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傳度:20000000+
消息称,“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公布:国家标准的粮食酿造酱油有国家标准代码,酿造酱油代码为 GB18186。凡没有这个代码的酱油,都是化学黑焦糖勾兑产品,食用后使人患上肝癌!市场上所有酱油,不管是哪些名牌,只要没有这个代码一律不要购买!赶快转告亲友不要买,买了也要扔掉,看看你吃过这类有毒的产品吗?”快转发给你身边的亲朋好友!
近年来每隔一段时间,“酱油致癌”的传言就要在网上火一把,让不少人看着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谈酱油色变”,“酱油致癌”到底有没有依据呢?
主持/何 丽
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曾有记者致电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答复是:从未发布过与网传消息相似的公告或新闻。
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局于200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酿造酱油》介绍,酿造酱油是以大豆、脱脂大豆、小麦、小麦粉或麸皮为原料,使用符合标准的酿造用水、食用盐、食品添加剂,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符合标准的酿造酱油才能标注“GB18186”。
市场上大部分酱油在产品标准号一栏都标有“GB18186”代码,并注明“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而货架上部分未标注“GB18186”代码的酱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进口酱油,还有一些酱油标注了“SB10336”代码或者是企业自己的生产标准代码。“SB10336”是配制酱油的商业行业标准。根据标准,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其中酿造酱油的含量不得少于50%。市场上不少饺子酱油、海鲜酱油、老抽都属于配制酱油。简而言之,配制酱油的主要原料还是酿造酱油,只是出于改变风味、降低成本等需求,多了一些其他加工工序和添加剂。符合“SB10336”标准的配制酱油,是可以安全食用的酱油。
标注企业生产标准代码的酱油也是安全的,按照我国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允许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而这个企业标准必须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且必须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至于进口酿造酱油,它们不使用我国的国家标准,因此也不会标识“GB1818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以超市里买得到的进口酱油也是安全的。
市场上各种口味的酱油层出不穷,但其本质都没有改变,只不过添加了更多的鲜味物质。购买酱油时不要被各种好听的名称蒙蔽了双眼。建议买“原味”的、等级高的酱油就行,烹饪时要少量使用。比如大部分海鲜酱油中都没有所谓的海鲜成分,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干贝成分,真正起到提鲜调味作用的是一些增鲜的琥珀酸二钠等食品添加剂。菌菇酱油的主要成分还是普通酱油中的谷氨酸钠(味精主要成分)、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等,只不过添加了少量菌菇提取物等。为了增加鲜味,一些企业会把味精添加到酱油中,以增加氨基酸液氮含量,提升酱油等级。
超市中的儿童酱油产品钠含量并不低。有些儿童酱油还会打着补充氨基酸的旗号,事实上,酱油是由大豆、小麦等制成,原料中的蛋白质在发酵分解过程中都会产生氨基酸,只要是酱油都含氨基酸。而一些酱油产品号称补锌、补硒,但实际含量很少,若为了所谓的健康目的长期吃,只会让孩子养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因此,儿童酱油不仅完全是营销噱头,而且对于孩子的健康有害无益。
总之,买酱油别迷信那些花里胡哨的广告语,买最普通的就行。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酱油品质越高,鲜味也就会越浓。
根据这个指标,酱油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
合格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
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能达到0.8克/100毫升以上。
因此,在挑选酱油的时候,一定要看看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尽量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
当然,酿造酱油 PK 配制酱油,还是酿造酱油更好一些!
成品酱油的标签上,必须标注“佐餐酱油”或“烹饪酱油”。
佐餐酱油: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凉拌等。所以卫生质量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会危害健康。
烹调酱油:适合烹调菜肴(如做红烧肉),加热后再食用(等于消毒),故其卫生指标要求低一些。
也就是说,佐餐酱油比烹调酱油卫生指标要求更严格!用“佐餐”酱油烹调菜肴可以,而用“烹调”酱油直接凉拌或蘸食则不可取。
消息称,“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公布:国家标准的粮食酿造酱油有国家标准代码,酿造酱油代码为 GB18186。凡没有这个代码的酱油,都是化学黑焦糖勾兑产品,食用后使人患上肝癌!市场上所有酱油,不管是哪些名牌,只要没有这个代码一律不要购买!赶快转告亲友不要买,买了也要扔掉,看看你吃过这类有毒的产品吗?”快转发给你身边的亲朋好友!
近年来每隔一段时间,“酱油致癌”的传言就要在网上火一把,让不少人看着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谈酱油色变”,“酱油致癌”到底有没有依据呢?
大咖来辟谣
主持/何 丽
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曾有记者致电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答复是:从未发布过与网传消息相似的公告或新闻。
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局于200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酿造酱油》介绍,酿造酱油是以大豆、脱脂大豆、小麦、小麦粉或麸皮为原料,使用符合标准的酿造用水、食用盐、食品添加剂,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符合标准的酿造酱油才能标注“GB18186”。
市场上大部分酱油在产品标准号一栏都标有“GB18186”代码,并注明“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而货架上部分未标注“GB18186”代码的酱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进口酱油,还有一些酱油标注了“SB10336”代码或者是企业自己的生产标准代码。“SB10336”是配制酱油的商业行业标准。根据标准,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其中酿造酱油的含量不得少于50%。市场上不少饺子酱油、海鲜酱油、老抽都属于配制酱油。简而言之,配制酱油的主要原料还是酿造酱油,只是出于改变风味、降低成本等需求,多了一些其他加工工序和添加剂。符合“SB10336”标准的配制酱油,是可以安全食用的酱油。
标注企业生产标准代码的酱油也是安全的,按照我国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允许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而这个企业标准必须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且必须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至于进口酿造酱油,它们不使用我国的国家标准,因此也不会标识“GB1818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以超市里买得到的进口酱油也是安全的。
市场上各种口味的酱油层出不穷,但其本质都没有改变,只不过添加了更多的鲜味物质。购买酱油时不要被各种好听的名称蒙蔽了双眼。建议买“原味”的、等级高的酱油就行,烹饪时要少量使用。比如大部分海鲜酱油中都没有所谓的海鲜成分,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干贝成分,真正起到提鲜调味作用的是一些增鲜的琥珀酸二钠等食品添加剂。菌菇酱油的主要成分还是普通酱油中的谷氨酸钠(味精主要成分)、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等,只不过添加了少量菌菇提取物等。为了增加鲜味,一些企业会把味精添加到酱油中,以增加氨基酸液氮含量,提升酱油等级。
超市中的儿童酱油产品钠含量并不低。有些儿童酱油还会打着补充氨基酸的旗号,事实上,酱油是由大豆、小麦等制成,原料中的蛋白质在发酵分解过程中都会产生氨基酸,只要是酱油都含氨基酸。而一些酱油产品号称补锌、补硒,但实际含量很少,若为了所谓的健康目的长期吃,只会让孩子养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因此,儿童酱油不仅完全是营销噱头,而且对于孩子的健康有害无益。
总之,买酱油别迷信那些花里胡哨的广告语,买最普通的就行。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酱油品质越高,鲜味也就会越浓。
根据这个指标,酱油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
合格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
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能达到0.8克/100毫升以上。
因此,在挑选酱油的时候,一定要看看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尽量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
当然,酿造酱油 PK 配制酱油,还是酿造酱油更好一些!
成品酱油的标签上,必须标注“佐餐酱油”或“烹饪酱油”。
佐餐酱油: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凉拌等。所以卫生质量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会危害健康。
烹调酱油:适合烹调菜肴(如做红烧肉),加热后再食用(等于消毒),故其卫生指标要求低一些。
也就是说,佐餐酱油比烹调酱油卫生指标要求更严格!用“佐餐”酱油烹调菜肴可以,而用“烹调”酱油直接凉拌或蘸食则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