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应用分段间歇牵引和正骨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牵引治疗,3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分段间歇牵引治疗,正骨推拿治疗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其发病率在1.7%-17.6%,其中又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最高,据杨克勤文献报道,约占颈椎病的60%-70%。我院自2002年至2006年,运用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0例,男97例,女63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5岁,平均年龄52.6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35天,平均为2.7年。全部病例均根据《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而确诊,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应用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进行治疗。
2.1.1牵引:牵引采用英国产爱克龙坐位颈椎牵引装置。ATP9型电脑控制牵引主机。牵引选用3号间歇牵引处方。设定持续牵引20秒,间歇牵引10秒为一个周期,牵引时间为20分钟。根据症状、体征及x线改变确定病变节段,分段选择牵引角度,病变位于上颈段(C2-3)时牵引角度为后伸5-10°,中段(C4-5)时为0°,下段(C5-6)时为前屈5-10°,(C6-7)时为前屈15°。牵引力在持续牵引阶段为体重的15%-20%,间歇牵引阶段为体重的10%。因患者身体差异及颈肌发育程度不同,牵引力因人而异,从小重量开始,逐渐加大重量。直到患者感到症状减轻或感舒适为止。牵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
2.1.2正骨推拿:在每次牵引后,应用正骨推拿法,根据患者病变椎关节错位类型,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手法。
2.1.3低头摇正法:用于C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低头位,术者一手拇指按于错位横突下方。另手托其面颊,以枕部为支点,将头转动至最大角度时。用有限度的闪动力,使错位关节复位。
2.1.4侧头摇正法:用于C2-6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术者一手拇指按于患椎关节下方,另手托其头部,将头抬起侧屈并转动摇正。
2.1.5侧向扳按法:用于C2-6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另手托其下颌,将颈向患侧扳至最大角度时,两手同时作扳、按、牵联合手法。
2.1.6侧卧推正法:用于各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患者侧卧,低头位,术者用拇食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作定点。另手托其下颌,当仰头时,定点之手加力向前推正。
正骨推拿治疗也是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
2.2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牵引治疗,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牵引设备,选用1号持续牵引处方,牵引力为5-10kg,牵引角度为10-20°,牵引时间为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
3、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4、统计学分析
治疗效果的比较采用X2检验。
5、结果
从表1可知,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79.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6、讨论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多由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隙狭窄、特别是钩突关节处骨赘伸入椎间孔。或椎关节错位与滑移,使椎间孔的横径进一步变窄。压迫或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刺激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其目标是调整和改善颈椎关节与周围各种软组织的相互关系。以减轻或消除对神经组织的刺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恢复或改善颈椎的稳定性,在治疗早期。首先要尽快消除疼痛,解除肌肉痉挛,矫正畸形。
牵引是颈椎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可增大椎间隙,解除对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解除肌痉挛,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牵引还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促进炎症消退,有利于椎间盘脱出所致神经刺激症状的解除。牵引可分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间歇牵引除有持续牵引的作用外。还能使颈部肌肉有节律地交替出现紧张和放松运动,产生局部按摩作用,更有利于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和改善血液循环。牵引角度在牵引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牵引角度不同,最大应力的位置也不同,牵引角度小,最大应力在颈椎上段;牵引角度大,最大应力在颈椎下段。故临床应用时。应根据颈椎病变节段及生理曲度改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角度,并采用间歇牵引的方式,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正骨推拿可纠正小关节紊乱,特别是调整椎体的旋转位移,可松解小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嵌顿,扩大狭窄的椎间孔,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改善甚至消除病症。在操作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应结合症状,横突及后关节突触诊,以及x线片作出明确诊断,确定关节错位的节段与类型,从而运用有针对性的不同正骨手法进行整复,效果往往比单一推拿手法更有效。对于伴有头晕或眩晕的颈椎病患者,应先行徒手纠正环枢椎关节错位,避免牵引时加重症状。
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是一种操作简便、针对性强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分段间歇牵引治疗,正骨推拿治疗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其发病率在1.7%-17.6%,其中又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最高,据杨克勤文献报道,约占颈椎病的60%-70%。我院自2002年至2006年,运用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0例,男97例,女63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5岁,平均年龄52.6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35天,平均为2.7年。全部病例均根据《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而确诊,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应用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进行治疗。
2.1.1牵引:牵引采用英国产爱克龙坐位颈椎牵引装置。ATP9型电脑控制牵引主机。牵引选用3号间歇牵引处方。设定持续牵引20秒,间歇牵引10秒为一个周期,牵引时间为20分钟。根据症状、体征及x线改变确定病变节段,分段选择牵引角度,病变位于上颈段(C2-3)时牵引角度为后伸5-10°,中段(C4-5)时为0°,下段(C5-6)时为前屈5-10°,(C6-7)时为前屈15°。牵引力在持续牵引阶段为体重的15%-20%,间歇牵引阶段为体重的10%。因患者身体差异及颈肌发育程度不同,牵引力因人而异,从小重量开始,逐渐加大重量。直到患者感到症状减轻或感舒适为止。牵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
2.1.2正骨推拿:在每次牵引后,应用正骨推拿法,根据患者病变椎关节错位类型,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手法。
2.1.3低头摇正法:用于C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低头位,术者一手拇指按于错位横突下方。另手托其面颊,以枕部为支点,将头转动至最大角度时。用有限度的闪动力,使错位关节复位。
2.1.4侧头摇正法:用于C2-6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术者一手拇指按于患椎关节下方,另手托其头部,将头抬起侧屈并转动摇正。
2.1.5侧向扳按法:用于C2-6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另手托其下颌,将颈向患侧扳至最大角度时,两手同时作扳、按、牵联合手法。
2.1.6侧卧推正法:用于各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患者侧卧,低头位,术者用拇食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作定点。另手托其下颌,当仰头时,定点之手加力向前推正。
正骨推拿治疗也是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
2.2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牵引治疗,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牵引设备,选用1号持续牵引处方,牵引力为5-10kg,牵引角度为10-20°,牵引时间为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
3、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4、统计学分析
治疗效果的比较采用X2检验。
5、结果
从表1可知,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79.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6、讨论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多由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隙狭窄、特别是钩突关节处骨赘伸入椎间孔。或椎关节错位与滑移,使椎间孔的横径进一步变窄。压迫或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刺激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其目标是调整和改善颈椎关节与周围各种软组织的相互关系。以减轻或消除对神经组织的刺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恢复或改善颈椎的稳定性,在治疗早期。首先要尽快消除疼痛,解除肌肉痉挛,矫正畸形。
牵引是颈椎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可增大椎间隙,解除对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解除肌痉挛,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牵引还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促进炎症消退,有利于椎间盘脱出所致神经刺激症状的解除。牵引可分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间歇牵引除有持续牵引的作用外。还能使颈部肌肉有节律地交替出现紧张和放松运动,产生局部按摩作用,更有利于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和改善血液循环。牵引角度在牵引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牵引角度不同,最大应力的位置也不同,牵引角度小,最大应力在颈椎上段;牵引角度大,最大应力在颈椎下段。故临床应用时。应根据颈椎病变节段及生理曲度改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角度,并采用间歇牵引的方式,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正骨推拿可纠正小关节紊乱,特别是调整椎体的旋转位移,可松解小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嵌顿,扩大狭窄的椎间孔,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改善甚至消除病症。在操作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应结合症状,横突及后关节突触诊,以及x线片作出明确诊断,确定关节错位的节段与类型,从而运用有针对性的不同正骨手法进行整复,效果往往比单一推拿手法更有效。对于伴有头晕或眩晕的颈椎病患者,应先行徒手纠正环枢椎关节错位,避免牵引时加重症状。
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是一种操作简便、针对性强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