学校。
二、选准抓手创建平台,打造特色模式
素质教育呼唤教育创新,要使学校在科技特色方面有所成就,那么特色学校的建设就离不开特色项目的支撑,如何选准抓手,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平台,为特色教育的深入开展保驾护航呢?我认为,学校应根据发展需求和课程特点,引进一些科普项目,努力让学生进行尝试。学校可以在课堂上渗透科技创新,把创新教育常态化,如我校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学校可以以社团为载体,让科技创新成为主旋律。众所周知,社团是学生素质拓展的载体,把具有共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一种群体优势。在共同目标鼓舞下,大家能够集思广益,采集创新资源,互相鼓励,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思想的财富。同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许多科学的知识,充满了创新的活力,激发小学生不断去创新。如我校为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在科技普教过程中,发掘苗子,组建科技社团,通过社团的组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型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储备了学校科技创新人才。而在社团组织中,由于参与的自由性,吸引了有共同志向和爱好的学生,打破了年级的界限,对小学生来说,社团提供了多角度、多侧面的信息来源,使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他人的交往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
三、完善硬件建设,擦亮特色品牌
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为此,作为学校,可以建设或完善科技室,使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系统化、专业化,让学生在科技室里得到更好的科学教育,为擦亮科技特色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我校主动打造特色项目,奉承“坚持中求新、求变、求发展”,由于师资、场地等因素,实施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开拓创新。近年来,我校建设了科技探究中心,给学生创造一个美丽、舒适的学习环境,该中心配置了天文区、太空世界、科普阅读空间、创客空间。学校还购置了一批科技教育设备,补充了学校的科技教育资源。我校以此为契机,擦亮特色品牌,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学科融合内外结合,助力特色教学
特色学校的创立离不开时间和实践的保障,特别是对于学校立足于开展普及化科技特色教育,人人有发展、人人有爱好,人人有提升。
首先,学校可以加大整合力度,实现有效融合,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如我校根据实际、学科特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把Scratch软件带入课堂,学生动脑、动手去设计一些有趣的动画,把自己的一些创意转化为项目,活跃了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也得到了喜悦感,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提问意识、学习科学方法、传授科学技能、养成科学习惯。
其次,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宣传科普知识,如我校联合所在居委举办了“让科普走近生活”等科普宣传活动,在学校展览了科普内容,普及了师生和社区居民的科技科普知识。
总之,小学科技教育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切实转变观念,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和激情。应在常规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努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学校高水平特色发展方面创造新经验,赢取新成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起着关键的作用。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因此,及早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我认为,要加强小学科技教育特色发展,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手法开设普教,奠定特色根基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猜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从开展科技教育到科技教育特色发展,它原本就是一个从有到优、从硬件配备到软件建设、从封闭到开放、从常规到特色的过程,需要坚实的根基、广泛的支持。如我校從2015年9月开始开设了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课程设置了机器人普教课,到目前为止,2000多名学生的科技知识、动手动脑能力逐步提高。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有机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科学实践作一个充分的结合。机器人的制作需要学生动手、自己尝试,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科学的魅力,开阔眼界,也增强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心里播种下一颗颗科学的种子,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制作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这也正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我认为,把机器人教育引入校园,对学生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获益:
首先是丰富学科生活,培养动手能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青少年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及科学模具的能力日益降低,创造发明的意念也渐呈弱化趋势,长此以往,将使学生的求生能力、自我创造能力不断减低、变弱,自我组装、制造机器人不但会提升学生的科学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养成凡事自己动手的良好生活习惯。
其次是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机器人制作涉及相关领域多种门类的专门知识,学生必须广泛涉猎,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机器人的制作过程,正是锻炼意志、培养坚韧品质的过程。
第三是激发创新精神,培养科学兴趣。参与机器人制作,能使学生自小就对科学产生兴趣,获得科普知识,同时也将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为此,学校可以科普教育为突破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学习运用科学的品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科普教育特色学校。
二、选准抓手创建平台,打造特色模式
素质教育呼唤教育创新,要使学校在科技特色方面有所成就,那么特色学校的建设就离不开特色项目的支撑,如何选准抓手,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平台,为特色教育的深入开展保驾护航呢?我认为,学校应根据发展需求和课程特点,引进一些科普项目,努力让学生进行尝试。学校可以在课堂上渗透科技创新,把创新教育常态化,如我校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学校可以以社团为载体,让科技创新成为主旋律。众所周知,社团是学生素质拓展的载体,把具有共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一种群体优势。在共同目标鼓舞下,大家能够集思广益,采集创新资源,互相鼓励,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思想的财富。同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许多科学的知识,充满了创新的活力,激发小学生不断去创新。如我校为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在科技普教过程中,发掘苗子,组建科技社团,通过社团的组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型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储备了学校科技创新人才。而在社团组织中,由于参与的自由性,吸引了有共同志向和爱好的学生,打破了年级的界限,对小学生来说,社团提供了多角度、多侧面的信息来源,使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他人的交往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
三、完善硬件建设,擦亮特色品牌
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为此,作为学校,可以建设或完善科技室,使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系统化、专业化,让学生在科技室里得到更好的科学教育,为擦亮科技特色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我校主动打造特色项目,奉承“坚持中求新、求变、求发展”,由于师资、场地等因素,实施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开拓创新。近年来,我校建设了科技探究中心,给学生创造一个美丽、舒适的学习环境,该中心配置了天文区、太空世界、科普阅读空间、创客空间。学校还购置了一批科技教育设备,补充了学校的科技教育资源。我校以此为契机,擦亮特色品牌,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学科融合内外结合,助力特色教学
特色学校的创立离不开时间和实践的保障,特别是对于学校立足于开展普及化科技特色教育,人人有发展、人人有爱好,人人有提升。
首先,学校可以加大整合力度,实现有效融合,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如我校根据实际、学科特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把Scratch软件带入课堂,学生动脑、动手去设计一些有趣的动画,把自己的一些创意转化为项目,活跃了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也得到了喜悦感,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提问意识、学习科学方法、传授科学技能、养成科学习惯。
其次,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宣传科普知识,如我校联合所在居委举办了“让科普走近生活”等科普宣传活动,在学校展览了科普内容,普及了师生和社区居民的科技科普知识。
总之,小学科技教育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切实转变观念,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和激情。应在常规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努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学校高水平特色发展方面创造新经验,赢取新成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