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教育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经成为最有效的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现状,探讨了校企合作措施与如何实施校企合作的工作模式,以真正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中职学校 实施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1-0239-01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如何有效地实施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轰轰烈烈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同时也在如火如荼地探索着校企合作方式,但校企合作推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政府方面
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缺失与滞后,以及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校企合作不深入、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受政策导向的影响,各级政府的支持引导在职教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政府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联合辦学、制定人才规划的作用缺位,学校经费短缺,政府管理多头等问题成为校企合作的障碍,没有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
2、企业方面
中职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实践,其中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重要的环节。如果学制三年,往往第三年便要与企业合作。企业很难预测一年后的用工情况,而且企业往往用人现用工现到劳动市场招工,所以企业不愿提前招工。企业用工大部分是流水线用工,有些工作本身也不注重技术等级,不注重是否受过专业教育,企业产品有订单的话就用工急,不待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结束就招学生入厂,无法保证学生的培训质量。同时企业用工量有限,学校需要不断地寻找伙伴和用工单位。学生的随意流失也会给企业造成被动和负面影响,有些不愿参与校企合作。
3、学校方面
中职学校的专业是根据国家职业院校教学计划来设置,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教材一般5年一换。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学校无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一般为2至3年,致使办学质量和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劳动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民办职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而学生择业心理期望值高,与学校培养的企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实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相矛盾,双方的期望目标存在较大差异。
4、校企间因素
目前校企合作大多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主动找到学校寻求合作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在已有的合作中也往往停留在项目支持,提供是实习设备和实习基地,员工培训,指导教师培训等地层面上,远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的目标,没有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机制。
二、校企合作的措施
1、争取政府政策、资金支持等。校企双方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和具体经办机构,学校由校企合作部门负责、企业由人力资源部或技术部门负责,落实双方联系人,有效执行政府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
2、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管理与课程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企业需求,改变原来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并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达到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在学习基础课程和共同课程的基础上,把专业课程细化,按照分类,实行单一模块强化学习。在课程开设和教材编排上要认真分析专业岗位技能入手,以“一技之长”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
3、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
保持企业和学校之间良好的联系和沟通。学校不能将学生完全的推给企业,应派专业教师跟随学生到实习单位,及时的发挥学校对学生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并能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同时根据教学需要,企业选派技师、高级技师或者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学校学生专业课和生产实习课
4、兼职教师的培养、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參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
1、“订单”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招生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习模式
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年,第3年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
6.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关键词]中职学校 实施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1-0239-01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如何有效地实施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轰轰烈烈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同时也在如火如荼地探索着校企合作方式,但校企合作推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政府方面
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缺失与滞后,以及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校企合作不深入、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受政策导向的影响,各级政府的支持引导在职教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政府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联合辦学、制定人才规划的作用缺位,学校经费短缺,政府管理多头等问题成为校企合作的障碍,没有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
2、企业方面
中职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实践,其中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重要的环节。如果学制三年,往往第三年便要与企业合作。企业很难预测一年后的用工情况,而且企业往往用人现用工现到劳动市场招工,所以企业不愿提前招工。企业用工大部分是流水线用工,有些工作本身也不注重技术等级,不注重是否受过专业教育,企业产品有订单的话就用工急,不待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结束就招学生入厂,无法保证学生的培训质量。同时企业用工量有限,学校需要不断地寻找伙伴和用工单位。学生的随意流失也会给企业造成被动和负面影响,有些不愿参与校企合作。
3、学校方面
中职学校的专业是根据国家职业院校教学计划来设置,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教材一般5年一换。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学校无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一般为2至3年,致使办学质量和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劳动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民办职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而学生择业心理期望值高,与学校培养的企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实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相矛盾,双方的期望目标存在较大差异。
4、校企间因素
目前校企合作大多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主动找到学校寻求合作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在已有的合作中也往往停留在项目支持,提供是实习设备和实习基地,员工培训,指导教师培训等地层面上,远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的目标,没有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机制。
二、校企合作的措施
1、争取政府政策、资金支持等。校企双方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和具体经办机构,学校由校企合作部门负责、企业由人力资源部或技术部门负责,落实双方联系人,有效执行政府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
2、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管理与课程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企业需求,改变原来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并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达到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在学习基础课程和共同课程的基础上,把专业课程细化,按照分类,实行单一模块强化学习。在课程开设和教材编排上要认真分析专业岗位技能入手,以“一技之长”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
3、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
保持企业和学校之间良好的联系和沟通。学校不能将学生完全的推给企业,应派专业教师跟随学生到实习单位,及时的发挥学校对学生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并能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同时根据教学需要,企业选派技师、高级技师或者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学校学生专业课和生产实习课
4、兼职教师的培养、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參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
1、“订单”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招生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习模式
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年,第3年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
6.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