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降糖食谱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xiy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1年至1976年,胡维勤教授一直是朱德委员长的保健医生。朱德委员长去世以后,他一直是华国锋主席的保健医生。在此期间,他还一直是外国领导人来华访问的保健医生,美国总统克林顿、布什等国家领导人来华的保健工作他都参与过。
  1971年12月,胡维勤教授担任朱德委员长的保健医生。当时,朱德委员长已经年过八旬,患糖尿病很多年。饮食上,胡维勤教授制订了明确的“降糖食谱”,主食是早晨一两米饭,中午二两,晚上还是一两。朱老总老是拿食谱开玩笑:“我解放前吃不饱,解放之后也还是吃不饱。”一般是早晨一根黄瓜,中午两个西红柿,晚上吃一两块“心里美”萝卜。至于青菜,经常换着样,每餐都要让朱老总吃一点。荤菜上,每周一次乳鸽,两次海参,三次鱼,半个月还有一顿甲鱼。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十分重要。每天早晨起来,朱德委员长第一件事情就是围着院子散步。一次散步,至少要走三里路。散完步,还要做操,是一种自创的体操。体操一共五组,包括颈部运动、上肢运动、腰部运动、腿部运动、整理运动。正因为如此,朱德委员长的糖尿病一直控制得很好。
  要说朱德委员长长寿的原因,心胸宽广是最重要的。朱德委员长的脾气好是出了名的,经历了无数的沧桑,他在晚年心态特别平和、豁达。“文革”开始后,有人在一些资料、展览中把“朱德的扁担”改成“林彪的扁担”。对这种视历史为儿戏的行径,朱德委员长身边的人都气得不行,他却很平静地说:“那时林彪是个连长,他也确实和战士们一起担过粮食上山的……”
其他文献
澳式以房养老  有一年圣诞节,小区邻居们聚会,来了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达斯汀和黛西。闲聊中得知,他俩竟是我们所居房屋的前房主。两年前,他们以72万澳元的价格卖掉此房,然后花30万在房价相对便宜的黄金海岸另购房屋。余下的钱,再加上他们多年积累的养老金,使他们在那块风景优美的异地过着从容、宽裕的晚年。之所以大老远赶回原住地参加派对,是因为想念老邻居:“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  在澳大利亚,因为迁
近年来物价翻番,但老妈精于计算,一家老小的生活被她打理得有条不紊、有滋有味。这得益于她一套独特而快乐的理财经。  有取有舍,每月供资保重点老妈曾开玩笑道,现在在都市里生活,除了空气和睡眠免费,早晨一起床就有人开始收钱,像宽带费、话费、有线电视费、水费、物业管理费、小车油钱、维护费等不胜枚举。费用虽千头万绪,但有几样是要确保的。一是要留出充足资金看病,每月固定抽出1000元做医疗专项资金。如果没人生
两人本是同事,相识在一个饭局上。饭局因何而起,他俩都早已不记得。唯一印在脑海里的是两句话,一句是茶仙不断重复的“以茶代酒”,一句是酒鬼总在念叨的“一醉方休”。  饭局散了,半醉半醒的人们悻悻而去,只留下酩酊然的酒鬼和零丁然的茶仙。茶仙一路踉踉跄跄地把酒鬼背回了家。第二天,酒鬼备了份茶礼,去茶仙家道谢。之后的若干年里,茶仙与酒鬼时常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只是杯中之物各有不同。  忽有一日,茶仙成了众多
“巴马”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如黛群山中,是瑶族自治县,国家级贫困县,世界第五大长寿乡。  许多在医学上已被宣判死刑的肿瘤患者,朝圣般地集聚于巴马盘阳河畔的坡月、平安、长寿等村并长住下来。这些并不“盛产”癌症的村落,成了除肿瘤医院外癌症患者密度最高的地区。另有一些来此养生之群体,他们被统称为“候鸟人”。  巴马,有没有生命奇迹?  “候鸟人”发明“巴马疗法”  鸡鸣声,开启了“候鸟人”以水为轴心的生
18年前,因突发风湿性心脏病,郑立华从三尺讲坛走进了医院病房,经过多年住院治疗,虽然控制住了病情,却落下了左半身偏瘫。  走进郑立华位于浙江省慈溪市的家中,只见窗明几净,丝毫不像家有久病之人的样子。客厅里一面墙,满满贴着景色各异的照片:桂林山水、俄罗斯红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悉尼歌剧院、法国埃菲尔铁塔、美国夏威夷……照片中的郑立华或坐轮椅,或拄拐杖,与在一侧相扶的老伴儿胡亚娣一起开心地笑着。  
补益正气能够抵御外邪,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要补,是不是要全面地进补呢?对此,中医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缺什么补什么,不缺就不要补”。  “补”是与“缺”相对应的,也就是“缺”时才需要“补”。我国自古以来的多种补方,都是针对缺与虚拟出的,因此有功效,有补益,有利于健康长寿。西医在补液、输液的时候也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缺什么输什么,缺盐了就补充盐,缺糖了就补充糖,因为这样才适合身体的实际需要。  不缺就不
我父亲的姑姑,我叫她姑奶奶。这位姑奶奶96岁了,身体好,精神好,生活能够自理,面容也显年轻,完全不像九十多的老人。  有人问姑奶奶有啥长寿秘诀,姑奶奶也说不出。她每天都要用手干梳头,用十个手指的指尖慢慢梳理自己的头发。  儿女们来向她倾诉家务事,请她老人家帮忙做个决断,姑奶奶也是一边听一边习惯性地给自己干梳头。梳理了一会儿头发,也不独断专决,只给儿女们讲个原则或道理,让儿女们看着去办。而每每姑奶奶
健康日记只需要简短的几行文字,写清以下三点就可以了:时间;人物;某些经历或者感受。  比如此刻,有位男子正在书房的灯光下,写着这样一篇日记:  2010年5月8日昨天晚上跟孩子怄气,气得一晚上没睡好,今早起来头有些木木的,右边肢体开始有些不听使唤了,说话也有点含糊不清。我谁也没理,也没去医院,一个人闷睡到晚上,一切又都恢复如常,没事了。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疑惑:如此简单琐碎的几行文字,究竟能有什
到底吃多少盐才合适呢?一般的标准是:南方人每人每天吃盐量在6克以内;北方人在7克以内;有高血压病的,不论南北都应在4克以内。很多人觉得把握不好每天的量,没法执行,有一个简单方法可能有点帮助:把自己家里的人口数乘以6克再乘以30天,就得出一个月用盐的克数,结果可能是一包盐,也可能是半包盐。然后做饭、腌肉、泡菜都从这些盐里取,这样用到月底,如果大致差不多,说明你很低盐,好好养了一月肾;如果提前吃完了,
2006年元旦刚过,我接到爸爸电话,妈妈在前一天夜里心脏病突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顿时感到天塌了。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却突然发现,做了一辈子老师、平时说话滔滔不绝的父亲好像快要痴呆了,多日都不说一句话,眼神也是呆呆的。而此时,九十多岁的姥姥正病倒在床上,她还不知道妈妈已经没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女婿带着九十多岁的丈母娘,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老公决定将老爸和姥姥带到北京一起生活。  当时,我们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