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语言顺应性阐释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r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学作品具有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特性。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原作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根据语境作出动态顺应,从而构建译文的审美意象。本文在阐述了顺应理论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顺应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顺应过程,着重突出了语言顺应性所涉及的两个方面,即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
  [关键词] 语言顺应论 文学翻译 语境 语言结构
  
  文学作品具有形象性,艺术性,体现着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具有能够引人入胜的艺术意境。“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性翻译,其主要以传达情感和美为目的,即运用语言的艺术来表达情感,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等的翻译。”[1] 于是,“文学翻译就要求译者在传译过程中不仅要致力传达源语中的语义信息,而且更要着力再现源语中的审美价值”。[2] 因此, 文学翻译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行为。比利时语用学家 Jef Verschueren 在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一书中, 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考察语言的使用,本文在阐述了顺应理论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顺应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顺应过程,着重突出了语言顺应性所涉及的两个方面,即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
  
  一.关于语言顺应论
  
  Verschueren 认为,语言使用实际上是人们不断地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语言选择由语言使用的三大特点作为前提组成,即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变异性使语言选择成为可能,并决定选择必须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协商性排除语言的机械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富有弹性;顺应性使人们通过协商和选择,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3]
  语言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特征,它涉及四个方面: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动态和顺应过程中对语言选择的意识程度[3](P69)。Verschueren 认为,在语言使用中,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相顺应。语境可分为两大类,即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语言语境指上下文,包括语言的连贯﹑语段关系﹑话语顺次等。交际语境包括交际者﹑物理世界,如时间﹑空间﹑外貌﹑体语等;社会文化世界,指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人际关系等;心理世界,如认知及情感因素等[3]
  
  二.文学翻译中的语言顺应性阐释
  
  1.顺应理论和文学作品翻译的关系
  根据语言顺应论,要使用语言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语言选择;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相顺应;只有语言选择得当,才能达到语言使用的预期目的和效果[4]。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语境中进行语言选择,并根据语境等因素作出动态顺应的过程。语言的顺应性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需要[5]
  而翻译本质上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6]。文学作品翻译要求译者在原作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以想象力为桥梁,根据语境作出动态顺应,从而构建译文的审美意象。
  2.译语顺应语言使用的语境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交际语境,而交际语境又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在特定的语境下,译语要体现符合文化与时空因素,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再现原语信息。下面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中的一段原文和两段不同的译文。
  原文:The grey-brown land swarmed with life. Kangaroos in flocks of thousands streamed leaping through the trees, taking fences in their stride, utterly lovely in their grace and freedom and numbers; emus built their nests in the middle of the grassy plain and stalked like giants about their territorial boundaries, taking fright at anything strange and running fleeter than horses away from their dark-green, football-sized eggs; termites built rusty towers like miniature skyscrapers; huge ants with a savage bite poured in rivers down mounded holes in the ground.[7]
  旧译文: 灰褐色的大地充满了生气,成千上万头袋鼠成群结队地跳跃着穿过树林。它们迈着跳跃的步子,踏着极可爱的温雅自由的节拍。鸸鹋在莽莽草原中筑巢,象巨人在它们领土的边界上高视阔步地巡游。一碰到什么特殊情况,就马上惊得从暗绿色的,有足球那么大小的蛋上跳起来,以比马还快的速度飞跳。白蚁们建造着象摩天大楼似的腐臭的塔楼,有着巨齿的蚂蚁聚集在河流下游,在那里的泥地上营造蚁穴。[8]
  新译文:灰褐色的大地上,生机勃勃。成群结队的袋鼠蹦蹦跳跳,络绎不绝地穿过树林,不费吹灰之力地越过篱栅;它们那种优雅健美,自由自在之态以及数量之多,使人心旷神怡。鸸鹋在平展展的草地中筑巢,像巨人一样在它们领地里高视阔步;任何陌生的东西都会使它们大吃一惊,一溜烟地从它们那深绿色的,足球大小的蛋旁飞跳而去,比马还跑得快。白蚁构筑的棕色的蚁(土冢)象是小小的摩天大楼;咬齿凶猛的巨蚁源源不断地顺河而下,在地下营造洞穴。[9]
  原文描述了克利里一家初到澳大利亚时,对澳大利亚荒蛮广漠的风光的印象,颇有苍凉悲壮之美。首先,除旧译中把 “rusty”一词译成“腐臭的”而产生误译以外,新旧两种译本都能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著的精神风貌。“rusty”一词有“生锈了的”,“锈色的”含义,新译中译成“棕色的”,比较合适,与澳大利亚广阔草原的风光相辅相成,连为一体。比较新旧两个译本,新译本中用了“生机勃勃”“蹦蹦跳跳”“络绎不绝”“自由自在”“心旷神怡”等四字词,表现了在澳洲这片充满奇趣的大地上,广阔的草原,充满原始灵气的天然风光,给人一种神秘的美感与震撼力,从而增强了文学表现力与意境美。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知,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语言根植于社会自然环境。各个民族﹑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多姿多彩的,有大陆﹑海洋﹑山川﹑森林﹑沙漠﹑岛屿…… 有热带﹑寒带…… 因而各种语言便被赋予了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色彩,被镀上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的印记。”[10]
  新译文由于顺应了特定的语境,从而使文学作品达到理想的审美效果。
  3. 译语语言顺应原语语言结构
  语言结构顺应,指顺应涉及各语言层次及语言结构原则。在文学翻译中,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有着较强的韵律形式,有其独特的诗学和翻译理论。“诗歌是文学的灵魂,是最精练的艺术形式;诗歌的主要特征有: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练鲜明;韵律和谐,节奏鲜明。”[10]因此,翻译诗歌,光传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顺应原作的感情、韵味、意境的风格,以及韵律形式。下面我们比较唐诗的名篇《春晓》的两个英译本。
  原文如下: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0]
  译文1 One morning in Spring( 翁显良译 )
  Late! This spring morning as I awake I know. All round me the birds are crying, crying. The storm last night, I sensed its fury. How many, I wonder, are fallen, poor dear flowers!
  译文2 The Spring Dawn ( 吴钧陶译 )
  Slumbering, I know not the spring dawn is peeping,
  But everywhere the singing birds are cheeping.
  Last night I heard the rain dripping and wind weeping,
  How many petals are now on the ground sleeping? [10]
  《春晓》这首小诗平易自然,语言清澈,有着优美的韵致,使人感受到诗人甜梦初醒后为春天的温暖所陶醉,为落花而叹息的复杂心情。
  对于这两个译文,翁显良的英译采用散文释义方法,他认为译文主要传达原诗意境,而不顾原诗的韵律。把诗词译成散文体,虽然使读者易于直接理解诗的含义,但不顾原诗的韵律,而且译语太过直白,缺乏曲径通幽的感觉,未能抒发作者爱春和惜春的深情。诗歌的形式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如果不顾诗歌的韵律,而把诗歌翻译成散文体,这本身就失去了一部分意境。
  吴钧陶的译文,不仅在形式上顺应了原诗的韵律,而且在表达原作的神韵和丰姿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Peeping”一词传神地再现了原诗中“不觉”的含义。而“Slumbering, cheeping, weeping, sleeping”等词的使用,细致地描绘了原诗作者谛听鸟啼,回忆风雨,猜想落花,以及爱春,惜春的感情起伏。
  黄国文先生在“从《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一文中,从功能语法的角度谈了形式对等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根据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在翻译像《天净沙·秋思》这样的名曲,应该尽可能在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做到对等”。[11]
  由此可见,诗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有严格的格律形式,中国诗的传统重在意境,重在从具体的事象和物象中去窥探诗的潜在意境。“而郭沫若提出的‘以诗译诗’及闻 一多所说的以‘诗笔’译诗,更是成了诗歌翻译的一种准则。”[10]
  本文运用了Verschueren 的语用学理论, 提出用语境顺应及语言结构顺应的观点, 为处理文学翻译中的语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在从事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根据语境及原语的语言结构尽量作出动态顺应,使语言选择更加贴切,更准确地传达出原作的意境。
  
  注释:
  [1] 张思永.文学译者理解过程审美心理结构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4).
  [2] 胡安江.文本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3).
  [3]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Edward Arnold ( Publishers ) Ltd.,1999.
  [4] 吴增生.语言顺应论与二语习得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
  [5] 柴同文. 试论顺应对汉英翻译的解释力 [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6] 陈喜华. 试论翻译中的语境顺应 [J].湖南大学学报,2001,(12).
  [7] Colleen McCulloughThe Thorn Birds [Z].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4.
  [8] 考琳·麦卡洛.《荆棘鸟》[Z].晓明陈明锦 译. 漓江出版社 1983.
  [9] 考琳·麦卡洛.《荆棘鸟》[Z].曾胡 译. 译林出版社1998.
  [10] 冯庆华.文体翻译论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11] 黄国文.从《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2003(2).
  (王玲娜,宁夏医学院外语教研室)
其他文献
“结环甩”是甩起技术的创新,是一种新的摆动技术,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法定资本金制度、授权资本金制度与折衷资本金制度是世界三种主要资本金制度,这三种制度各有利弊.从目前实际国情出发,中国仍有必要实行法定资本金制度.但从发展的观点看,随
目的:评价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和养心氏组(西药治疗+养心氏片),每组各50例,疗程为6个月。观察比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极富表现力。它不仅能表现事物的量,而且还能表现事物的性状,具有修饰的功用。恰当地运用量词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一、灵活地运用量词,能鲜明地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不同的量词,能表现说话人或喜爱肯定或憎恶否定的感情,如“窝”作量词时,本意指一胎所生的或孵出的动物(如猪、狗等),但后来与动物名词组合在一起,常比喻不良的人物,含有贬斥
中国画的精髓主要体现在笔墨中,笔墨有自己的职能,有自己的力度、规律和意趣。
作者较系统地论述了篮球运动的本质──强对抗,对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结合泰山学院实际情况,阐述了教师在高校改革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对高校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行了积极探索。
本文通过运用一个新模型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中国"超额货币"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生活中用于交易的货币占货币总量的比例下降,经济的货币化程
银行监管体制改革后,根据新调整的人民银行"三定"方案,人民银行一项重要职责就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这项职能是系统的、综合性的职责,并覆盖整个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