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基础教育改革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d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藤田教授在《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一书中重点分析了日本“校园暴力”“学校周五日制”和“设立一贯制中学”等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改革的举措及效果进行反思。本文旨在明确藤氏观点对日本教育改革的认识,并探寻藤氏观点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一、藤式观点对日本教育改革的认识
  根据藤式观点,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有三个:其一,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学校存在的典型问题(频繁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学生厌学和逃学等);其二,公众对日本学校教育模式及存在问题的批判;其三,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对教育领域的冲击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针对日本教育存在的问题,日本国内不仅出现了强烈的教育改革的呼声,更有一系列的教育政策与举措。对此,藤田教授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并表达了独到的观点。
  关于“校园暴力”等问题的成因,日本国内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划一、僵硬的学校教育模式所致。而藤田教授认为:划一、僵硬的学校教育模式由来已久,而校园暴力等问题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愈演愈烈,基于此,导致校园暴力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二战后,日本偏高的升学率(高达90%以上)使高中教育成为准义务教育。然而,在准义务教育的背景下,高中之间依旧存在等级差别。于是,学生被放到结构等级中,他们的愤怒之情和厌恶之感自然呼之欲出。
  关于“学校周五日制改革”这一问题,藤田教授以一项调查结果为依据指出:学校周五日制改革带来了消极后果。具体有两点。其一,在两天的休息时间内,学生主要把时间用于休息,因此,他们不仅没有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自然体验和活动体验,更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二,学校周五日制只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工作日内更加繁忙。
  关于取消初中升高中入学考试,设立一贯制中学的问题,藤田教授认为:一贯制学校会导致两极分化,影响教育公平。
  二、藤式观点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1.尊重不同观点
  的确,日本的教育改革举措确实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藤田教授的观点也确实有一定道理,可见,任何教育政策与措施的出台都不可能被所有人认同,因此,对教育政策与措施有不同观点是正常现象。所以,在教育改革中,应尊重不同的观点,这是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2.善于识理、反思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可借鉴藤田教授识理、反思的方式,探讨三个问题。
  (1)理性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会借鉴许多国外先进的理论,因此,必须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能食洋不化,盲目追随。正如藤田教授针对“一贯制中学”这一问题所指出的:这种一定要进行改革的做法,就好像在沙漠中一个口渴的人不顾旁人的劝说,径直奔向海市蜃楼一样。我们知道,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以“追求卓越”为口号的教育改革,强调“卓越”的个性、自由和选择等。随后,日本开展的教育改革便是对美国教育理论的盲目追随,最终导致日本教育改革的艰难推进。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须理性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也就是吸收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的教育理论,改善具有一定适用性的理论,摒弃无用的理论。
  (2)改革需要充满自信
  藤田教授针对“学校周五日制改革”这一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日本社会充斥着对教育的不信任,只要学校教育出现问题,社会上便会出现“学校教育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等不良舆论,这对教育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我们应明确:我国的基础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所以,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时,应充满自信地从民族传统的根基出发,构建基础教育发展的蓝图。
  (3)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藤田教授在谈及“跳级制”这一问题时指出:从较早阶段就开始为某些特定领域中所需的专业人才设置特别途径(“跳级制”)的做法,对那些在这种领域中顺利开拓人生的人来说可能合适,但也会让那些无法适应的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可见,基础教育改革既不能采用统一的规范,也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而应根据差异,落实有针对性和倾向性的政策,正如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就是坚持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以保障课程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从而确保改革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张东娇,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师:随着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学校文化越来越显性化,您是如何看待学校文化的?  张东娇: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式的总和,包括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为了和中小学校教育实践进一步对接,我们把精神文化叫作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构成学校的办学实践体系,并将学校文化分
一、“我要一个人唱歌”:新课改的目标定位  2012年,12岁的山东男孩马子跃在干爹陈超的陪伴下走上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舞台上的他有些紧张,紧紧地握着干爹的手,讲话时略带羞涩。陈超告诉大家,他是马子跃唱歌天赋的发现者,今天是来陪小跃跃唱歌的,因为他一个人唱歌紧张,所以自己在旁边帮衬一下。父子俩一起演唱了《传奇》,当马子跃开口唱出第一句,评委和观众都震惊了,因为他的声音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不过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2008年4月,山东省莒县闫庄中心初中课改领导小组在整合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和校本教研成果的基础上,创建了“引情导学——合作探究——展示提高”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该教学模式日趋成熟,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确立了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并逐步完成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引
目前,我国教育到了从数量发展到质量提高的转折点。今天的教育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成绩不小,问题不少”。教育最大的问题和重点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而不公平的原因是质量不均衡,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区域、城乡、城市之间的教育都不均衡,虽然现在取消了重点校,但在老百姓心中还是有这种观念,这主要源于教育治理的不均衡。  教育公平靠政府解决,教育质量要靠学校来解决。小学人均经费北京是1万多元
有些人以为宣称“道德是必要的”,便是道德;事实上他们只相信一件事:那便是警察是必要的。  ——尼采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是尼采以散文诗的形式写的哲学著作,集中了尼采主要的思想。查拉斯图拉是书中的主人公,他是公元前7世纪左右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家和预言家,尼采借用这个形象来表示对于未来时代——超人时代的预言。  尼采借查拉斯图拉之口宣布:上帝死了!是人们的怜悯和软弱杀死了他。上帝不过是人造的疯狂
近年来每逢教师节之际,有关教师地位的问题都会引发公众的热烈讨论。这表明,教师地位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2013年10月8日国内数家门户网站(如腾讯、网易等)几乎同时在“教育”栏目的显著位置转发了标题为《21国教师地位调查:中国100分居首以色列垫底》的新闻。报道一出,众皆哗然。大量网友立即强烈质疑该结论的可靠性。10月9日,《新华日报》在调查了若干名教师的自我感觉后,指责“洋调查”不“接地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2016年9月28日,恰逢“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7周年纪念日,由北京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海淀区人民政府
编者按  2015年4月30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宣布北京市16区县一次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督导评估。据统计,2014年北京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2.26%,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77.64%。2015年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现象。督导检查结果显示,16个区县的居民对本区义务教育满意度均达85%以上。北京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在促进首都义务
道德与公益、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国际理解、一年级融合课程、六年级毕业课程……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绝大多数的学校面临着“对课程进行深度整合、全面规划与系统设计,以使之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的挑战之时,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已通过颇具特色的课程统整,建构起丰富多彩的“6–2–6”课程模型,不但高度凸显出儿童立场,还深度融合各种资源。这一对课程体系进行
本刊讯 2016年4月15日,为期两天的“2016全国翻转课堂实战观摩暨教育均衡大会”在山东肥城完满落幕。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等应邀出席并进行了讲座,来自全国各地的局长、校长及中小学教师近千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大会围绕如何实现翻转课堂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话题进行研讨,专家学者、校长及一线教师纷纷谏言献策,在理论与实践上给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信息化的教育盛宴。大会还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