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中散着淡淡的桂花香,教室里传来清朗的诵读声,循着声音走上四楼,步入教室,一眼就看到了洋溢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或铿锵有力或委婉连绵的诗词韵律,从他们的唇齿间流淌出来,成了晨间最美的天籁之音。而此时,穿梭在他们中间的张燕霜老师,也似乎穿越成了诗词中的仕女,脸上的恬静让人感叹经典阅读的美好。
张燕霜老师是常熟市世茂实验小学的副校长,对她的采访,就在这秋日的清晨开始了。阳光下略显憔悴的容颜,诉说着日常工作的艰辛,但她聊起阅读,倦容飘散,双眼也清亮起来。她说,生活中,最惬意的事莫过于独自一人静静阅读;工作中,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沉浸阅读,慢慢成长。
阅读,温润平凡日子
张燕霜老师坦言,自己喜欢读书,家里茶几上、书柜中、案头、枕边摆放的都是书,闲暇时候,泡一杯茶,放一首曲,握一卷书,是她最享受的生活。每次逛街,她总要去书店转转,特别喜爱新书的油墨香味。对于所读的书,她用这样一个比喻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经典小说,是吸人眼球的大片,让我穿越在不同的时空;人物传记,是厚重的压缩饼干,需要细嚼慢咽;诗歌,是偶遇的一朵朵绚丽的花儿,总会让人心头一亮;散文,则是甜甜的巧克力,一口一口停不下。”听着她如数家珍地谈着朱自清、沈从文、周國平、林清玄、张晓风,想象着张老师与他们精神的交谈、心灵的相约,让人不由得想起杨绛先生的那句话:读书好比串门儿,隐形的串门儿。这一次又一次的串门儿,也温润了张燕霜老师作为普通人的平凡日子。
在成长为常熟市学科带头人后,张燕霜遭遇了教师生涯的“高原期”。教学日复一日,科研停滞不前,面对纷繁多样的小学语文教学,她迫使自己静下心来阅读,寻找自己的“短板”并努力弥补。此时的阅读,成了张燕霜生命中重要的相遇。遇见《童年的秘密》《人是怎样学习的》,她明白了关注儿童思维的方式,关注儿童学习的秘密;遇见《读懂课堂》《课堂转型》,她懂得了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文本、教师间的对话与共生;遇见《为言语智能而教》《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她明确了语文教学应该坚守的本真……每次彷徨、迷惘之时,那些静静地躺在案头、床头上的书,都以无言的方式陪伴着她,也照亮了她前行的方向。如今的她,眼中更多的是坚定与清朗。阅读,再一次温润了她教师生涯中的平凡日子。
阅读,擦亮孩子心灯
在教室的一角,有一块小小园地,那里有一些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卡片,一看就出自孩子们之手。近前细看,娟秀的字迹书写着精美的小诗,诗歌下面是孩子们或深或浅的感悟。张燕霜老师告诉记者:“那是班里孩子每天共同朗读的诗歌。每节语文课开始三分钟,是班里的‘朗读者’时间,每个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诗上台读给同学听,再说说感悟,这些都是孩子们朗读的成果。课上那三分钟,我看到了孩子们纯真的内心,那三分钟,让我的内心也充满着宁静与欢愉。”夸起自己的学生,张燕霜老师一点也不吝啬。能成为她的学生,不失为一种幸福。
谈起带领孩子们阅读,张燕霜老师读起了一首小诗,是英国作家罗伯特·斯蒂文森的《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让人内心充满了温暖与光明,以至于产生了跟随李利去点亮街灯的愿望。在第一次读到这首小诗时,张燕霜老师心头一震:做那个点灯的人,擦亮孩子阅读的心灯。清晨,伴着阳光,张燕霜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诗词,一起感悟,一起陶醉,感受诗词的美丽与力量。中午休息时间,是学生最向往的。他们驻足在班级小书架前,挑选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三五好友聚在一起,静悄悄地读着。傍晚的阅读活动,更成了师生共同拥有的静谧美好,大家各捧书本,静静阅读,默默沉思。在自由、轻松的集体阅读氛围中,孩子们读书的兴致越来越高。为培养孩子们主动阅读、持续阅读的习惯,张燕霜老师把他们从机械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课外作业以阅读表达为主,每天阅读一篇佳作名篇,练习撰写读书笔记,或摘录佳句赏析,或联系生活谈感想,让孩子们学会在读读、想想、写写的时光中安放自己的情思。她还要求学生每天不少于20分钟的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读好书,读整本书。为了不让阅读成为另一种枯燥的作业,她坚持每两周开展阅读推进交流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人物评论、故事讲述、情节串演……每次活动中,个性张扬、身心舒展的孩子们成了课堂上最美的风景;预测、联想、串联、梳理、融合等多种阅读策略,也慢慢成了孩子们飞翔的有力翅膀。在与经典对话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感恩、尊重,学会了关爱、独立,明白了欣赏、追求,他们幼小的心灵被阅读之光一一照亮。她所带班级也被评为“苏州市书香之班”“常熟市书香之班”,多名学生被评为“苏州市阅读之星”“常熟市阅读之星”。
一个人引领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校人。作为学校大阅读活动的分管领导,张燕霜不仅重视所带班级学生的阅读,更引领着整个校园的阅读。
漫步校园,随处可以感受到阅读的氤氲氛围。廊道上空悬挂着名家读书感言,楼道角落里一个个童趣的悦读吧,每个教室放满书籍的精致小书架,无不告诉孩子们:阅读,是一件美事,是一件乐事。在张燕霜老师的带领下,学校专辟了晨诵、午读、暮吟时间,时刻保障全员阅读。张老师带领语文组骨干教师设置了诵读课程,将富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唐诗宋词、经典小古文等删选拓展,编成了校本教材《韵》。早上,学生们在朗朗书声中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中午,各班轮流进阅览室阅读,图书管理员与班级值班老师齐抓共管。傍晚,专设阅读活动,由任课老师自主安排阅读内容。日常的专时专用,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
世茂实验小学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本小小的册子,名字为“阅读储蓄卡”,这是张燕霜为了培养孩子们持久的阅读力带领教师专门设计的。孩子们每天阅读后,就在储蓄卡上记录阅读的书籍、时间、页码。时光流逝,孩子们存储了一笔笔精神财富,当他们的精神财富达到晋升标准时,就能晋级,获得同期开发的阅读手抄本、书签、明信片等文创用品,最高星级的学生还能和校长共进午餐。这可乐坏了全校的孩子,读更多的好书,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说,储蓄阅读是孩子们心灵独自享受愉悦的过程,那么,每学期的阅读节活动,则给孩子们阅读成果分享搭建了舞台。每个年级开展不同的阅读展示活动,“诗词大会”“成语争霸赛”“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诗歌诵读”“讲故事”“现场作文”……孩子们分享着阅读的感受,享受着阅读的喜悦,收获着阅读的成长。 短短几年内,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阅读体系,“播下阅读的种子,唤醒阅读的兴趣,擦亮阅读的心灯”,成了每一位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正如学校墙壁上跳跃的那一行字:悦读,带你走向远方……
共读,温情陪伴成长
午后,张燕霜老师带记者走进了一间小屋,面积不大,但雅致静谧。墙上悬挂着学校教师书写的大字“遇渐”。张燕霜老师说:“这是教师书吧,取名为‘遇渐’。遇,就是遇见。阅读,遇见名家,遇见名篇,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渐,意为渐渐。因为我们坚信,阅读能让学生慢慢生长,能让老师渐渐成长,能让学校缓缓变化。”环顾书吧,整墙的大书柜里摆满了各类书籍、杂志;书架前,安放着休闲的沙发、长桌、吧台,桌上茶壶、杯具一应俱全;书柜的对面,是全校师生读书的照片墙。恍然间,有了家的感觉。在谈及为何打造这样一间小屋时,张燕霜老师说出了内心的小愿望:为了吸引教师们来阅读。她认为,教育是唤醒,是陪伴,而阅读,最好的方式就是共读。她希望每一个走进书吧的教师都能舒心、畅快地享受阅读,从而真正成为孩子们的领读者。这样的温馨空间学校值得拥有。
为了吸引更多的教师共读好书,张燕霜老师率先发出了读书招募令,成立了“遇渐读书坊”,招募志趣相通的教师共读一本好书,定期组织成员在遇渐书吧里举行读书沙龙。大家围坐一起漫谈人生,共话教育。她回忆着每次的阅读情景,不由感慨:“这样的读书共同体让青年教师们在阅读中找寻最舒适的教育生命状态,而那时的书吧,更增添了书卷气。我甚至可以感受到每个人的生命都在静悄悄地成长。”确实,为了阅读的聚会,收获的不只是阅读,而是远远超出阅读本身的思想启迪。这样的共读,是最温情的陪伴与成长。
“孩子们也有他们共读的方式,”张燕霜老师指着墙上的一帧照片说,“图书漂流!”原来,学校开展了“绿拇指”图书漂流活动,这是由常熟著名儿童作家顾鹰女士发起的阅读推广活动。每学期各年级同学共读两本好书,接龙传递优秀儿童读物,班内共读,班级共读。阅读结束,各班同学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有童趣的故事人物玩偶,有精美的书签摘录,有个性化的好书封面再设计……不同的展示方式,不同的思维碰撞,共同的阅读收获。确实,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作品,更是阅读带来的思想启迪和向上追求。这样的共读,也是最温情的陪伴与成长。
“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常常告诉家长朋友们——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如果爱孩子,就陪他一起阅读吧!”谈完师生共读,张燕霜老师又聊起了亲子共读。关于做好亲子共读,她也有一些妙招。妙招之一是让家长参与“阅读储蓄卡”的签名盖章行动,帮助孩子提高在家阅读的质量。妙招之二是把家长请进课堂,给孩子们推荐好书,带领阅读,扩大孩子阅读的范围。妙招之三是邀请家长参与阅读节,与孩子一起朗读经典,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幸福。“最感人的是每年一次的亲子诵读,舞台上一大一小两个亲人捧着书本动情朗读的身影温暖了每个人。这份甜蜜与幸福,值得每一个家庭珍藏。”確实,为了阅读的盛会,收获的不仅仅是阅读,而是超过阅读本身的幸福体验与生命成长。这样的共读,更是最温情的陪伴与成长!
屋内,书香阵阵,张燕霜老师回忆起这几年的阅读工作,不无欣慰:“在阅读的引领下,教师与学生发生着静悄悄的改变。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最淳朴的初心,在孩子心田里播下阅读的种子,唤醒阅读的兴趣,擦亮阅读的心灯。为了这份初心,我一直会走下去。”
而此时的窗外,秋意正浓,阳光洒在秋叶上,桂花的阵阵甜香飘散开来。
张燕霜老师是常熟市世茂实验小学的副校长,对她的采访,就在这秋日的清晨开始了。阳光下略显憔悴的容颜,诉说着日常工作的艰辛,但她聊起阅读,倦容飘散,双眼也清亮起来。她说,生活中,最惬意的事莫过于独自一人静静阅读;工作中,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沉浸阅读,慢慢成长。
阅读,温润平凡日子
张燕霜老师坦言,自己喜欢读书,家里茶几上、书柜中、案头、枕边摆放的都是书,闲暇时候,泡一杯茶,放一首曲,握一卷书,是她最享受的生活。每次逛街,她总要去书店转转,特别喜爱新书的油墨香味。对于所读的书,她用这样一个比喻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经典小说,是吸人眼球的大片,让我穿越在不同的时空;人物传记,是厚重的压缩饼干,需要细嚼慢咽;诗歌,是偶遇的一朵朵绚丽的花儿,总会让人心头一亮;散文,则是甜甜的巧克力,一口一口停不下。”听着她如数家珍地谈着朱自清、沈从文、周國平、林清玄、张晓风,想象着张老师与他们精神的交谈、心灵的相约,让人不由得想起杨绛先生的那句话:读书好比串门儿,隐形的串门儿。这一次又一次的串门儿,也温润了张燕霜老师作为普通人的平凡日子。
在成长为常熟市学科带头人后,张燕霜遭遇了教师生涯的“高原期”。教学日复一日,科研停滞不前,面对纷繁多样的小学语文教学,她迫使自己静下心来阅读,寻找自己的“短板”并努力弥补。此时的阅读,成了张燕霜生命中重要的相遇。遇见《童年的秘密》《人是怎样学习的》,她明白了关注儿童思维的方式,关注儿童学习的秘密;遇见《读懂课堂》《课堂转型》,她懂得了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文本、教师间的对话与共生;遇见《为言语智能而教》《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她明确了语文教学应该坚守的本真……每次彷徨、迷惘之时,那些静静地躺在案头、床头上的书,都以无言的方式陪伴着她,也照亮了她前行的方向。如今的她,眼中更多的是坚定与清朗。阅读,再一次温润了她教师生涯中的平凡日子。
阅读,擦亮孩子心灯
在教室的一角,有一块小小园地,那里有一些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卡片,一看就出自孩子们之手。近前细看,娟秀的字迹书写着精美的小诗,诗歌下面是孩子们或深或浅的感悟。张燕霜老师告诉记者:“那是班里孩子每天共同朗读的诗歌。每节语文课开始三分钟,是班里的‘朗读者’时间,每个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诗上台读给同学听,再说说感悟,这些都是孩子们朗读的成果。课上那三分钟,我看到了孩子们纯真的内心,那三分钟,让我的内心也充满着宁静与欢愉。”夸起自己的学生,张燕霜老师一点也不吝啬。能成为她的学生,不失为一种幸福。
谈起带领孩子们阅读,张燕霜老师读起了一首小诗,是英国作家罗伯特·斯蒂文森的《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让人内心充满了温暖与光明,以至于产生了跟随李利去点亮街灯的愿望。在第一次读到这首小诗时,张燕霜老师心头一震:做那个点灯的人,擦亮孩子阅读的心灯。清晨,伴着阳光,张燕霜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诗词,一起感悟,一起陶醉,感受诗词的美丽与力量。中午休息时间,是学生最向往的。他们驻足在班级小书架前,挑选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三五好友聚在一起,静悄悄地读着。傍晚的阅读活动,更成了师生共同拥有的静谧美好,大家各捧书本,静静阅读,默默沉思。在自由、轻松的集体阅读氛围中,孩子们读书的兴致越来越高。为培养孩子们主动阅读、持续阅读的习惯,张燕霜老师把他们从机械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课外作业以阅读表达为主,每天阅读一篇佳作名篇,练习撰写读书笔记,或摘录佳句赏析,或联系生活谈感想,让孩子们学会在读读、想想、写写的时光中安放自己的情思。她还要求学生每天不少于20分钟的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读好书,读整本书。为了不让阅读成为另一种枯燥的作业,她坚持每两周开展阅读推进交流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人物评论、故事讲述、情节串演……每次活动中,个性张扬、身心舒展的孩子们成了课堂上最美的风景;预测、联想、串联、梳理、融合等多种阅读策略,也慢慢成了孩子们飞翔的有力翅膀。在与经典对话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感恩、尊重,学会了关爱、独立,明白了欣赏、追求,他们幼小的心灵被阅读之光一一照亮。她所带班级也被评为“苏州市书香之班”“常熟市书香之班”,多名学生被评为“苏州市阅读之星”“常熟市阅读之星”。
一个人引领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校人。作为学校大阅读活动的分管领导,张燕霜不仅重视所带班级学生的阅读,更引领着整个校园的阅读。
漫步校园,随处可以感受到阅读的氤氲氛围。廊道上空悬挂着名家读书感言,楼道角落里一个个童趣的悦读吧,每个教室放满书籍的精致小书架,无不告诉孩子们:阅读,是一件美事,是一件乐事。在张燕霜老师的带领下,学校专辟了晨诵、午读、暮吟时间,时刻保障全员阅读。张老师带领语文组骨干教师设置了诵读课程,将富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唐诗宋词、经典小古文等删选拓展,编成了校本教材《韵》。早上,学生们在朗朗书声中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中午,各班轮流进阅览室阅读,图书管理员与班级值班老师齐抓共管。傍晚,专设阅读活动,由任课老师自主安排阅读内容。日常的专时专用,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
世茂实验小学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本小小的册子,名字为“阅读储蓄卡”,这是张燕霜为了培养孩子们持久的阅读力带领教师专门设计的。孩子们每天阅读后,就在储蓄卡上记录阅读的书籍、时间、页码。时光流逝,孩子们存储了一笔笔精神财富,当他们的精神财富达到晋升标准时,就能晋级,获得同期开发的阅读手抄本、书签、明信片等文创用品,最高星级的学生还能和校长共进午餐。这可乐坏了全校的孩子,读更多的好书,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说,储蓄阅读是孩子们心灵独自享受愉悦的过程,那么,每学期的阅读节活动,则给孩子们阅读成果分享搭建了舞台。每个年级开展不同的阅读展示活动,“诗词大会”“成语争霸赛”“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诗歌诵读”“讲故事”“现场作文”……孩子们分享着阅读的感受,享受着阅读的喜悦,收获着阅读的成长。 短短几年内,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阅读体系,“播下阅读的种子,唤醒阅读的兴趣,擦亮阅读的心灯”,成了每一位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正如学校墙壁上跳跃的那一行字:悦读,带你走向远方……
共读,温情陪伴成长
午后,张燕霜老师带记者走进了一间小屋,面积不大,但雅致静谧。墙上悬挂着学校教师书写的大字“遇渐”。张燕霜老师说:“这是教师书吧,取名为‘遇渐’。遇,就是遇见。阅读,遇见名家,遇见名篇,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渐,意为渐渐。因为我们坚信,阅读能让学生慢慢生长,能让老师渐渐成长,能让学校缓缓变化。”环顾书吧,整墙的大书柜里摆满了各类书籍、杂志;书架前,安放着休闲的沙发、长桌、吧台,桌上茶壶、杯具一应俱全;书柜的对面,是全校师生读书的照片墙。恍然间,有了家的感觉。在谈及为何打造这样一间小屋时,张燕霜老师说出了内心的小愿望:为了吸引教师们来阅读。她认为,教育是唤醒,是陪伴,而阅读,最好的方式就是共读。她希望每一个走进书吧的教师都能舒心、畅快地享受阅读,从而真正成为孩子们的领读者。这样的温馨空间学校值得拥有。
为了吸引更多的教师共读好书,张燕霜老师率先发出了读书招募令,成立了“遇渐读书坊”,招募志趣相通的教师共读一本好书,定期组织成员在遇渐书吧里举行读书沙龙。大家围坐一起漫谈人生,共话教育。她回忆着每次的阅读情景,不由感慨:“这样的读书共同体让青年教师们在阅读中找寻最舒适的教育生命状态,而那时的书吧,更增添了书卷气。我甚至可以感受到每个人的生命都在静悄悄地成长。”确实,为了阅读的聚会,收获的不只是阅读,而是远远超出阅读本身的思想启迪。这样的共读,是最温情的陪伴与成长。
“孩子们也有他们共读的方式,”张燕霜老师指着墙上的一帧照片说,“图书漂流!”原来,学校开展了“绿拇指”图书漂流活动,这是由常熟著名儿童作家顾鹰女士发起的阅读推广活动。每学期各年级同学共读两本好书,接龙传递优秀儿童读物,班内共读,班级共读。阅读结束,各班同学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有童趣的故事人物玩偶,有精美的书签摘录,有个性化的好书封面再设计……不同的展示方式,不同的思维碰撞,共同的阅读收获。确实,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作品,更是阅读带来的思想启迪和向上追求。这样的共读,也是最温情的陪伴与成长。
“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常常告诉家长朋友们——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如果爱孩子,就陪他一起阅读吧!”谈完师生共读,张燕霜老师又聊起了亲子共读。关于做好亲子共读,她也有一些妙招。妙招之一是让家长参与“阅读储蓄卡”的签名盖章行动,帮助孩子提高在家阅读的质量。妙招之二是把家长请进课堂,给孩子们推荐好书,带领阅读,扩大孩子阅读的范围。妙招之三是邀请家长参与阅读节,与孩子一起朗读经典,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幸福。“最感人的是每年一次的亲子诵读,舞台上一大一小两个亲人捧着书本动情朗读的身影温暖了每个人。这份甜蜜与幸福,值得每一个家庭珍藏。”確实,为了阅读的盛会,收获的不仅仅是阅读,而是超过阅读本身的幸福体验与生命成长。这样的共读,更是最温情的陪伴与成长!
屋内,书香阵阵,张燕霜老师回忆起这几年的阅读工作,不无欣慰:“在阅读的引领下,教师与学生发生着静悄悄的改变。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最淳朴的初心,在孩子心田里播下阅读的种子,唤醒阅读的兴趣,擦亮阅读的心灯。为了这份初心,我一直会走下去。”
而此时的窗外,秋意正浓,阳光洒在秋叶上,桂花的阵阵甜香飘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