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体会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eng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等论断都是在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大家的共识。如何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本文就多年的教学实验,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谈一点体会。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基本上按照“例题——解答——习题”这样的模式编写,而例题是教师引导学生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这些例题的条件不多不少,结论唯一。而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则重视不够。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方面有了一些关注,开始重视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如在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中明确提出“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核心: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改革。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也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多种数学活动的形式。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感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猜测、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中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着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中,一位教师创设了一个数学情境:利用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制作了一个课件。
  


  看着课件要求学生提出:这副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纷纷回答。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数学活动是相对独立的数学思维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断地去提出数学问题,不断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才能不断提出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能力。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由此可见,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大目标。
  
  二、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课堂应是主阵地
  “数学问题意识是数学思维的起点;数学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越富有创造性。”小学数学教材的非常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是“显现的”、“可见的”,而不是“隐性的”、“不可见的”。课堂教学中,在什么地方让学生提出问题呢?通过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验, 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1、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奇”中“问”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展示数学知识非凡的魅力,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以诱发学生产生揭秘的问题意识。例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就常用学生任意出一个多位数,老师一下子看出能否被3整除来设置悬念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悱”中“问”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构建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的求知状态中,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①1.6÷0.25,15÷0.06;②10÷6,70.7÷33。学生很快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已知的形式与新的内容及其表达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创设操作式情境,使学生“动”中“问”
  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诱发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竹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今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量”的积累
  我们知道,一种问题意识的形成,一种提出问题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有时甚至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从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践看,开始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特别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相当困难,甚至不能,但经过几年教师不断地创设情境组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教师要重视学生去经历提出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积累关于“提出数学问题”的量。当这种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的提问能力就会产生较大的飞跃。
  
  四、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关键是教师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善问。为此,应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的点拨、示范,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教给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在教学设计上,应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猜测的空间,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切入点。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的意识,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其次,让学生评价,如学生在评价时可根据前面同学不同的说法作不同的评价:前面的学生说得好,学生就说:“我非常赞成(欣赏)他的想法!”说得不完整的,学生在评价时就会说:“我可以给他补充吗?”或者说:“我给他提个建议!”……如果前面的学生说错了,就说:“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这样,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了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创新意识、创造能力都是从问题开始,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者单位:554400贵州省江口县德旺乡赵兴小学)
其他文献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搞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的学习。识字教学的工具性作用巨大,非常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一年级教材,对以前课本中所理解的识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且增加了识字量。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一年级一学年就要达到1000字左右的识字量。识字量如此巨大,而我们的老师所面对的却是一群好动、
期刊
数学选择题在高考试卷中,题目数量多,占分比例高。纵观近几年高考,选择题特点主要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广,小巧灵活,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得分的关键。  解选择题,一要会想,二要少算。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小题不要大做”,基本策略是:要充分利用题设和选择支两方面所提供的信息做出判断。一般来说,能定性判断的,就不再使用复杂的定量计算;能使用间接解法的,就不
期刊
摘要:经验和研究表明教学是否具有成效,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多种方法。因而,教师应该掌握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事实证明教师往往仅仅使用一些很狭隘的方法,尽管他们知道如果采用更多一些不同的方法,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许多课程设计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都提出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因为,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获得同样的学习效果;某些教学方法对于特殊的教学场景更为适用;在培养团队技能方面,教师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巨大的潜能,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有时会脱离教师的预定轨道,与预设产生偏差,但只需要合理加以开发和利用,往往能对问题的探索起到促进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学生的潜能怎样才能得以有效地挖掘呢?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谈谈以下几方面的浅见:    一、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应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那么,语文教学根本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一个“读”字,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教学更为重要。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期刊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新时期的重要目标,重视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当我们大谈教学改革之时,有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追求表面的教学模式,制作一些课件应用多媒体就认为是新课程的教学,从不去考虑学生的习惯以及自身的习惯。我认为在现代的教学中,思考学生的习惯与自身习惯及应用也是必不可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一些教学过程与教会学生去做题,了解他们的习惯去教学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
期刊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可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是不易发现数学问题的,只有用数学的眼光才能看到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挖掘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却与之有关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
期刊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
期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的教学中,各类知识的衔接非常紧凑,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相关性,因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只要学生掌握前面学习的基础知识,以相应的学习知识的迁移或方法的类推来学习新知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小学四年级数学内容,略谈类推法的应用。    一、类推法在大数的认识教学中  在四年级的教学中,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是教育学生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形成了许多具有教学特色的优质课堂教学,然而实践证明,不论何种特色教育教学,其实际效果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发现其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及考后的处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这些误区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概念,准确把握概念,不会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