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高职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就业现状,分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对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7-0000-02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进步,我国的高职计算机教育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职学校的重要任务,当然这其中包含了机遇与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需求,高职学校必须做出相应的策略,已达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计算机基础是学习计算机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但是不同地区的学生对它有不同的基础,这就需要学校进行合理的规划,让学生都能够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
1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就业现状及其原因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就业也是不容乐观的,工厂、公司等对这一方面的人才需求是非常大的,真正学好这一专业的人才是不多的,所以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但是现在许多的计算机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岗位,而大多数的工厂、公司又招不到符合条件的人才。
这其中的原因是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脱节,学校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以及学校本身的教学措施落后。有些学生掌握不好计算机基础,进入企业工作的时候还需要补充这些最基础的知识,这就需要学校进行反思了。
2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2.1教学模式的改革
(1)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因材施教。由于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在不同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有所差异,在初入学时的基础也是参差不齐,如果不考虑这些情况进行所有学生一起教育,对有些学生来说有点吃力,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则浪费了时间。所以在初入学时,要进行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的要求来分出不同的班级,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避免学生一开始就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留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并且要求学生在这期间交上作业。任务中包含着下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分析并且解决问题。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增加对知识记忆的牢固性,理解的深刻性。设计任务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个人兴趣等的差异性,不能违背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基本原则,不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只起着辅助的作用,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控制学习的进度和时间,自由的选择要学习的知识,以求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最后使学生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3)现代化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投影仪等在现代的教育课堂上用的比较多,这使学生摆脱了课本的单一学习,也是老师摆脱了粉笔的困扰。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形象的展示课堂上所需要讲的内容,有电影、图片等。
2.2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建立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高职院校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与企业合作,有目的性的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的定向化。校企合作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与人才市场接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目前的校企合作在实践中的教学方式有订单式、顶岗实习式、交替学工式等多种类型。这些实践模式均可促进教学的发展,学生的全面进步。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教学方式,为了获得更多的人才,学校与企业都要积极的合作,共同克服难关。首先在学校的组织机构上,学校要全面配合,为校企合作建立办公室,由学校人员和企业领导共同坐镇,协商并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学校的教学方案、实习管理、教师的管理等都需要校企合作办公室进行统筹规划。其次,调动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强化实习基地建设,最后还有工学结合模式。
2.3实验教学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的安排中,要以实验为主,理论课的讲述为辅。实验教学是知识向能力过度的阶梯是实践最基础的教学方式,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实验教学的改革有以下措施:
(1)实验内容的编写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参与,按照不同的计算机专业,联合企业的生产操作流程,精心设计、优化实验的内容。细分实验课程,删减验证性的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去除落伍实验。
(2)加大投资,完善实验设备,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学校要为学生实验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它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所以,学校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完善实验室的设备,根据专业的不同和专业的特点,组建专业实验室,逐步进行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优化,引进先进的实验仪器,配置先进的大屏幕投影仪等等,。学生在设备齐全,功能先进的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能够进一步掌握前沿科技,提高自身能力。
(3)实验课由企业专业人员或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来担任,每个学生都要动手操作,增强动手能力,更加的熟悉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上,教师要一边讲述一边演示,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研究问题。
2.4强化师资队伍
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学校师资水平必须得到提高。师资水平的提高有多种措施:
(1)学校聘请企业中的优秀骨干技术人员来担任实践课的兼职教师或者招进某一专业的人才,来提高师资水平。企业中的骨干技术人员可以在学校里举办一系列的专题讲座,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方法技巧,及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也可以在学校里担任某些课程的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毕竟企业中的人员要比老师更加的熟悉在实际的应用中所需要哪些知识。这些都是平时的课程的参与,对于实验课来说,应该完全由企业中优秀的技术人员来担任,而且实验书的撰写,编辑也要企业的参与。
(2)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定期的对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核,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在课外补充知识,参加专业的辅导班,获得在社会上广泛认可的资格证书,增加自身的实力。学校也可以派遣教师到相应的企业中进行锻炼,参加各种企业培训,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强化师资队伍。教师通过训练,参加企业项目的开发和日常的生产活动,能够得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把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传授给学生,有利于提高综合教学质量。
2.5考核与评估方法的改革
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为1:1,所以实践课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应不低于百分之五十,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不在仅仅局限于书面的考试,要加强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学校要采取平时成绩与实践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后作业,课上回答问题情况等,实践成绩包括实验成绩,机考成绩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与老师对实验课的重视性,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计算机课程在不断地更新,这就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总结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它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革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耐心,坚持不懈才能够完成。
参考文献:
[1]黄秀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5:150.
[2]魏惠茹,李晓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4:267.
[3]赵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成功(教育),2011,6:99-100.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7-0000-02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进步,我国的高职计算机教育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职学校的重要任务,当然这其中包含了机遇与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需求,高职学校必须做出相应的策略,已达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计算机基础是学习计算机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但是不同地区的学生对它有不同的基础,这就需要学校进行合理的规划,让学生都能够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
1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就业现状及其原因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就业也是不容乐观的,工厂、公司等对这一方面的人才需求是非常大的,真正学好这一专业的人才是不多的,所以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但是现在许多的计算机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岗位,而大多数的工厂、公司又招不到符合条件的人才。
这其中的原因是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脱节,学校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以及学校本身的教学措施落后。有些学生掌握不好计算机基础,进入企业工作的时候还需要补充这些最基础的知识,这就需要学校进行反思了。
2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2.1教学模式的改革
(1)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因材施教。由于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在不同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有所差异,在初入学时的基础也是参差不齐,如果不考虑这些情况进行所有学生一起教育,对有些学生来说有点吃力,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则浪费了时间。所以在初入学时,要进行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的要求来分出不同的班级,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避免学生一开始就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留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并且要求学生在这期间交上作业。任务中包含着下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分析并且解决问题。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增加对知识记忆的牢固性,理解的深刻性。设计任务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个人兴趣等的差异性,不能违背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基本原则,不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只起着辅助的作用,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控制学习的进度和时间,自由的选择要学习的知识,以求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最后使学生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3)现代化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投影仪等在现代的教育课堂上用的比较多,这使学生摆脱了课本的单一学习,也是老师摆脱了粉笔的困扰。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形象的展示课堂上所需要讲的内容,有电影、图片等。
2.2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建立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高职院校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与企业合作,有目的性的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的定向化。校企合作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与人才市场接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目前的校企合作在实践中的教学方式有订单式、顶岗实习式、交替学工式等多种类型。这些实践模式均可促进教学的发展,学生的全面进步。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教学方式,为了获得更多的人才,学校与企业都要积极的合作,共同克服难关。首先在学校的组织机构上,学校要全面配合,为校企合作建立办公室,由学校人员和企业领导共同坐镇,协商并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学校的教学方案、实习管理、教师的管理等都需要校企合作办公室进行统筹规划。其次,调动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强化实习基地建设,最后还有工学结合模式。
2.3实验教学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的安排中,要以实验为主,理论课的讲述为辅。实验教学是知识向能力过度的阶梯是实践最基础的教学方式,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实验教学的改革有以下措施:
(1)实验内容的编写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参与,按照不同的计算机专业,联合企业的生产操作流程,精心设计、优化实验的内容。细分实验课程,删减验证性的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去除落伍实验。
(2)加大投资,完善实验设备,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学校要为学生实验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它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所以,学校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完善实验室的设备,根据专业的不同和专业的特点,组建专业实验室,逐步进行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优化,引进先进的实验仪器,配置先进的大屏幕投影仪等等,。学生在设备齐全,功能先进的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能够进一步掌握前沿科技,提高自身能力。
(3)实验课由企业专业人员或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来担任,每个学生都要动手操作,增强动手能力,更加的熟悉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上,教师要一边讲述一边演示,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研究问题。
2.4强化师资队伍
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学校师资水平必须得到提高。师资水平的提高有多种措施:
(1)学校聘请企业中的优秀骨干技术人员来担任实践课的兼职教师或者招进某一专业的人才,来提高师资水平。企业中的骨干技术人员可以在学校里举办一系列的专题讲座,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方法技巧,及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也可以在学校里担任某些课程的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毕竟企业中的人员要比老师更加的熟悉在实际的应用中所需要哪些知识。这些都是平时的课程的参与,对于实验课来说,应该完全由企业中优秀的技术人员来担任,而且实验书的撰写,编辑也要企业的参与。
(2)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定期的对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核,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在课外补充知识,参加专业的辅导班,获得在社会上广泛认可的资格证书,增加自身的实力。学校也可以派遣教师到相应的企业中进行锻炼,参加各种企业培训,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强化师资队伍。教师通过训练,参加企业项目的开发和日常的生产活动,能够得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把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传授给学生,有利于提高综合教学质量。
2.5考核与评估方法的改革
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为1:1,所以实践课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应不低于百分之五十,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不在仅仅局限于书面的考试,要加强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学校要采取平时成绩与实践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后作业,课上回答问题情况等,实践成绩包括实验成绩,机考成绩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与老师对实验课的重视性,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计算机课程在不断地更新,这就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总结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它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革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耐心,坚持不懈才能够完成。
参考文献:
[1]黄秀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5:150.
[2]魏惠茹,李晓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4:267.
[3]赵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成功(教育),2011,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