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育方式的改变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0407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时师生需互换一下位置。”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想批评时,先冷静下来。转化学生,有时仅依靠批评是不行的,需要采用更多的方法,用教育的规律去引导学生。本文通过上课之前学生和老师懒散表现的课堂背景描写,加上老师适度的提醒,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使得应有的转变变得简单。因此在学生需要时,把握住精微瞬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及时提供帮助,把握学生心理的奥秘,从心里爱学生,尊重学生。
  【关键词】 教育;批评;提醒
  【背 景】 都说新学期新气象,今天是开学二(4)班的第一节地理课,我透过窗户看着里面的一举一动:女同学大都懒散地趴在桌子上,仅有的几个男同学在说话,还有一个人在说脏话,我心里不禁有些失望,难道这就是他们的新气象?这还是学校公认的“好班级”,我决定好好“教育”他们一番。
  【过 程】 我压制住心里的怒气,跨进教室后门,没有训斥他们,显出很懒散的样子随意扫了他们一眼,目光随即移向窗外,也许是因为刚立过秋,空气当中还飘着盛夏的味道,着实让人感觉有些浮躁。我有气无力地说了声:“同学们,你们好啊!”他们怔怔地看着我,有些不解,吃惊,疑惑,有几个熟悉的同学随声附和:“老师好。”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他们坐下,停顿了十几秒,才懒散地挥挥手示意他们坐下。我没有说话,有几个学生低声议论老师好像生病了,我看了他们一眼,几个人随即低下头,这时的课堂已渐趋安静。
  大概保持了1分钟沉默后我说:“大家安静了吧,你们看到我现在的状态了吧,喜欢我这样的老师吗?”他们有些不解,我故意提高声音:“一个没有热情,无精打采,注意力在课堂之外,看起来病怏怏的老师,你们喜欢吗?”
  “不喜欢”,班上几个调皮的孩子喊道,看来他们最先领悟了我的意思。
  “不喜欢?可你们给我的表现恰恰是刚才那样的,你们抬头看看,外面阳光明媚,而教室里却正值‘霉雨’。”大家开始笑了,气氛有些活跃起来。
  我继续说道:“其实,我也理解你们,刚过完假期还没适应过来,我也一样,但是我们不能随心而欲,课堂上要努力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不要把自己不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让别人厌恶我们。老师也把新学期的好气象带给大家,45分钟我们一起利用起来,我希望我们大家在课堂上是积极的、热情的;生活中是乐观的、上进的……”
  【结 果】 他们听着我说的话似乎入了情,有的甚至低下头开始思考。看来,大家明白了,我发现学生们在说话的过程中,都悄悄坐好了,挺直腰身,面带笑容,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定格在我的脸上……
  【反 思】 我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没发火,虽然用了第一节课的时间,但却很值得。因为我发现在我后面的课堂中,学生学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认真、投入。
  这节课后我进行了冷静的反思:转化学生,仅仅依靠批评是不行的,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方式,用教育的规律去引导。所以在学生需要时,及时提供帮助,把握学生心理的奥秘,从心里爱学生,尊重学生,反过来,学生才会喜欢我们,喜欢我们的课程。
  我们经常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育工作本质是人对人,心对心,情对情的交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其提出严格要求,以尊重,信任作为基础,这也是学生接受要求的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实际上,学生往往因为教师的好与坏来决定对教师要求听与不听。所以严格要求一定要尊重信任为基础,在学生看来,老师对我这么好,我也要这么做;另外,学生渴望别人理解自己,被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初中生的这种自我意识比任何时候都强。他们更加渴望别人平等地对待自己。内心十分渴望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因为教师要把尊重学生作为前提,失去了尊重,学生就难以接受老师的要求。
  其次,要善于在严格要求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只注重尊重,而忽略了信任,在对学生的要求中,时刻关注他遇到的问题。当他条件具备时,督促他;当他条件不具备时,给他创造条件,使他感到在完成教师提出要求的过程中,教师时时帮助我,关心我,形成了学生在完成要求过程中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同时,要把握住度。严而有格:对学生的要求要有一定的限度,要适度,太多,太难望而生畏,达不到要求;要求轻而易举就达到了,没有一定的体验,就不会珍惜。有时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会焕发一种探究性的心理。
  只有教师对学生怀有诚挚的爱,才能得到学生“爱”的回报,教师也是从学生走过来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时师生需互换一下位置。”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想批评时,先冷静下来,颠倒一下位置,想一想,当初你不也是经常犯错误吗?这时你需要老师怎样对待自己?这时你的方式很可能就不是粗暴斥责,而是摸清情况,既给以理解,又适当点拨,这样,学生既理解又喜欢老师,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喜爱老师的情感,进而喜欢老师的这门课程。
其他文献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有敏锐的感觉。”一般说来,学习语言越早越好。儿童的思维比较单纯,听觉敏锐,模仿力强,心理障碍与怕羞感较少,正是获得语感的最佳时期。我们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加强语感训练和培养,以激发学生学外语的兴趣,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英语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丰富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教师如果在包容中,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可能。而这样做的意义更在于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创设了时间与空间,给予了自由表达问题解决的机会,提升了问题思考的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中,面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而这个时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作为教师要认真探究学生的心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让智慧在趣中生花。  一、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趣  教师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用生活素材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参与的动机,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学习情感”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  一位德国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苏轼也曾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可有几人能做到,大多数人都在尽力展示自己聪慧的一面,正如孔雀展屏,用最华丽的羽毛来掩饰最为丑陋的地方。敏感的人,是生怕别人知晓自己缺点的人,把自己的缺点视为秘密,尽力地掩饰起来,因此敏感的人一定是很容易受伤的人。渡边在他的《钝感力》一书中认为,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外世的态
一般地,作品分析并不要求对每一部分都用同样的力气去做,而是要抓住文章关键的部分——尤其是关键词,来明确文章的精髓。对《阿长与》,我也用此法引导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不仅“长妈妈”名字特别,而且作者对其态度也很不一般。鲁迅对于他的保姆阿长,比之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感情变得复杂了。这是篇回忆儿童往事的文章,因而童心童趣充满其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一些表面上互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佳时间,特别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如果忽视课堂上的吸收,就等于放弃了宝贵而有限的学习时间,英语学习同样如此。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和条件,但是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那就失去了主要“阵地”;如果只成为教师的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积极配合,教学质量就得不到提高。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我决定做以下尝试。  一、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提高
“泉州市2014年‘三下乡’启动仪式——欢乐泉州 走进虎邱大型文艺汇演要在虎邱茶业学校举行了。”高校长一宣布这个好消息,同学们都乐开了花,又可以近距离欣赏叔叔阿姨们带来的精彩表演了。  1月28日上午8点多,老师们就带着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虎邱茶业学校。涌动的人潮,雷动的掌声告诉人们这里就是欢乐的海洋,歌舞的世界。叔叔阿姨们的表演精彩纷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提线木偶“花好月圆”。  隨着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演播式教学正向网络化教学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无论是在资源共享、情景的创设还是教学的过程、方式或方法上,都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目标,或者可以说是让学生获得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增强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让网络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开始。网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有这样的具体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和写作刚处于起步阶段,光靠课堂上的阅读和课内16篇习作的要求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有计划地开展课外的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