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材料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产学研基地对提高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以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为例,探索产学研基地促进校外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通过项目组负责制、建立校外指导教师队伍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产学研基地;校外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作者简介:王志新(1972-),男,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原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产学研基地在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中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3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5-0117-02
材料、交通、能源和信息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材料既是高新技术的一个独立领域,又对相关高科技领域起着引导、支撑和相互依存的关键作用,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先导。[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材料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绝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学院在设置专业时都将材料类专业作为重点专业。材料学科与生产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无论是课程设置(主要指专业课程),还是实践环节都需加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探索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强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有自己特色的材料专业人才是所有设有材料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材料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材料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各类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意识,同时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使学生对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进行思考并在教师指导下加以解决。随着招生规模趋于稳定,各校纷纷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内涵建设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色办学成为主流。实践教学较以前更加得到重视,人们不再将实践教学简单地看做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而是对其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完整知识体系加以研究。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成为各级教研教改项目的立项重点,各校都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平台。然而材料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多数企业对接受学生持排斥态度,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不仅影响自身的生产,同时又担心技术泄密、学生人身安全等。另外企业认为在校企合作中,自身受益有限(即使交纳少量的实习实训费也是如此),合作培养出的人才不一定留在企业工作。这些因素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有很大影响。
2.校外实习实训内容的不确定性
现在的材料类专业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来的铸造、焊接、锻压等专业内容,无机材料专业涵盖玻璃、陶瓷、水泥、耐火材料和新型碳素材料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包括纤维、塑料、橡胶等。而企业生产领域相对单一,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更是如此。这些因素使实习实训的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实习内容和时间因企业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别。如何优化实习实训内容,使学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生产实践知识也是目前校外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3.校外实习实训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校外实习实训的地点在企业,实习的内容、时间和方式基本上由企业所决定,学校对此环节的质量监控大多流于形式。学校无法像在校内一样对各实践教学环节派遣督导员进行全程督导和监控,只能依靠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如何提高材料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质量,除了学校加大投入外,还要紧密与企业合作,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更多收益,进一步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校外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主要有产学研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就业基地等。
二、产学研基地建设在校外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产学研基地是集生产、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根据各自的需求和优势进行联合,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企业为学校工程实践教学和教师科研成果转换提供平台。与单纯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不同,产学研基地使学校和企业合作更为深入,教师和学生通过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或技术咨询,双方均可获得更大的利益。产学研基地大多建在企业,基地建设对校外实践教学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产学研基地建设有利于学校实现办学目标
材料类专业办学目标是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材料合成和加工成型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校要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必须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校内的实践教学是静态的、基本的和局部的,与当前材料加工生产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与企业共建合作基地可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产学研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可以使学生接触企业,了解社会。在校外指导教师的讲解和实际生产操作指导下,能够使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际生产、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更多的了解,加深专业认同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所学知识力求加以解决。而且这种真刀真枪的职业规范化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耐心、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2]高年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与企业联合攻关的科研项目,能够了解科研的基本规律(发现问题—调研、查阅文献—制定方案—过程实施—结果分析—解决问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也能够得到提高。
3.产学研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培养学生创业精神
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学生除了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外,基地也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渠道。对于在基地表现出色的学生,企业自然很乐意其留下工作。即使不留在基地企业的学生,由于对企业相关生产过程、运行模式、管理机制有了较多了解,自身又具有一定生产研发能力,这些可大大提高学生应聘岗位和自己创业的信心。
三、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探索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目前有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含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个材料类专业。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近年来采取许多措施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采取措施,加强与企业联系,共建产学研基地
中原工学院属地方性综合大学,与地方企业联系密切。材料与化工学院通过校友、师生等学缘关系、博士服务团、科技联络员以及科研项目合作等与河南省一些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如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院教师与企业合作,申请各级攻关项目。经多年努力,材料与化工学院与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涵盖了金属、无机、高分子三大类材料的生产加工领域,使之成为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为校外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
2.组建高水平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在产学研基地中吸收工程实践能力强、有责任心、愿意指导学生的企业技术骨干,与我校教师以科研项目为合作平台,加入到实践教学指导队伍中,聘其为校级或院级兼职教师,与学院教师共同组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学院每个系的副主任专门负责实践教学,同时也是相关产学研基地的校方联络人,协调本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和教师与企业项目合作等工作。
3.使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
学院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邀请产学研基地企业的人士参加,了解他们对材料类人才各项能力的需求,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校外实践教学需要企业协助,校内的实验实践也尽可能参与进来,如企业一些材料的成分、组织分析、材料性能测试等可安排在校内实验中进行,这不仅使企业受益,而且可解决学院购买原材料、加工材料的难题。同时企业的一些技术问题,可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中,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企业技术人员可在学校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生的这方面工作也可在企业进行。目前材料与化工学院三个材料类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与企业相关的占总数50%以上,学生的工程素质明显提高。
4.产学研基地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产学研基地建设是企业或研究所与高校之间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应该是全方位而不是单纯的科研合作或教学合作。由于自身的目的和侧重点不同,大学以人才培养为宗旨,企业以生产和开发研究为目标,有时这在合作中会有冲突,这些冲突是各领域固有的特殊性带来的,[3]所以应探索新的模式尽量将冲突减小。学院将每个产学研基地作为一个长期项目来建设,成立项目组,企业和学校各设一名负责人。项目组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的内容,突出系统性,尽可能使学生掌握从原材料制备到产品上市的整个过程。校方人员负责学校对各环节的规范要求,企业负责学生动手实践。学院可通过产学研基地这个平台,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定期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或案例讲座,学院也可派教师到企业兼职或帮其进行职工培训。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材料与化工学院通过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就业情况很好,近几年三个材料类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得到了单位的充分肯定。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进一步改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产学研基地将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时清,张健.材料科学专业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40-42.
[2]邱悦颜,徐庆军,田英翠.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58-59.
[3]许晓东,吴昌林.产学关系的形成、障碍与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5-19.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产学研基地;校外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作者简介:王志新(1972-),男,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原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产学研基地在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中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3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5-0117-02
材料、交通、能源和信息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材料既是高新技术的一个独立领域,又对相关高科技领域起着引导、支撑和相互依存的关键作用,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先导。[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材料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绝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学院在设置专业时都将材料类专业作为重点专业。材料学科与生产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无论是课程设置(主要指专业课程),还是实践环节都需加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探索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强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有自己特色的材料专业人才是所有设有材料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材料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材料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各类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意识,同时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使学生对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进行思考并在教师指导下加以解决。随着招生规模趋于稳定,各校纷纷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内涵建设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色办学成为主流。实践教学较以前更加得到重视,人们不再将实践教学简单地看做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而是对其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完整知识体系加以研究。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成为各级教研教改项目的立项重点,各校都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平台。然而材料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多数企业对接受学生持排斥态度,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不仅影响自身的生产,同时又担心技术泄密、学生人身安全等。另外企业认为在校企合作中,自身受益有限(即使交纳少量的实习实训费也是如此),合作培养出的人才不一定留在企业工作。这些因素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有很大影响。
2.校外实习实训内容的不确定性
现在的材料类专业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来的铸造、焊接、锻压等专业内容,无机材料专业涵盖玻璃、陶瓷、水泥、耐火材料和新型碳素材料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包括纤维、塑料、橡胶等。而企业生产领域相对单一,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更是如此。这些因素使实习实训的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实习内容和时间因企业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别。如何优化实习实训内容,使学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生产实践知识也是目前校外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3.校外实习实训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校外实习实训的地点在企业,实习的内容、时间和方式基本上由企业所决定,学校对此环节的质量监控大多流于形式。学校无法像在校内一样对各实践教学环节派遣督导员进行全程督导和监控,只能依靠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如何提高材料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质量,除了学校加大投入外,还要紧密与企业合作,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更多收益,进一步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校外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主要有产学研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就业基地等。
二、产学研基地建设在校外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产学研基地是集生产、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根据各自的需求和优势进行联合,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企业为学校工程实践教学和教师科研成果转换提供平台。与单纯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不同,产学研基地使学校和企业合作更为深入,教师和学生通过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或技术咨询,双方均可获得更大的利益。产学研基地大多建在企业,基地建设对校外实践教学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产学研基地建设有利于学校实现办学目标
材料类专业办学目标是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材料合成和加工成型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校要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必须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校内的实践教学是静态的、基本的和局部的,与当前材料加工生产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与企业共建合作基地可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产学研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可以使学生接触企业,了解社会。在校外指导教师的讲解和实际生产操作指导下,能够使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际生产、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更多的了解,加深专业认同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所学知识力求加以解决。而且这种真刀真枪的职业规范化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耐心、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2]高年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与企业联合攻关的科研项目,能够了解科研的基本规律(发现问题—调研、查阅文献—制定方案—过程实施—结果分析—解决问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也能够得到提高。
3.产学研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培养学生创业精神
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学生除了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外,基地也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渠道。对于在基地表现出色的学生,企业自然很乐意其留下工作。即使不留在基地企业的学生,由于对企业相关生产过程、运行模式、管理机制有了较多了解,自身又具有一定生产研发能力,这些可大大提高学生应聘岗位和自己创业的信心。
三、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探索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目前有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含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个材料类专业。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近年来采取许多措施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采取措施,加强与企业联系,共建产学研基地
中原工学院属地方性综合大学,与地方企业联系密切。材料与化工学院通过校友、师生等学缘关系、博士服务团、科技联络员以及科研项目合作等与河南省一些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如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院教师与企业合作,申请各级攻关项目。经多年努力,材料与化工学院与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涵盖了金属、无机、高分子三大类材料的生产加工领域,使之成为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为校外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
2.组建高水平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在产学研基地中吸收工程实践能力强、有责任心、愿意指导学生的企业技术骨干,与我校教师以科研项目为合作平台,加入到实践教学指导队伍中,聘其为校级或院级兼职教师,与学院教师共同组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学院每个系的副主任专门负责实践教学,同时也是相关产学研基地的校方联络人,协调本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和教师与企业项目合作等工作。
3.使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
学院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邀请产学研基地企业的人士参加,了解他们对材料类人才各项能力的需求,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校外实践教学需要企业协助,校内的实验实践也尽可能参与进来,如企业一些材料的成分、组织分析、材料性能测试等可安排在校内实验中进行,这不仅使企业受益,而且可解决学院购买原材料、加工材料的难题。同时企业的一些技术问题,可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中,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企业技术人员可在学校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生的这方面工作也可在企业进行。目前材料与化工学院三个材料类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与企业相关的占总数50%以上,学生的工程素质明显提高。
4.产学研基地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产学研基地建设是企业或研究所与高校之间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应该是全方位而不是单纯的科研合作或教学合作。由于自身的目的和侧重点不同,大学以人才培养为宗旨,企业以生产和开发研究为目标,有时这在合作中会有冲突,这些冲突是各领域固有的特殊性带来的,[3]所以应探索新的模式尽量将冲突减小。学院将每个产学研基地作为一个长期项目来建设,成立项目组,企业和学校各设一名负责人。项目组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的内容,突出系统性,尽可能使学生掌握从原材料制备到产品上市的整个过程。校方人员负责学校对各环节的规范要求,企业负责学生动手实践。学院可通过产学研基地这个平台,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定期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或案例讲座,学院也可派教师到企业兼职或帮其进行职工培训。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材料与化工学院通过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就业情况很好,近几年三个材料类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得到了单位的充分肯定。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进一步改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产学研基地将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时清,张健.材料科学专业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40-42.
[2]邱悦颜,徐庆军,田英翠.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58-59.
[3]许晓东,吴昌林.产学关系的形成、障碍与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5-19.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