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研究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探究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诚信意识培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守信的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诚信自律,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诚信 小学生道德教育 渗透 有效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立身之本,是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学校生存、发展和提高办学品位的需要。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道德习惯、诚信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求一条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的学校德育教育新路子,以此提升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创设师生的平等地位,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
二、小学实施诚信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诚信”单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是不虚假、守信用的意思。美国著名学者查理德·T·德乔治对“诚信”下过这样一个定义:诚信是指时时处处使自身行为符合道德原理与规范。很显然,这个定义所强调的是行为主体在所有的时空范围自觉自愿地履行行为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其本质是让学生在接近他人、接触社会和认识自我的情感体验中获得道德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设计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三主两渗透”的教育方式。“三主”指的是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题教育活动、主题班队活动的特有教育功能;“两渗透”是指道德教育要有意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去中,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
(一)让学生牢固樹立诚信意识
诚信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诚信行为的强大动力。不论是谁,如果按所规定的诚信意识去行动时,都会在内心形成一种情绪体验,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感。通过教师的诚信表率,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吸纳国内外优秀道德准则,认真剖析现实社会中不诚信的反面例子,树立诚信榜样等,反复说明诚信是做人、立业的基本准则。学生的诚信意识越完善,对自己行为的诚信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刻,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诚信规则做事。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是我们开展诚信教育的首要步骤。
(二)教师是诚信的典范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讲:“耆而信,可以为师。”教师首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教师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常说“为人师表”,这不只是赞扬教师,更是给教师的一种责任,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责任。
学校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围绕大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区工程目标,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诚信执教”活动,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举办教师学陶论文评选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端正师风,营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氛围,树立教师依法执教的观念,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育德水平。
(三)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做到教书育诚
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还是在课堂,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渠道。在孩子们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动脑技能的同时,兼具着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程的内容安排与学科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渗透一些诚信教育的内容,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寓诚信人物、诚信事件于课堂之中。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上融入诚信精神,使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
(四)寓诚信于活动中,做到活动寓诚
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喜欢活动。如果把活动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诚信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开展有意义的诚信教育活动要因时因人而异,如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开设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在文体活动中穿插有诚信教育的节目(讲故事、演小品等)。在高年级学生中可以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知识产权教育的讲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辩论赛,模拟专利申请程序,开展校级专利申请活动。
(五)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助家教育诚
小学低段学生主要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遵守诺言、说话算数的优良品质,因为这一阶段的少年儿童具有年龄小、自我意识不发达、自我能动性不强等心理特点;高段学生主要养成待人接物真诚的习惯和守时的习惯,这一时期,少年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基本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因此,在良好诚信习惯的培养中,我们利用家长学校、教师家访这些平台,指导父母发挥主导作用,增强其自我体验和实践的能力,发挥少年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诚信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诚信的鲜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一个诚信的校园。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诚信自律,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诚信教育:春风化雨润无声” 潘志民 2003-11-12
[2]诚信教育的价值与方法”石中英《人民教育》2003年第24期
【关键词】诚信 小学生道德教育 渗透 有效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立身之本,是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学校生存、发展和提高办学品位的需要。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道德习惯、诚信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求一条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的学校德育教育新路子,以此提升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创设师生的平等地位,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
二、小学实施诚信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诚信”单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是不虚假、守信用的意思。美国著名学者查理德·T·德乔治对“诚信”下过这样一个定义:诚信是指时时处处使自身行为符合道德原理与规范。很显然,这个定义所强调的是行为主体在所有的时空范围自觉自愿地履行行为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其本质是让学生在接近他人、接触社会和认识自我的情感体验中获得道德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设计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三主两渗透”的教育方式。“三主”指的是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题教育活动、主题班队活动的特有教育功能;“两渗透”是指道德教育要有意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去中,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
(一)让学生牢固樹立诚信意识
诚信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诚信行为的强大动力。不论是谁,如果按所规定的诚信意识去行动时,都会在内心形成一种情绪体验,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感。通过教师的诚信表率,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吸纳国内外优秀道德准则,认真剖析现实社会中不诚信的反面例子,树立诚信榜样等,反复说明诚信是做人、立业的基本准则。学生的诚信意识越完善,对自己行为的诚信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刻,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诚信规则做事。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是我们开展诚信教育的首要步骤。
(二)教师是诚信的典范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讲:“耆而信,可以为师。”教师首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教师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常说“为人师表”,这不只是赞扬教师,更是给教师的一种责任,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责任。
学校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围绕大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区工程目标,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诚信执教”活动,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举办教师学陶论文评选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端正师风,营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氛围,树立教师依法执教的观念,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育德水平。
(三)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做到教书育诚
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还是在课堂,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渠道。在孩子们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动脑技能的同时,兼具着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程的内容安排与学科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渗透一些诚信教育的内容,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寓诚信人物、诚信事件于课堂之中。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上融入诚信精神,使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
(四)寓诚信于活动中,做到活动寓诚
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喜欢活动。如果把活动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诚信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开展有意义的诚信教育活动要因时因人而异,如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开设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在文体活动中穿插有诚信教育的节目(讲故事、演小品等)。在高年级学生中可以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知识产权教育的讲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辩论赛,模拟专利申请程序,开展校级专利申请活动。
(五)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助家教育诚
小学低段学生主要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遵守诺言、说话算数的优良品质,因为这一阶段的少年儿童具有年龄小、自我意识不发达、自我能动性不强等心理特点;高段学生主要养成待人接物真诚的习惯和守时的习惯,这一时期,少年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基本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因此,在良好诚信习惯的培养中,我们利用家长学校、教师家访这些平台,指导父母发挥主导作用,增强其自我体验和实践的能力,发挥少年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诚信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诚信的鲜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一个诚信的校园。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诚信自律,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诚信教育:春风化雨润无声” 潘志民 2003-11-12
[2]诚信教育的价值与方法”石中英《人民教育》200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