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推理、验证与交流等活动。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依据这一要求,采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旋转;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74-02
一直以来,数学学习给人的印象就是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课后在各种练习本上不断地计算、解题。其实数学学习并不仅仅如此。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出了富有现实意义的要求。如何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受到启发,提高数学素养,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不断践行。
一、导入生活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盎然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究欲,与生活频繁接触着。他们的每一个瞬间、每个一举动都深深地烙印着生活的印记,但他们在接触物体时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物体会成为以后学习中的重要资源。在课上导入生活情境,就能够快速地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时,教师可以先出示风车、杠杆、秋千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呈现这些物体的图片,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愉悦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另一方面能够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速投入学习中。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是什么现象?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会回答:“运动现象,它们都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教师在这一环节不必对学生的回答做评价,而是以活跃课堂氛围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正式学习打好基础。
二、动动脑、张张嘴,让学生自主学习
张嘴说,是思维的外化。当然,学生一开始因为没有学习相关知识,说的不一定对,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因为出现这种现象,就剥夺学生思考、展示的权力。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不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
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图片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来回答。
1.从“12”到“1”,指针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2.从“3”到“6”,指针绕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旋转;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74-02
一直以来,数学学习给人的印象就是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课后在各种练习本上不断地计算、解题。其实数学学习并不仅仅如此。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出了富有现实意义的要求。如何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受到启发,提高数学素养,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不断践行。
一、导入生活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盎然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究欲,与生活频繁接触着。他们的每一个瞬间、每个一举动都深深地烙印着生活的印记,但他们在接触物体时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物体会成为以后学习中的重要资源。在课上导入生活情境,就能够快速地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时,教师可以先出示风车、杠杆、秋千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呈现这些物体的图片,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愉悦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另一方面能够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速投入学习中。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是什么现象?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会回答:“运动现象,它们都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教师在这一环节不必对学生的回答做评价,而是以活跃课堂氛围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正式学习打好基础。
二、动动脑、张张嘴,让学生自主学习
张嘴说,是思维的外化。当然,学生一开始因为没有学习相关知识,说的不一定对,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因为出现这种现象,就剥夺学生思考、展示的权力。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不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
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图片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来回答。
1.从“12”到“1”,指针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2.从“3”到“6”,指针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