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企业是为了什么?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贡献。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始终把公司作为一个社会公器,认为公司是一个共同体:“公司员工不是建立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上,而是相互倾心的同志们,聚在一起所结成的命运共同体,大家都是为了这个共同体而工作。”
对台商王其鑫而言,做企业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在事业一帆风顺之际,他辞去台达电子董事长特别助理一职,于1992年举家奔赴上海创业。他担纲的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年均成长率47%,产品全部内销,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股东报酬利润,被誉为台商经营大陆市场的典范。在事业鼎盛期,本应享受荣耀和财富的他,又独自创业,于2011年9月创建曜中集团,迅疾在大陆搭建了一个安能、节能和绿能的能源科技产业链。
不在世间白走一遭,或许是卓异人士的共同信念。他们总是把自己逼上梁山,在一个个崭新的领域展示自己高强的本领:运用自己的智力,做出令人赞叹的事情。许多人通过经营企业完成了资本积累,跻身上流社会,似乎如此便完成了人生的使命。但王其鑫却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游戏高手,他要持续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体会自我实现的快感:“人生真正的财富不是存量的数字,而是能洞穿纷繁表象做出正确判断的智慧”。
王其鑫出版的《心的管理》一书,传达的就是他真正的心得:洞察人性奥妙,在驾驭中享受人生的乐趣。名为“心的管理”,指的是对复杂人性的洞察及其调度——如何凝聚人心,锻造团队,将一个个各不相同的人,变成企业所需要的分子,也让他们在其中有创造的驰骋感和人生的归宿感。所以,他说:企业应该是一家“做人”的公司,产品就是“人”。
合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融合中西方管理独到经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王氏哲学,这是本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管理者是如何在潜水中体悟水性,亲切,自然,因为来自实践,都是真问题。比如:在德与才的考量问题上,他认为,企业中,德等于公正和智慧,组织要透过教育和实践,促进人性中合作本能的发展,让个人的小智成长为组织记忆中的大智,让有才寡德者变成德才兼备。再比如,为了打破部门的“共同体化”,克服单一指挥系统容易形成的决策盲点,如何把树状组织变成矩阵组织(纵横交叉,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落实管理),善用矩阵组织去刻意营造“正、反”的立场和最终“合”的力量,达到“尽人之智”的用人境界。还有,如何使用圆桌开会,消除“人微言轻”的心理,鼓励创新建言。
他在打造团队方面有许多独到的体会。
团队高于一切,他理想的公司是,“每一个单位都是同气连枝的”,做好三件事,就可以破除本位主义:观念上,持续强化组织成员的系统观、互赖观;任务上,高阶主管要重视组织的总体实力,而不仅仅是短期目标的达成;制度上,要在部门评比因素中加入“对总体战力的贡献度”。如何做到“上下同欲”呢?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塑造开放透明的管理体制,“使大家能在同一时间看同一份地图,向同一个愿景而努力,并同步落实原先设定的领先指标”。一个拥有经验和能力的人必然具备相应的权力,让越来越多的执行者成为决策者。
他确立了坚定的制度管理理念,导入员工才能评价体系,建立规格评价制度,尽可能减少企业“冤魂”(指被偏见牺牲的员工),以此矫正领导者的“风格”偏向。
他犹如一个炼丹大师,要将人性中善的元素提炼出来,糅合成一个崭新的晶体:企业团队。他有资格布道,他几十年的业绩证明了他炼丹术的功效。
他的企业无一人离开,以企业为家。
企业的根本是解决人的问题:糅合个性,平衡利益,激励创新,精神家园。
可以说,他把中国的人情管理与西方的制度管理揉成一个新的哲学,创造出了适合中国人的企业组织,那就是心的管理。
作者基于自己对中西人性的深刻理解,找到了一条调和“人情”与“法理”的路径:避免让人“物化”的规章制度,靠扁平化与授权将大家的目光导引向更大的愿景。
以一己之力在大陆开创事业,于鼎盛时期悄然离开,另起炉灶,王其鑫显示的是一个对自己有非凡要求的人的气象和胸怀,照这本书去做,不一定能成功,除非你具备一颗善心,你是要和同仁共度短暂而美好的人生,而你们也愿意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潜力的开发,相互激励,在昂扬的人生创业过程中,体会人性的美妙和价值实现的尊贵。
文字平和,娓娓道来,好像一扇打开的心门,只要走进去,就必然被他打动,从中悟到无穷的况味。是企业管理心得,也是优雅的散文,还是台商在大陆经营的心路历程,一个保有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思想的精英,如何在大陆生存发展的宝典。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先生誉之为“为两岸企业兼容东、西方管理模式塑立新的典范”,当不为过。
不是教人背离生命的成功学,而是教你保全人性,获得心灵自由的励志书。中华文化能否收拾人心?王其鑫以其卓越的实践给出了完美答案。W
责编 /杨立华
ylh@lnddgr.cn
对台商王其鑫而言,做企业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在事业一帆风顺之际,他辞去台达电子董事长特别助理一职,于1992年举家奔赴上海创业。他担纲的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年均成长率47%,产品全部内销,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股东报酬利润,被誉为台商经营大陆市场的典范。在事业鼎盛期,本应享受荣耀和财富的他,又独自创业,于2011年9月创建曜中集团,迅疾在大陆搭建了一个安能、节能和绿能的能源科技产业链。
不在世间白走一遭,或许是卓异人士的共同信念。他们总是把自己逼上梁山,在一个个崭新的领域展示自己高强的本领:运用自己的智力,做出令人赞叹的事情。许多人通过经营企业完成了资本积累,跻身上流社会,似乎如此便完成了人生的使命。但王其鑫却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游戏高手,他要持续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体会自我实现的快感:“人生真正的财富不是存量的数字,而是能洞穿纷繁表象做出正确判断的智慧”。
王其鑫出版的《心的管理》一书,传达的就是他真正的心得:洞察人性奥妙,在驾驭中享受人生的乐趣。名为“心的管理”,指的是对复杂人性的洞察及其调度——如何凝聚人心,锻造团队,将一个个各不相同的人,变成企业所需要的分子,也让他们在其中有创造的驰骋感和人生的归宿感。所以,他说:企业应该是一家“做人”的公司,产品就是“人”。
合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融合中西方管理独到经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王氏哲学,这是本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管理者是如何在潜水中体悟水性,亲切,自然,因为来自实践,都是真问题。比如:在德与才的考量问题上,他认为,企业中,德等于公正和智慧,组织要透过教育和实践,促进人性中合作本能的发展,让个人的小智成长为组织记忆中的大智,让有才寡德者变成德才兼备。再比如,为了打破部门的“共同体化”,克服单一指挥系统容易形成的决策盲点,如何把树状组织变成矩阵组织(纵横交叉,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落实管理),善用矩阵组织去刻意营造“正、反”的立场和最终“合”的力量,达到“尽人之智”的用人境界。还有,如何使用圆桌开会,消除“人微言轻”的心理,鼓励创新建言。
他在打造团队方面有许多独到的体会。
团队高于一切,他理想的公司是,“每一个单位都是同气连枝的”,做好三件事,就可以破除本位主义:观念上,持续强化组织成员的系统观、互赖观;任务上,高阶主管要重视组织的总体实力,而不仅仅是短期目标的达成;制度上,要在部门评比因素中加入“对总体战力的贡献度”。如何做到“上下同欲”呢?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塑造开放透明的管理体制,“使大家能在同一时间看同一份地图,向同一个愿景而努力,并同步落实原先设定的领先指标”。一个拥有经验和能力的人必然具备相应的权力,让越来越多的执行者成为决策者。
他确立了坚定的制度管理理念,导入员工才能评价体系,建立规格评价制度,尽可能减少企业“冤魂”(指被偏见牺牲的员工),以此矫正领导者的“风格”偏向。
他犹如一个炼丹大师,要将人性中善的元素提炼出来,糅合成一个崭新的晶体:企业团队。他有资格布道,他几十年的业绩证明了他炼丹术的功效。
他的企业无一人离开,以企业为家。
企业的根本是解决人的问题:糅合个性,平衡利益,激励创新,精神家园。
可以说,他把中国的人情管理与西方的制度管理揉成一个新的哲学,创造出了适合中国人的企业组织,那就是心的管理。
作者基于自己对中西人性的深刻理解,找到了一条调和“人情”与“法理”的路径:避免让人“物化”的规章制度,靠扁平化与授权将大家的目光导引向更大的愿景。
以一己之力在大陆开创事业,于鼎盛时期悄然离开,另起炉灶,王其鑫显示的是一个对自己有非凡要求的人的气象和胸怀,照这本书去做,不一定能成功,除非你具备一颗善心,你是要和同仁共度短暂而美好的人生,而你们也愿意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潜力的开发,相互激励,在昂扬的人生创业过程中,体会人性的美妙和价值实现的尊贵。
文字平和,娓娓道来,好像一扇打开的心门,只要走进去,就必然被他打动,从中悟到无穷的况味。是企业管理心得,也是优雅的散文,还是台商在大陆经营的心路历程,一个保有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思想的精英,如何在大陆生存发展的宝典。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先生誉之为“为两岸企业兼容东、西方管理模式塑立新的典范”,当不为过。
不是教人背离生命的成功学,而是教你保全人性,获得心灵自由的励志书。中华文化能否收拾人心?王其鑫以其卓越的实践给出了完美答案。W
责编 /杨立华
ylh@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