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苏州都知道“吴中第一名胜”虎丘的冷香阁,环境幽雅,四季诱人,那是春天踏青赏梅观景、平时雅聚品茗休闲的好去处。而冷香阁的文化氛围和意蕴气息,则是人们养心怡情的好地方。
1918年元宵节,吴江同里名士金松岑带了两个儿子,骑驴踏雪,出阊门经七里山塘到虎丘探梅,看不到一棵梅树,感叹不已。失望之余,他相中虎丘拥翠山庄北、第三泉南的一块空旷高地,拟在此植梅建阁,以壮虎丘景观,方便苏州市民就近赏梅,以免“探梅必于邓尉,往返必三日程”之劳。后与汪鼎丞、费仲深等文化名人联合发起,由社会名流、各界人士捐款集资,由邱玉符主办兴建冷香阁,于1919年竣工。
镇阁之宝雅集图
冷香阁落成后,南社社员及文化名人、书画大师多次雅集。1924年新春,金松岑柬约东南朋好歙县黄宾虹、武进邓春澍及他曾师从学画的袁培基等12人雅集冷香阁。三位国画大师合作《探梅图》,诸人题咏,费韦斋装帧后托交寺僧保管。1935年春,费仲深突然中风病逝。不久,金松岑与多位好友向寺僧索要《探梅图》。寺僧耸耸肩说“费大人于未死前,已袖图去。”金松岑回城后问费仲深之妻吴夫人,吴夫人说:“图藏于名山,未入我家。”死无对证,索图未果,金松岑心痛不已。事后知道黄宾虹等大师的冷香阁雅集第一图《探梅图》已被贪财缺德的恶僧以高价卖给了日本商人。
1936年正月,金松岑再约雅集第一图的南社社员及当时寓居网师园的国画大家张善孖、张大千昆仲雅集冷香阁。席间,张氏兄弟应请欣然写意作画虎丘前山图。歙县吴子鼎允为补梅,后因日军侵占苏州,补梅未成。金松岑苦心保管心爱之图,“虏入我室,图得无恙”。1945年夏,抗战胜利,金松岑恳请时誉“江南第一书家”的常熟萧蜕庵书卷首题引。萧蜕庵在沦陷时期,尽管生活贫苦,但严拒向敌酋和汉奸赋诗题字,他应请即书篆体大字“苏州虎丘冷香阁雅集第二图”为卷首题引。同年秋天,金松岑请朱铸禹补梅。至中秋节前五天,金松岑自己为“苏州虎丘冷香阁雅集第二图”撰跋,叙述冷香阁雅集二次作图的前后经过,并请光绪翰林吴县潘昌煦书。原本打算来年装帧,并请东南名士题句其上。1946年末,金松岑病重。为确保宝画安全,1947年初,金松岑病逝前,叮嘱长孙金有廉将宝图交到当时位于沧浪亭对面可园的省立图书馆保存,金有廉亲手将宝图交给时任馆长的蒋吟秋,蒋吟秋亲自装帧后悉心收藏。
“苏州虎丘冷香阁雅集第一图”至今下落不明。“苏州虎丘冷香阁雅集第二图”集名家大师的画、题、跋、书、装帧为一体,堪为冷香阁镇阁之宝。不久前,笔者在苏州图书馆有幸一睹“苏州虎丘冷香阁雅集第二图”,亲见图卷展开长175多厘米,高近30厘米,图卷书、画、文并佳,足可称为三绝卷。宝画至今保管完好,为之欣慰不已。
有“廉石”之誉的《冷香阁记》碑刻
冷香阁底层东首洞门题“暗香”,西首名“疏影”。东首洞门南侧墙嵌《冷香阁记》碑刻,高约0.4米、宽约0.9米。《记》中称:“董饬都料,凡度支经营,纤屑详簿录。”东西洞门外侧北壁对称砌嵌《建筑费收支公鉴报告》石刻,各有四块约高0.35米、宽0.85米的书条石拼接而成。东首石刻《谨将当道诸先生捐助芳名开呈鉴核》,记录了当时捐款助建冷香阁的政要名流、各界人士400余人的姓名和金额,多至100银元,少的仅1元,均一视同仁,明文列出。西面石刻详细记载建造冷香阁和买树植梅的料、工、费等各项开支近百笔,笔笔有名目,有金额,有的还附注经手人姓名,数目较大的附注“另有细帐”。开呈公鉴“共收银六千九百五十一元四角三分正”,“共支银元七千五百二十二元九角一分一厘”,之前于“恒孚(银楼)存款生息银三百四十六元六角六分一厘”,之后收善后捐多笔,每笔多少亦一一列出,“净存基本金二千三百六十一元四角八分,存于恒孚(银楼)生息按月摺虎丘公记,日后维修动息不动本”。尤令读者不胜感叹的是:其中有一笔“付落成庆贺茶水等招待款计银八元”,文化名人,书画大师为社会作如此大手笔,在花公众的钱为个人受用的时候,却如此小手小脚,没有饭局,没有礼品,只有清茶一杯。《建筑费收支公鉴报告》石刻的安放位置既是巧合,又是用心良苦,东收西支,来龙去脉,明明白白,自然清清白白。
《冷香阁记》碑刻应该是九块,即其中一块正文记碑和四块募款收入记附碑及四块建造支出记附碑,合计九块,那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近年,笔者多次陪远朋近友游览虎丘,不忘品读《冷香阁记》碑及其附录八块《建筑收支报告公鉴》石刻,众口皆碑这是“苏州的又一处廉石”、“园林一绝”。
《冷香阁建筑收支报告》是征信录的范本。当年,《冷香阁建筑收支报告》曾印发“七百份”分送各捐款人。
1918年元宵节,吴江同里名士金松岑带了两个儿子,骑驴踏雪,出阊门经七里山塘到虎丘探梅,看不到一棵梅树,感叹不已。失望之余,他相中虎丘拥翠山庄北、第三泉南的一块空旷高地,拟在此植梅建阁,以壮虎丘景观,方便苏州市民就近赏梅,以免“探梅必于邓尉,往返必三日程”之劳。后与汪鼎丞、费仲深等文化名人联合发起,由社会名流、各界人士捐款集资,由邱玉符主办兴建冷香阁,于1919年竣工。
镇阁之宝雅集图
冷香阁落成后,南社社员及文化名人、书画大师多次雅集。1924年新春,金松岑柬约东南朋好歙县黄宾虹、武进邓春澍及他曾师从学画的袁培基等12人雅集冷香阁。三位国画大师合作《探梅图》,诸人题咏,费韦斋装帧后托交寺僧保管。1935年春,费仲深突然中风病逝。不久,金松岑与多位好友向寺僧索要《探梅图》。寺僧耸耸肩说“费大人于未死前,已袖图去。”金松岑回城后问费仲深之妻吴夫人,吴夫人说:“图藏于名山,未入我家。”死无对证,索图未果,金松岑心痛不已。事后知道黄宾虹等大师的冷香阁雅集第一图《探梅图》已被贪财缺德的恶僧以高价卖给了日本商人。
1936年正月,金松岑再约雅集第一图的南社社员及当时寓居网师园的国画大家张善孖、张大千昆仲雅集冷香阁。席间,张氏兄弟应请欣然写意作画虎丘前山图。歙县吴子鼎允为补梅,后因日军侵占苏州,补梅未成。金松岑苦心保管心爱之图,“虏入我室,图得无恙”。1945年夏,抗战胜利,金松岑恳请时誉“江南第一书家”的常熟萧蜕庵书卷首题引。萧蜕庵在沦陷时期,尽管生活贫苦,但严拒向敌酋和汉奸赋诗题字,他应请即书篆体大字“苏州虎丘冷香阁雅集第二图”为卷首题引。同年秋天,金松岑请朱铸禹补梅。至中秋节前五天,金松岑自己为“苏州虎丘冷香阁雅集第二图”撰跋,叙述冷香阁雅集二次作图的前后经过,并请光绪翰林吴县潘昌煦书。原本打算来年装帧,并请东南名士题句其上。1946年末,金松岑病重。为确保宝画安全,1947年初,金松岑病逝前,叮嘱长孙金有廉将宝图交到当时位于沧浪亭对面可园的省立图书馆保存,金有廉亲手将宝图交给时任馆长的蒋吟秋,蒋吟秋亲自装帧后悉心收藏。
“苏州虎丘冷香阁雅集第一图”至今下落不明。“苏州虎丘冷香阁雅集第二图”集名家大师的画、题、跋、书、装帧为一体,堪为冷香阁镇阁之宝。不久前,笔者在苏州图书馆有幸一睹“苏州虎丘冷香阁雅集第二图”,亲见图卷展开长175多厘米,高近30厘米,图卷书、画、文并佳,足可称为三绝卷。宝画至今保管完好,为之欣慰不已。
有“廉石”之誉的《冷香阁记》碑刻
冷香阁底层东首洞门题“暗香”,西首名“疏影”。东首洞门南侧墙嵌《冷香阁记》碑刻,高约0.4米、宽约0.9米。《记》中称:“董饬都料,凡度支经营,纤屑详簿录。”东西洞门外侧北壁对称砌嵌《建筑费收支公鉴报告》石刻,各有四块约高0.35米、宽0.85米的书条石拼接而成。东首石刻《谨将当道诸先生捐助芳名开呈鉴核》,记录了当时捐款助建冷香阁的政要名流、各界人士400余人的姓名和金额,多至100银元,少的仅1元,均一视同仁,明文列出。西面石刻详细记载建造冷香阁和买树植梅的料、工、费等各项开支近百笔,笔笔有名目,有金额,有的还附注经手人姓名,数目较大的附注“另有细帐”。开呈公鉴“共收银六千九百五十一元四角三分正”,“共支银元七千五百二十二元九角一分一厘”,之前于“恒孚(银楼)存款生息银三百四十六元六角六分一厘”,之后收善后捐多笔,每笔多少亦一一列出,“净存基本金二千三百六十一元四角八分,存于恒孚(银楼)生息按月摺虎丘公记,日后维修动息不动本”。尤令读者不胜感叹的是:其中有一笔“付落成庆贺茶水等招待款计银八元”,文化名人,书画大师为社会作如此大手笔,在花公众的钱为个人受用的时候,却如此小手小脚,没有饭局,没有礼品,只有清茶一杯。《建筑费收支公鉴报告》石刻的安放位置既是巧合,又是用心良苦,东收西支,来龙去脉,明明白白,自然清清白白。
《冷香阁记》碑刻应该是九块,即其中一块正文记碑和四块募款收入记附碑及四块建造支出记附碑,合计九块,那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近年,笔者多次陪远朋近友游览虎丘,不忘品读《冷香阁记》碑及其附录八块《建筑收支报告公鉴》石刻,众口皆碑这是“苏州的又一处廉石”、“园林一绝”。
《冷香阁建筑收支报告》是征信录的范本。当年,《冷香阁建筑收支报告》曾印发“七百份”分送各捐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