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初中生数学体验之我见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不止是成绩的高低,技能技巧的优劣,学生个体的身心体验是更重要的参考指标. 多年的悉心研究与实践使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多维度地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是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有效方式. 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成长成熟的需要. 一、社会进步的需要
  众所周知,一切重大的科学技术及其推广,无一例外地渗透着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技术. 新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改造;数和数学符号及其运算规律是表示、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最有效手段;数量关系是刻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预测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工具.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型社会劳动者,应该具备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并把已有的空间观念、方程函数的思想、统计和概率知识不同程度地应用在工作中,应用在为社会的服务中. 相反,不具备这些基本素质的人不但不能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还有可能被社会淘汰.
  二、身心发展的需要
  1. 人需要体验快乐和价值心理学理论表明:个体的需要、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当这些情感得到及时的唤醒和满足时,人的行为会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否则就会消极坐等. 而数学知识往往停留在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一系列数学事实上,如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 如果学生体验数学的方式仅仅是大量的计算、推理、论证等枯燥的行为,就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心理和生理需求,就会厌学,甚至敬而远之. 例如:单纯地学会求方程x2 - 2x - 35 = 0的两根,却不知有何意义;不懂二次根式和生活的关系,还要硬着头皮去记;更有一长串的计算式和莫名其妙的几何证明题,空洞地强加给学生,只能使数学众叛亲离. 所以说,成功的数学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感受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 那些让学生反感的教育方式无疑是失败的.
  2. 思维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形成、发展和定式的关键期. 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生活方式的不同,它关系着学生未来的生活质量. 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导致行为的变化,单一的、刻板的思维方式与复杂的、灵活的思维方式会产生出风格迥异的生活方式. 一种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而另一种必然是人们所不耻和极力摒弃的. 大量的事实证明,数学在培养和形成思维方式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它除了能解决许多客观实际问题之外,还提供了一些普遍应用的强有力的思考方式,如:直观判断、归纳类比、抽象化、逻辑分析、建立模型、将纷繁的现象系统化,运用数据推断、最优化等. 这些优点可以使人们具有科学的意识、理性的思维和创新的本领. 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这不是一般地演绎推理,而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概念模型,并构思证明方法,是一种归纳与严密思考相结合,能抓住事物本质,构成系统的抽象过程,是一种独特的数学思考方式,是每一位合格的未来劳动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如何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上有必要作出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三、教育者应为学生全面体验数学创造条件
  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更不能推卸掉教书育人的重任,只做个轻松的“合作者”、“组织者”. 我国著名学者唐瑞芬认为:数学教师应当成为明智的教学策略决策者、胜任的教学活动领导者、自信的课堂环境管理者、具体的数学文化体现者. 教师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把活生生的数学展示给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被人们多元化应用的数学,提炼加工,使学生从中领略到数学确实在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现实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中,并在此启发下行动起来,亲自去体验发现数学、研究数学以及数学地研究问题的乐趣.
  四、学生是否具有愉悦的、真实的、深刻的数学体验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式
  孔企平等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学习结果,单纯的参与行为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教师应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使他们有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的机会,并从中得到优质的数学体验.
  体验之一:学生当评论家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交流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思想,交流意见等活动,使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巩固内化的一贯模式,开辟“数学论坛”,鼓励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学生既可以带着批判意识点评例习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动态,又可以褒扬巧思妙想的方法,独树一帜的观点和推陈出新的见解,还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梳理知识,完善数学体系. 例如,八年级的学生A能够用“包含”这个词陈述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这说明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思维的深刻性是其他授课方式所少见的.
  体验之二:学生当作家
  国内外的有关学者研究证实:(1)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当“作家”是对这两点的最好诠释. 事实上,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它是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数学知识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和反刍、理解、领悟,进而再发现、再创造. 学生定期地用文学的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感悟表达出来,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章. 它给学生提供了评价自我、深刻反省的最佳空间,给学生创造了调整思想、拓宽认识、深化数学体验的机会.
  正如一则故事所说,只有亲自挣来的钱被扔进火堆时才懂得珍惜. 只有赋予了积极情感因素的数学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才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译者角色的定义,及成为一名合格译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剖析、梳理,让初学翻译的人们认识到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翻译理论知识、高超的翻译技能,及拥有获取广博知识的能力等素养对做好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译者;角色素质;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工作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对外传播和民族语文翻译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
【摘要】课堂提问既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巧妙把握提问技巧,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切实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感交流;启发思维;课堂效率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精巧的问题,犹如一个石头激起千层浪花,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其积极思考,并能活跃课堂氛围,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掌握
现今世界的人才观,不再是“学习成绩好”那么简单了,而是要能学习、会学习.据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再拘泥于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应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充裕的自主学习数学的时空,凸显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他们将来的学习和连续性学习提供基础.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标准也鲜明的指出: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活动,
【摘要】 在当代,小学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 要实现这些,就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本文对此作出了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研究  0. 引 言  英国哲学家佛朗西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可见数学的学习在哲学家
【摘要】职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缺乏甚至是厌恶,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本文结合实例,畅谈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从教学的“导入”入手,希望能通过笔者的论述,给其他教师带来解决类似问题的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导入;数学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容易“重实践轻理论”,注重技能的培养,轻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