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生成人成才是学校教育追求的崇高目的。家访是教师了解家庭教育和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改进教育方法,完善教育手段的重要措施。明确家访的目的,选择家访的方法,确定家访的内容,指导家庭教育,是提高家校合作质量,增强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家访方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开学一段时间后,学习主动性降低,学习热情减弱,或是缺乏刻苦精神,或是观望中徘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之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培养良好品质,结合考试情况和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表现,很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必要的家访。
一、家访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
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家访是家校沟通的重要形式,是增强相互了解、增进彼此信任的有效手段,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必要的预约。随着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工作,一般是晚上休息的时间才回家或者休息日在家。教师可通过电话预约,或通过学生联系家长进行预约,并告诉家长家访的目的,使他们心里有所准备,为形成良好的沟通奠定基础。
2.确定沟通的内容。根据学生在校实际,探讨学生不足的原因,总结学生成功的因素。如教师可给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情况、学校设置的课程,学习前景,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表现。教师要向家长了解孩子的营养供给情况,了解孩子晚上的休息情况、在家表现、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还要向家长介绍如何在考试前夕给学生减压,让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沟通时要相互平等。教师切勿居高临下,对学生的优点要准确表达,不足要间接说明,避免伤害家长的自尊心,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
4.抓住重要契机进行家访。如在学生受到表彰后、考试总结后、学生受到大的挫折和犯了较大错误时都要及时进行家访。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家访能让教师和学生家长增强相互间的信任,减少相互间的一些误会和怨言,有助于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凝聚家庭和学校教育学生的合力,加快学生成长的步伐。
二、家访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家访能使教师切身体会学生在家的成长环境,增进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激发对学生的同情心,提高关爱学生的责任感,同时更能进一步增强教师在家长和学生心中的亲切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感激教师,从而促进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名学生因没有遵守课堂纪律,曾被我狠狠地批评过。看到我来家访,他显得十分紧张,害怕我向家长“告状”。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只字未提他偶尔在校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表扬他的优点和特长。家长听了十分高兴,仿佛看到了孩子成才的希望。孩子看到父母的殷切期待和真诚愿望,十分感动。我乘机鼓励他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看到他暗暗下决心的真切表情,我深深感到了适时对症的家访产生的教育力量。在轻松和谐的交谈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困惑、想法统统都讲给我听,家长也借此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改正了以前不当的教育方法。家访结束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送出大门口,并希望我经常到他家来。走近学生心理,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全面关心,时时处处,方方面面做他们的贴心人,能更容易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家访能引导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常常外出务工,少有机会教育孩子,他们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和责任全部寄托和推给学校,这是家校教育合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也是学校教育形成“短板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我们感受到,不同的家庭和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怎样做人和学习,这些孩子大多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自主性强,主动性高;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家长,虽然不能很好地指导孩子学习,但能够教给他们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往往没有大的偏差;而少数自身文化程度低且生活行为习惯不良的家长,大多对子女过度溺爱或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缺乏及时的教育,变相纵容了孩子坏习惯的形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才感到“不会管”和“管不了”的无奈,这些“问题”孩子,上学后往往难以适应学校生活,积累性的“问题”难以克制,如果教育方法不够对症,逐渐就沦落成了班上的“双差生”。
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结合家庭实际,耐心指出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不足,帮助他们注意言传身教,关注学生心理,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探讨教育方法,获得家长的积极认同,使他们明白了只有家长和教师积极配合、共同教育,才能加快孩子走向成功和健康发展的步伐。
家访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各方面的表现,挖掘出了学生本身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容易找到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重要的是交流了良好的教育方法,为加强家校的教育合力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教师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教育。
关键词:家访方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开学一段时间后,学习主动性降低,学习热情减弱,或是缺乏刻苦精神,或是观望中徘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之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培养良好品质,结合考试情况和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表现,很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必要的家访。
一、家访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
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家访是家校沟通的重要形式,是增强相互了解、增进彼此信任的有效手段,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必要的预约。随着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工作,一般是晚上休息的时间才回家或者休息日在家。教师可通过电话预约,或通过学生联系家长进行预约,并告诉家长家访的目的,使他们心里有所准备,为形成良好的沟通奠定基础。
2.确定沟通的内容。根据学生在校实际,探讨学生不足的原因,总结学生成功的因素。如教师可给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情况、学校设置的课程,学习前景,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表现。教师要向家长了解孩子的营养供给情况,了解孩子晚上的休息情况、在家表现、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还要向家长介绍如何在考试前夕给学生减压,让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沟通时要相互平等。教师切勿居高临下,对学生的优点要准确表达,不足要间接说明,避免伤害家长的自尊心,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
4.抓住重要契机进行家访。如在学生受到表彰后、考试总结后、学生受到大的挫折和犯了较大错误时都要及时进行家访。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家访能让教师和学生家长增强相互间的信任,减少相互间的一些误会和怨言,有助于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凝聚家庭和学校教育学生的合力,加快学生成长的步伐。
二、家访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家访能使教师切身体会学生在家的成长环境,增进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激发对学生的同情心,提高关爱学生的责任感,同时更能进一步增强教师在家长和学生心中的亲切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感激教师,从而促进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名学生因没有遵守课堂纪律,曾被我狠狠地批评过。看到我来家访,他显得十分紧张,害怕我向家长“告状”。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只字未提他偶尔在校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表扬他的优点和特长。家长听了十分高兴,仿佛看到了孩子成才的希望。孩子看到父母的殷切期待和真诚愿望,十分感动。我乘机鼓励他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看到他暗暗下决心的真切表情,我深深感到了适时对症的家访产生的教育力量。在轻松和谐的交谈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困惑、想法统统都讲给我听,家长也借此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改正了以前不当的教育方法。家访结束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送出大门口,并希望我经常到他家来。走近学生心理,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全面关心,时时处处,方方面面做他们的贴心人,能更容易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家访能引导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常常外出务工,少有机会教育孩子,他们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和责任全部寄托和推给学校,这是家校教育合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也是学校教育形成“短板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我们感受到,不同的家庭和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怎样做人和学习,这些孩子大多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自主性强,主动性高;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家长,虽然不能很好地指导孩子学习,但能够教给他们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往往没有大的偏差;而少数自身文化程度低且生活行为习惯不良的家长,大多对子女过度溺爱或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缺乏及时的教育,变相纵容了孩子坏习惯的形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才感到“不会管”和“管不了”的无奈,这些“问题”孩子,上学后往往难以适应学校生活,积累性的“问题”难以克制,如果教育方法不够对症,逐渐就沦落成了班上的“双差生”。
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结合家庭实际,耐心指出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不足,帮助他们注意言传身教,关注学生心理,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探讨教育方法,获得家长的积极认同,使他们明白了只有家长和教师积极配合、共同教育,才能加快孩子走向成功和健康发展的步伐。
家访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各方面的表现,挖掘出了学生本身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容易找到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重要的是交流了良好的教育方法,为加强家校的教育合力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教师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