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大国之间的科技和经济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发展,因此教育在国家竞争中起着关键作用。高中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所接受的知识将影响他们的终身学习。物理作为高中学习的主要学科之一,在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质量 教学问题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83
一、高中物理教学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颠倒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物理把教学视为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整合资源,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观念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将教师视为单一影响教学效果的主体。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和教学理念的革新,越来越多教师和教育家开始意识到学生并不是机械地接受教师所学的知识,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已有学习思维和知识基础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加工,再存入自己的大脑。因此,学生成绩之间才会有分化和差别。长期以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颠倒,在课堂中,教师掌握所有的主动权,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这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病。
(二)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兴趣不足
物理课堂历来给人以枯燥、沉闷的印象。本质上而言,两方面因素造成了物理课堂缺乏活力:第一点是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不关注学生心理和动态;第二点是物理知识较为抽象,缺乏直观的感触,学生难以理解和背诵。就物理知识本身而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的定律和法则是十分抽象的,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较好地认识感性材料和直观形象,但是对于缺乏感性材料基础的物理知识来说,学生无法从自我经验和已经存在的知识中掌握物理知识,造成了物理学习难度较高。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做题,千篇一律的教学很难长期吸引学生,造成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缺乏兴趣。
(三)教学缺乏具体情境,学生迁移能力弱
物理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和思维,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定律。然而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具体情景,讲解知识点和定律时,拘泥于课本,很少结合实际生活或者具体应用讲解,因此学生很难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具体应用联系起来,知识迁移能力弱,缺乏对物理知识的基本应用。同时,长期的模板式教学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削弱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热情,阻碍了学生的终身学习。
二、教学提高方法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指在教学中,所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材、教室等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应当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弃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逐渐向更为先进的教育方法转变。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和发挥主体地位,激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具体分析而言,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体现有以下三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水平;第二,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反应,并及时调整课堂节奏;第三,教师乐于和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高中学生活泼聪敏,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有趣的事物,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够高,他们能够积累感性材料,但是很难从感性材料中抽象出规律。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配合生活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素材,逐步达到质的飞跃。
同时,教师应当将课堂设计的丰富有趣,不要一味拘泥于书本,可以适当补充前沿物理知识和趣味物理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在教师在做教案时,提前预设学生的反应,在课堂讲解中,分清重难点的主次关系。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课堂真实反应,及时调整课堂节奏,采取重复或者举例解释等方式阐释知识点。例如,在讲解物理的速度和加速时,教师可以借用视频或者实验的方法来深入解释速度公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还要秉持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中,学生能力有差别,教师不应当过多的批评,而应该采取鼓励策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优化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课堂活动是构成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物理课堂上,活动主要分为两类:实验和讨论。实验是检验物理定律和推导物理知识的主要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良好的实验设计会最大限度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堂实验。实验前,教师应当结合学校器材数量,注意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写出书面的实验设计方案,方便调整和优化。在实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分组,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观察学生的活动进程。在实验后,教师要检验实验结果,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另一个方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讨论中,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一定的生活现象做出一般性假设,然后与团队里的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和验证这个一般性假设,并得出最后的结论。虽然学生会在讨论中犯错,但是讨论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认知能力。
同时,讨论集思广益,让学生产生思想的碰撞,展现个人能力,发掘个人特长。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时,教师可以设置讨论话题“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吗?那么声音在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时,哪个速度最快?”这个问题并不会太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氛围更加活泼。
(三)创设具体情境,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学以致用是所有学科的最终目的,然而,由于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制约,学生所记住的知识往往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当今社会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学生的能力发起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应当关注社会发展,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仅是书面的,也是实用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具体的情景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加强学生体验度,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而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一定有情绪色彩、具体形象的场景。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多举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然后与学生一起探索解决的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教授电学时,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模型制作。
综上所述,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态度和方法上进行转变,物理课堂应当适应时代形势,培养实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质量 教学问题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83
一、高中物理教学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颠倒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物理把教学视为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整合资源,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观念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将教师视为单一影响教学效果的主体。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和教学理念的革新,越来越多教师和教育家开始意识到学生并不是机械地接受教师所学的知识,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已有学习思维和知识基础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加工,再存入自己的大脑。因此,学生成绩之间才会有分化和差别。长期以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颠倒,在课堂中,教师掌握所有的主动权,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这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病。
(二)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兴趣不足
物理课堂历来给人以枯燥、沉闷的印象。本质上而言,两方面因素造成了物理课堂缺乏活力:第一点是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不关注学生心理和动态;第二点是物理知识较为抽象,缺乏直观的感触,学生难以理解和背诵。就物理知识本身而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的定律和法则是十分抽象的,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较好地认识感性材料和直观形象,但是对于缺乏感性材料基础的物理知识来说,学生无法从自我经验和已经存在的知识中掌握物理知识,造成了物理学习难度较高。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做题,千篇一律的教学很难长期吸引学生,造成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缺乏兴趣。
(三)教学缺乏具体情境,学生迁移能力弱
物理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和思维,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定律。然而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具体情景,讲解知识点和定律时,拘泥于课本,很少结合实际生活或者具体应用讲解,因此学生很难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具体应用联系起来,知识迁移能力弱,缺乏对物理知识的基本应用。同时,长期的模板式教学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削弱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热情,阻碍了学生的终身学习。
二、教学提高方法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指在教学中,所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材、教室等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应当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弃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逐渐向更为先进的教育方法转变。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和发挥主体地位,激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具体分析而言,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体现有以下三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水平;第二,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反应,并及时调整课堂节奏;第三,教师乐于和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高中学生活泼聪敏,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有趣的事物,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够高,他们能够积累感性材料,但是很难从感性材料中抽象出规律。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配合生活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素材,逐步达到质的飞跃。
同时,教师应当将课堂设计的丰富有趣,不要一味拘泥于书本,可以适当补充前沿物理知识和趣味物理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在教师在做教案时,提前预设学生的反应,在课堂讲解中,分清重难点的主次关系。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课堂真实反应,及时调整课堂节奏,采取重复或者举例解释等方式阐释知识点。例如,在讲解物理的速度和加速时,教师可以借用视频或者实验的方法来深入解释速度公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还要秉持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中,学生能力有差别,教师不应当过多的批评,而应该采取鼓励策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优化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课堂活动是构成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物理课堂上,活动主要分为两类:实验和讨论。实验是检验物理定律和推导物理知识的主要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良好的实验设计会最大限度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堂实验。实验前,教师应当结合学校器材数量,注意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写出书面的实验设计方案,方便调整和优化。在实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分组,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观察学生的活动进程。在实验后,教师要检验实验结果,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另一个方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讨论中,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一定的生活现象做出一般性假设,然后与团队里的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和验证这个一般性假设,并得出最后的结论。虽然学生会在讨论中犯错,但是讨论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认知能力。
同时,讨论集思广益,让学生产生思想的碰撞,展现个人能力,发掘个人特长。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时,教师可以设置讨论话题“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吗?那么声音在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时,哪个速度最快?”这个问题并不会太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氛围更加活泼。
(三)创设具体情境,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学以致用是所有学科的最终目的,然而,由于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制约,学生所记住的知识往往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当今社会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学生的能力发起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应当关注社会发展,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仅是书面的,也是实用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具体的情景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加强学生体验度,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而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一定有情绪色彩、具体形象的场景。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多举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然后与学生一起探索解决的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教授电学时,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模型制作。
综上所述,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态度和方法上进行转变,物理课堂应当适应时代形势,培养实用型和研究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