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如何教呢?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 改革
1.从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有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个个达标,人人过关,而事实上并不可能都过关,学生做同样的练习、同样的作业,采用统一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类似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新课程要求我们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2.在教学中全面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想像力比小学生想象有所发展,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并且想象趨于现实化与创造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给予学生进行自我的研究与集体的讨论,发展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使其具有他们自己的独创性,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个阶段初中生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外露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研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即兴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多表扬少批评。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3.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正是教学产生效果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而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等。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对这些直观形象的图片更感兴趣,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学生对多媒体上课很感兴趣,因此利用这些工具辅助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幻灯、投影等多媒体的运用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互联网则更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简捷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往往还会有些学生会主动问老师这些多媒体如何制作,如果能适时培养他们制作多媒体,这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具有更大的透彻性。
5.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已成为当代推动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公民不可或缺的文化素养。新课程大大提升了“数学应用”的地位,《课程标准》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总体目标之一。而数学教学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6.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需要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将现实问题理论化,通过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由只注重期末成绩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现代基础教育评价观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一系列改革理念与措施中,评价问题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改革的理念和方法能否真正落实的重要体现。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都应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评价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有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等,从而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接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 改革
1.从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有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个个达标,人人过关,而事实上并不可能都过关,学生做同样的练习、同样的作业,采用统一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类似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新课程要求我们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2.在教学中全面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想像力比小学生想象有所发展,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并且想象趨于现实化与创造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给予学生进行自我的研究与集体的讨论,发展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使其具有他们自己的独创性,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个阶段初中生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外露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研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即兴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多表扬少批评。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3.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正是教学产生效果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而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等。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对这些直观形象的图片更感兴趣,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学生对多媒体上课很感兴趣,因此利用这些工具辅助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幻灯、投影等多媒体的运用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互联网则更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简捷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往往还会有些学生会主动问老师这些多媒体如何制作,如果能适时培养他们制作多媒体,这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具有更大的透彻性。
5.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已成为当代推动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公民不可或缺的文化素养。新课程大大提升了“数学应用”的地位,《课程标准》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总体目标之一。而数学教学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6.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需要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将现实问题理论化,通过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由只注重期末成绩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现代基础教育评价观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一系列改革理念与措施中,评价问题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改革的理念和方法能否真正落实的重要体现。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都应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评价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有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等,从而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接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