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文关怀投入的多少、学科知识储备的厚薄、教学手段与方法运用的生熟、教育理念研究与实践的深浅等,是制约课堂能否充分展示其生命与生命碰撞、情感与情感交融之魅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活力课堂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学活力是活力课堂的原动力。
提高素质,找准切入点。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而不是“造物”。育人的关键是重视感知,培养社会人;重视能力、培养未来人;重视实践、培养生活人。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都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因此我们主张教师在活力课堂构建中全方位地磨炼自身综合素质,找准教学切入点,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课堂教学的需要。
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学习,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身边,知识不仅源于生活,更可服务于生活。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个整合资源的问题,而是将来能不能适应社会生存的问题;这既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更是幸福人生不可缺少的。
同时,教师应该从教材入手,挖掘德育资源,进行德育渗透。从课堂要素入手,以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科的浓厚兴趣影响学生,建立学生、教师、学科三者之间的和谐而亲近关系,从而形成美好的课堂氛围。从学生心理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兴趣、爱好,创设情境,推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情感人,调动学生激情。富有智慧的老师善于运用自己的感情投入,以情煽情,以情致理,以趣激情。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温暖帮助中,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热血在沸腾,感情在奔放,这样学生才会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吉尔·哈德斐尔德《课堂活力》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意识:课堂活动过程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掌握过程,同时是教师和学生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情储备,将自信、微笑、尊重、激励带进课堂。
多方整合,挖掘资源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一定要着眼于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又要促进它的进一步开发与整合,使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被充分挖掘。要合理利用校内与校外、自然与社会、文字与实物等资源,在注意资源的多质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同一资源在不同的课程中的不同作用与价值,发挥同一资源在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中的不同作用与价值。
我们应该从社会资源、生活资源、媒体资源等的整合上做好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将生活事例整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教学素材。
一堂课是否带足隐性的资源决定了课堂的精气神的有无,这也就是名师优质课的魅力所在。而隐性的资源不可能轻易地获得,需要我们经年累月,有意识积累,经常的学习提升和资源准备。这要求我们的老师们,每一堂课都必须带着体力、智力、爱心、个性化的思考,带着平日的学习与体悟、反思与自省,进入课堂,投入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就必然是活力四射的课堂。
评价助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课堂教学设计的预设中应充分准备鼓励点,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以情染情,以境动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相宜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情与理的统一。
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技能的测查,针对不同学科的训练重点,每学期开展一些实践能力测查活动。正确地实施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更新观念,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课堂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舞台,更是师生间、生生间平等沟通、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展示自身风采与魅力的场所。诚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育人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教学目的,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认同每一个人的价值,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发展每一个人的独立人格和个性,满足每一个人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课堂生活成为人生幸福的回忆。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福水小学)
责任编辑:甘 甜
提高素质,找准切入点。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而不是“造物”。育人的关键是重视感知,培养社会人;重视能力、培养未来人;重视实践、培养生活人。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都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因此我们主张教师在活力课堂构建中全方位地磨炼自身综合素质,找准教学切入点,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课堂教学的需要。
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学习,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身边,知识不仅源于生活,更可服务于生活。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个整合资源的问题,而是将来能不能适应社会生存的问题;这既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更是幸福人生不可缺少的。
同时,教师应该从教材入手,挖掘德育资源,进行德育渗透。从课堂要素入手,以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科的浓厚兴趣影响学生,建立学生、教师、学科三者之间的和谐而亲近关系,从而形成美好的课堂氛围。从学生心理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兴趣、爱好,创设情境,推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情感人,调动学生激情。富有智慧的老师善于运用自己的感情投入,以情煽情,以情致理,以趣激情。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温暖帮助中,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热血在沸腾,感情在奔放,这样学生才会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吉尔·哈德斐尔德《课堂活力》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意识:课堂活动过程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掌握过程,同时是教师和学生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情储备,将自信、微笑、尊重、激励带进课堂。
多方整合,挖掘资源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一定要着眼于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又要促进它的进一步开发与整合,使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被充分挖掘。要合理利用校内与校外、自然与社会、文字与实物等资源,在注意资源的多质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同一资源在不同的课程中的不同作用与价值,发挥同一资源在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中的不同作用与价值。
我们应该从社会资源、生活资源、媒体资源等的整合上做好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将生活事例整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教学素材。
一堂课是否带足隐性的资源决定了课堂的精气神的有无,这也就是名师优质课的魅力所在。而隐性的资源不可能轻易地获得,需要我们经年累月,有意识积累,经常的学习提升和资源准备。这要求我们的老师们,每一堂课都必须带着体力、智力、爱心、个性化的思考,带着平日的学习与体悟、反思与自省,进入课堂,投入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就必然是活力四射的课堂。
评价助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课堂教学设计的预设中应充分准备鼓励点,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以情染情,以境动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相宜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情与理的统一。
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技能的测查,针对不同学科的训练重点,每学期开展一些实践能力测查活动。正确地实施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更新观念,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课堂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舞台,更是师生间、生生间平等沟通、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展示自身风采与魅力的场所。诚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育人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教学目的,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认同每一个人的价值,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发展每一个人的独立人格和个性,满足每一个人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课堂生活成为人生幸福的回忆。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福水小学)
责任编辑:甘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