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80年代始,社会就涌现出素质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潮流。本世纪,随着“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旧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不断冲击,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对新的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实践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谐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积淀,强调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在教育思维中强调实现新旧教育理念、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种教育模式之间和谐的整体性思维,这也为新课程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更好的理性指导。
一、师生和谐:还学生以课堂“自主权”
以应试教育为指导的课堂教学把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在这一目标导向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对学生记忆和接受能力的培养和考查,为了提高应试效率,教学过程往往是知识定论性呈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极大地摧残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素质教育要求摆脱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中体验到学习新知识的乐趣。
我在高中思想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前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小组合作准备一个辩题,正方观点是中华文化正走向繁荣,反方观点是中华文化仍在衰落。课堂上让两组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把自己整理的观点呈现出来。由于这是一个基于学生生活,又存在很多辩点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出发,比如正方指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城市文明成就,谱写了世界博览史的辉煌新篇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我国首台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在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中,雄居第一;虽然我们吃西餐,但我们的正餐仍然是中餐,等等。反方则指出青年一代哈韩、哈日,“可乐男孩”,崇尚洋节,马克思主义起源于西方,等等。双方辩论激烈,思维活跃。辩论之后请学生自己运用辩证思维做小结,感悟中华文化再塑新辉煌的历史任务任重而道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己则更多的是充当倾听者、引导者、纠正者的角色。学生在轻松、热烈、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二、学生自身的和谐:践行多维教学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要求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应试教育更注重前两个目标的达成。但是正如教育家徐特立所说:“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如果仅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忽视培养人的方向,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思想政治课更是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历史重任。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高中政治课《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过程中,当谈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时,部分学生不以为然。如果纯粹为了考试,只要强调课本上的三点理论总结就可以了。但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不仅限于此,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实例中达到情感的认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经济建设、打击腐败和对外交往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影音资料,再结合社会热点,展示党和政府在食品安全事件整治过程中、在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中竭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的决心。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有了一定的认同感。当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不是一堂课就能完成的,必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实现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三、和谐课堂:适度宽松、适度紧张
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为学生营造宽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但是在政治课教学中一定的紧张氛围也是必需的。有这样一个哲学小故事,很多挪威人以捕捞沙丁鱼为生,但捕的沙丁鱼很难存活,因而只要能把鱼活着带回来,就可以卖很高的价钱,很多人做过多种尝试,都失败了,只有一艘船总是可以带着活的沙丁鱼回到港内。后来人们发现,船主在鱼槽里放入了一条鲶鱼。原来沙丁鱼生性懒惰被捕捞后就静止不动,很快就会因缺氧而死去。在鱼槽中放入凶猛的鲶鱼,沙丁鱼就会为避免被食而不断地游动,就不会缺氧而死。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鲶鱼效应”。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过于舒适的环境和氛围也可能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杀手,只有在适度紧张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法、情境设置法等多让学生表达自己、锻炼自己,引导学生在适度紧张中更好地自主学习。
四、评价的和谐:创新学习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提出:“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新课程标准下,考试成绩绝对不是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素养考察是一个广泛的、长期的、灵活的过程,必须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在表现,以及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然而,以此为由排斥考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评价方式之前,各种考试仍然应该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的重要评价方式。只是考试的题型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注重体现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010年江苏高考题以“上海世博会”为背景,设置了“世博之梦、世博之魅、世博之愿”三个环节,用发帖、跟帖、设问的形式,分别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按照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了这样一道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命题,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对社会热点的敏锐程度、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是否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考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要善于用和谐思维辩证地看待“应试”和“素质”的关系,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各种评价机制之间的关系、把握好适度的课堂气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现对旧教育体制的扬弃,并将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渗透进去,实现学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师生和谐:还学生以课堂“自主权”
以应试教育为指导的课堂教学把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在这一目标导向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对学生记忆和接受能力的培养和考查,为了提高应试效率,教学过程往往是知识定论性呈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极大地摧残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素质教育要求摆脱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中体验到学习新知识的乐趣。
我在高中思想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前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小组合作准备一个辩题,正方观点是中华文化正走向繁荣,反方观点是中华文化仍在衰落。课堂上让两组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把自己整理的观点呈现出来。由于这是一个基于学生生活,又存在很多辩点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出发,比如正方指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城市文明成就,谱写了世界博览史的辉煌新篇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我国首台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在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中,雄居第一;虽然我们吃西餐,但我们的正餐仍然是中餐,等等。反方则指出青年一代哈韩、哈日,“可乐男孩”,崇尚洋节,马克思主义起源于西方,等等。双方辩论激烈,思维活跃。辩论之后请学生自己运用辩证思维做小结,感悟中华文化再塑新辉煌的历史任务任重而道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己则更多的是充当倾听者、引导者、纠正者的角色。学生在轻松、热烈、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二、学生自身的和谐:践行多维教学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要求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应试教育更注重前两个目标的达成。但是正如教育家徐特立所说:“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如果仅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忽视培养人的方向,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思想政治课更是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历史重任。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高中政治课《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过程中,当谈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时,部分学生不以为然。如果纯粹为了考试,只要强调课本上的三点理论总结就可以了。但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不仅限于此,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实例中达到情感的认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经济建设、打击腐败和对外交往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影音资料,再结合社会热点,展示党和政府在食品安全事件整治过程中、在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中竭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的决心。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有了一定的认同感。当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不是一堂课就能完成的,必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实现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三、和谐课堂:适度宽松、适度紧张
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为学生营造宽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但是在政治课教学中一定的紧张氛围也是必需的。有这样一个哲学小故事,很多挪威人以捕捞沙丁鱼为生,但捕的沙丁鱼很难存活,因而只要能把鱼活着带回来,就可以卖很高的价钱,很多人做过多种尝试,都失败了,只有一艘船总是可以带着活的沙丁鱼回到港内。后来人们发现,船主在鱼槽里放入了一条鲶鱼。原来沙丁鱼生性懒惰被捕捞后就静止不动,很快就会因缺氧而死去。在鱼槽中放入凶猛的鲶鱼,沙丁鱼就会为避免被食而不断地游动,就不会缺氧而死。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鲶鱼效应”。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过于舒适的环境和氛围也可能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杀手,只有在适度紧张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法、情境设置法等多让学生表达自己、锻炼自己,引导学生在适度紧张中更好地自主学习。
四、评价的和谐:创新学习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提出:“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新课程标准下,考试成绩绝对不是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素养考察是一个广泛的、长期的、灵活的过程,必须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在表现,以及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然而,以此为由排斥考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评价方式之前,各种考试仍然应该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的重要评价方式。只是考试的题型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注重体现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010年江苏高考题以“上海世博会”为背景,设置了“世博之梦、世博之魅、世博之愿”三个环节,用发帖、跟帖、设问的形式,分别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按照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了这样一道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命题,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对社会热点的敏锐程度、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是否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考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要善于用和谐思维辩证地看待“应试”和“素质”的关系,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各种评价机制之间的关系、把握好适度的课堂气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现对旧教育体制的扬弃,并将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渗透进去,实现学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