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城乡差异的原因,山区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学生基础也较差,导致了其教育的特殊性。本着让教育因地制宜,让传统教学孕育新意的指导思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实践和大量调研后,形成了一套既符合山区农村中学实际、又吻合素质教育精神的历史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二为主五步走”模式,并在实践中逐步显示出其科学性、可行性。下面,我就其模式及操作过程浅析如下:
所谓“二为主五步走”模式是指整个一堂历史课中强调“学生为主”和“能力为主”,采用五个基本教学环节“指导性预习——设问与思考——教师点拨——练习与反馈——阶段性小结”,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科人文素养的目的。
一、第一环节是指导性预习阶段
有实验证明,靠听觉获得的知识三天后可保留15%,而靠视觉获得的知识三天后可保留35%。因此,不可忽视课前的预习。要让学生通过课堂的预习,或带头问题预习,或自行预习,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通常的做法是:教师通过精心备课,把一些课堂教学中可能要涉及到的重点疑难内容,采用问题的形式把它刊印制作成学案,人手一份,并留有空白,便于学生作答及课后整理教师的课堂笔记。
二、第二环节是设问与思考阶段
通过第一环节的预习,学生对课本主干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如何使学生掌握的这些表层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就需要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设问和学生的思考来完成。这种通过教师设疑问难、学生积极思考配合甚至学生自己质疑的教学方法,通常又叫做参与式教学或设问教学。
一是要引导学生敢问,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鼓励、帮助下,敢于发问,敢于质疑。
二是要注意设问技巧,避免设问的简单化、直接化和庸俗化,尽量把问题设计得科学、合理,带有启发性,使问题成为一种悬念、一种信息。
三是要注意创设意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积极探索的兴奋愉悦状态,充分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产生刨根问底的热情和期望心理。
四是要设计总结性问题,以达到巩固深化、训练能力的功效,给学生一片思索的天地,让学生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
三、第三个环节是教师点拨阶段
通过第一环节的预习和第二环节的质疑与思考,学生对重点疑难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不可能对这些问题得以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点拨与指导,以便进一步深化这些知识,使其由感性认识层上升到理性认识层。
当然,这一环节不能与第二环节人为地割裂开来,两个环节应该是交替进行的,也就是说,在进行了一个问题的设问与思考后,紧接着就是教师的点拨过程,尔后再进行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的设问、思考和质疑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由发言,然后老师加以归纳、点拨,因势利导,深化教材内容,对历史的前因后果、阶段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出个体本质或阶段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此同时,对学生的“惑”也要细加分析,抓住学生对“惑”的好奇心,集中进行“诱导”点拨。长此以往,在老师这种启发式点拨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一种为自己解惑的能力自然就会增强,学生为此也获得了学习的能力,由“学会”变成了“会学”。
四、第四环节是练习与反馈阶段
这实际上也是我们高中历史教学的一大基本环节。在本教学模式中,我们所采用的是适当练习与全面反馈的方法,因为练习是一种稳步快速提高历史成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组织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全面反馈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便于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查缺补漏。
为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出题的过程中,还可组织学生自编考试题目。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先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评价细则印发给学生,使之谙熟试题特点,再要求他们结合自己学习历史的心得,自编本章节的单元测试题。在督促学生编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得摘抄其他资料上的题目,必须是自己思维劳动的产品,然后再把这些试题中的优秀考题组合成一张试卷,发给学生考试或练习,并在试卷讲评时注明这是某某同学的题目。
五、第五个环节是阶段性系统小结阶段
俗话说,“听好一个结尾胜过听完整整一节课”,可见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在传统教学中,这一小结往往是由老师单独来完成,但我觉得最好还是由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完成的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已学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归纳科学的历史思维方式,从而使已学知识更加结构化、系统化、条理化。通过这么一种师生共同构建的历史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既方便了学生记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能,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为主五步走”模式的创立,初步实现了让教育因地制宜,让传统教学孕育新意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城乡差别而带来的山区农村中学历史课的素质教育危机问题,犹如枯树萌发出新芽。在此模式下,笔者原任教学校虽为一所地处闽粤赣边区的农村中学,也曾创造过全市第一的辉煌。开展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中的那缕课改情绪,“只要心中有课改,课改就在你身边。”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
所谓“二为主五步走”模式是指整个一堂历史课中强调“学生为主”和“能力为主”,采用五个基本教学环节“指导性预习——设问与思考——教师点拨——练习与反馈——阶段性小结”,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科人文素养的目的。
一、第一环节是指导性预习阶段
有实验证明,靠听觉获得的知识三天后可保留15%,而靠视觉获得的知识三天后可保留35%。因此,不可忽视课前的预习。要让学生通过课堂的预习,或带头问题预习,或自行预习,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通常的做法是:教师通过精心备课,把一些课堂教学中可能要涉及到的重点疑难内容,采用问题的形式把它刊印制作成学案,人手一份,并留有空白,便于学生作答及课后整理教师的课堂笔记。
二、第二环节是设问与思考阶段
通过第一环节的预习,学生对课本主干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如何使学生掌握的这些表层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就需要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设问和学生的思考来完成。这种通过教师设疑问难、学生积极思考配合甚至学生自己质疑的教学方法,通常又叫做参与式教学或设问教学。
一是要引导学生敢问,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鼓励、帮助下,敢于发问,敢于质疑。
二是要注意设问技巧,避免设问的简单化、直接化和庸俗化,尽量把问题设计得科学、合理,带有启发性,使问题成为一种悬念、一种信息。
三是要注意创设意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积极探索的兴奋愉悦状态,充分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产生刨根问底的热情和期望心理。
四是要设计总结性问题,以达到巩固深化、训练能力的功效,给学生一片思索的天地,让学生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
三、第三个环节是教师点拨阶段
通过第一环节的预习和第二环节的质疑与思考,学生对重点疑难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不可能对这些问题得以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点拨与指导,以便进一步深化这些知识,使其由感性认识层上升到理性认识层。
当然,这一环节不能与第二环节人为地割裂开来,两个环节应该是交替进行的,也就是说,在进行了一个问题的设问与思考后,紧接着就是教师的点拨过程,尔后再进行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的设问、思考和质疑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由发言,然后老师加以归纳、点拨,因势利导,深化教材内容,对历史的前因后果、阶段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出个体本质或阶段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此同时,对学生的“惑”也要细加分析,抓住学生对“惑”的好奇心,集中进行“诱导”点拨。长此以往,在老师这种启发式点拨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一种为自己解惑的能力自然就会增强,学生为此也获得了学习的能力,由“学会”变成了“会学”。
四、第四环节是练习与反馈阶段
这实际上也是我们高中历史教学的一大基本环节。在本教学模式中,我们所采用的是适当练习与全面反馈的方法,因为练习是一种稳步快速提高历史成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组织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全面反馈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便于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查缺补漏。
为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出题的过程中,还可组织学生自编考试题目。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先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评价细则印发给学生,使之谙熟试题特点,再要求他们结合自己学习历史的心得,自编本章节的单元测试题。在督促学生编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得摘抄其他资料上的题目,必须是自己思维劳动的产品,然后再把这些试题中的优秀考题组合成一张试卷,发给学生考试或练习,并在试卷讲评时注明这是某某同学的题目。
五、第五个环节是阶段性系统小结阶段
俗话说,“听好一个结尾胜过听完整整一节课”,可见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在传统教学中,这一小结往往是由老师单独来完成,但我觉得最好还是由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完成的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已学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归纳科学的历史思维方式,从而使已学知识更加结构化、系统化、条理化。通过这么一种师生共同构建的历史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既方便了学生记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能,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为主五步走”模式的创立,初步实现了让教育因地制宜,让传统教学孕育新意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城乡差别而带来的山区农村中学历史课的素质教育危机问题,犹如枯树萌发出新芽。在此模式下,笔者原任教学校虽为一所地处闽粤赣边区的农村中学,也曾创造过全市第一的辉煌。开展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中的那缕课改情绪,“只要心中有课改,课改就在你身边。”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