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独到的教育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令人称道,促人深思,让人敬佩。这从他写的教育随笔《勇敢的人》中,便可窥见一斑。
借“景”诱导
父亲、母亲、两个孩子一家四口,到森林里游玩。父亲在看一本有趣的书,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赏花,这是一幅美妙的亲情和谐图画。“突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父母没有慌张,更没有迅速逃离,而是拿出了雨衣给孩子们穿上,显得镇定从容,从行动上给孩子做出了“勇敢”的榜样。
这时,四岁的萨沙看到了令她不解的一幕:“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她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她也并不怕淋雨。”是呀,下雨了,应该穿上雨衣才对,可为什么哥哥和妈妈互相推让雨衣呢?幼小的心灵在观察在思索。聪明的母亲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抓住这个难得的瞬时机会。又给出了一个让四岁的萨沙继续思考的答案:“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弱小的人。”噢,他们是在互相保护对方。妈妈觉得托利亚年幼,需要保护:托利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需要保护妈妈。妈妈和托利亚的行为再次给了懵懂的小萨沙以启发:“我为何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我是最弱小的人吗?”妈妈的回答最终给孩子点出了“努力”方向:“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多么睿智,又多么艺术的点拨啊!妈妈巧妙地告诉萨沙,你也要学会保护弱小的人,学会关爱他人,这是做人的品质所在。一个“笑”字,蕴藏着鼓励,包含着启迪!妈妈真不愧是个“家庭教育家”!
至此,下雨了穿上雨衣不要害怕、把雨衣让给弱小的人、你也能做勇敢的人“三次”循循善诱,巧妙地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体验“勇敢”
妈妈并没有直接对萨沙指出怎样去“保护弱小的人”,而是让萨沙自己去发现。亲自去体验。在萨沙眼中,父亲、母亲、上五年级的托利亚都比自己年龄大、强壮,那谁是“弱小的人”呢?孩子的想象力和发现力是不可估量的:“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被暴雨冲掉两片花瓣、娇嫩纤弱的蔷薇是“弱小的”,它需要自己的保护。于是,“她朝着蔷薇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的举动合情合理,稚气真诚,当然得取了妈妈的肯定和赞扬:“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
本文中的母亲没空洞的说教,也没有摆事实、讲道理,而是通过一个随即发生的小事件,进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并最终让孩子亲自体验了“勇敢”,学会了做勇敢的人。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科学而艺术,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学习借鉴。
全文读来,顺畅自然,温馨酣畅,启迪智慧,沁人心脾,是篇短小精致的妙文佳作。附原文,
勇敢的人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有一次,有一家人全家在假日里到森林中去游玩:父亲、母亲、五年级学生托利亚和四岁的萨沙。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欢快,孩子们的父母让他们看看盛开着铃兰花的林中旷地。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野蔷薇,第一朵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
全家人都坐在灌木附近。父亲在看一本有趣的l书。突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她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她也是并不怕淋雨。
萨沙问道:“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表给您,您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你穿上,你们干嘛这样做呢?”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那么,我为何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萨沙问道,“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人吗?”
“是要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妈妈笑着回答说。
她朝着蔷薇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
“是呀,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妈妈这样回答他,
借“景”诱导
父亲、母亲、两个孩子一家四口,到森林里游玩。父亲在看一本有趣的书,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赏花,这是一幅美妙的亲情和谐图画。“突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父母没有慌张,更没有迅速逃离,而是拿出了雨衣给孩子们穿上,显得镇定从容,从行动上给孩子做出了“勇敢”的榜样。
这时,四岁的萨沙看到了令她不解的一幕:“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她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她也并不怕淋雨。”是呀,下雨了,应该穿上雨衣才对,可为什么哥哥和妈妈互相推让雨衣呢?幼小的心灵在观察在思索。聪明的母亲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抓住这个难得的瞬时机会。又给出了一个让四岁的萨沙继续思考的答案:“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弱小的人。”噢,他们是在互相保护对方。妈妈觉得托利亚年幼,需要保护:托利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需要保护妈妈。妈妈和托利亚的行为再次给了懵懂的小萨沙以启发:“我为何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我是最弱小的人吗?”妈妈的回答最终给孩子点出了“努力”方向:“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多么睿智,又多么艺术的点拨啊!妈妈巧妙地告诉萨沙,你也要学会保护弱小的人,学会关爱他人,这是做人的品质所在。一个“笑”字,蕴藏着鼓励,包含着启迪!妈妈真不愧是个“家庭教育家”!
至此,下雨了穿上雨衣不要害怕、把雨衣让给弱小的人、你也能做勇敢的人“三次”循循善诱,巧妙地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体验“勇敢”
妈妈并没有直接对萨沙指出怎样去“保护弱小的人”,而是让萨沙自己去发现。亲自去体验。在萨沙眼中,父亲、母亲、上五年级的托利亚都比自己年龄大、强壮,那谁是“弱小的人”呢?孩子的想象力和发现力是不可估量的:“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被暴雨冲掉两片花瓣、娇嫩纤弱的蔷薇是“弱小的”,它需要自己的保护。于是,“她朝着蔷薇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的举动合情合理,稚气真诚,当然得取了妈妈的肯定和赞扬:“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
本文中的母亲没空洞的说教,也没有摆事实、讲道理,而是通过一个随即发生的小事件,进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并最终让孩子亲自体验了“勇敢”,学会了做勇敢的人。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科学而艺术,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学习借鉴。
全文读来,顺畅自然,温馨酣畅,启迪智慧,沁人心脾,是篇短小精致的妙文佳作。附原文,
勇敢的人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有一次,有一家人全家在假日里到森林中去游玩:父亲、母亲、五年级学生托利亚和四岁的萨沙。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欢快,孩子们的父母让他们看看盛开着铃兰花的林中旷地。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野蔷薇,第一朵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
全家人都坐在灌木附近。父亲在看一本有趣的l书。突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她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她也是并不怕淋雨。
萨沙问道:“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表给您,您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你穿上,你们干嘛这样做呢?”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那么,我为何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萨沙问道,“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人吗?”
“是要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妈妈笑着回答说。
她朝着蔷薇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
“是呀,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妈妈这样回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