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高三一学期第一轮系统、详细、全面的复习,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二轮复习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与高考成绩有着密切联系。笔者观察到有些教师在二轮复习中,通过不断地让学生考试、做模拟卷,然后教师分析卷子,学生订正错题的循环模式,考前的三四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学生做了大量试题,却没做到考试的那道题,高考成绩还是不理想。这说明高考复习虽然离不开做题,但一味地做题赢不了高考。所以,二轮复习要寻求有效的复习策略,笔者认为,重点要落实以下三个方面。
一、梳理知识,注重联系迁移与拓展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能力。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可以体现高考试题的公平性原则,也能很好地体现教育的导向,因此在高考试卷中,基础的主干知识往往占到65%~70%。所以教师在二轮复习中仍然要依据课本,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但要注意这个阶段不能简单地重复课本知识,要根据考纲对课本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进行归类和整合。
1.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
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地理基础知识的网络,重视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链。如气候知识,在《考试说明》“考试范围”的第一部分中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第六部分中有“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对这两个知识条目,复习时可以串联在一起,形成如下知识链: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影响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使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温与降水的组合(气候特征)→形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普遍性)→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部和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特殊性)→非洲东部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特殊性)→除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外,洋流、地形对局部地区气候也有影响等等。按照以上这条知识链把有关气候的知识从普遍到特殊梳理清楚,尤其要注意几个特殊气候区的位置、成因,因为高考试题的切入点常常会落在特殊性的地方。
2.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高考考查学生的基础主干知识,但很少出现与课本上同样的案例,所以梳理课本知识时,要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如在复习荒漠化内容时,应该把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南方地区的红漠化、云贵高原的石漠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成因的异同、形成的危害、治理的措施三方面探究。要对同类的地理问题进行归类,并做好知识的迁移、拓展、运用,使之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稳中有变,变中创新”的高考试题。
3.把课本中的地理原理与生活、时事联系起来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导向,纵观每年各省区的高考地理卷,都体现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特征,选材从自然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入手,这类试题在难度上不是很大,但能够考查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如2013年福建卷第9~10这组选择题,考到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这是现实存在的现象,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旅游过的人都看到过,试题让学生判断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意在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对现实中的自然现象进行鉴定。再如2013年高考全国卷第36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请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这是从当前我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空气质量问题选取题材,试题用了一个相对开放的设问,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充分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二轮复习中,要对近年比较热门的且和地理有关的现象和事件,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分析讨论,因为这些现象和事件都可以成为地理命题的显性或隐性题材,学生要能用课本中的地理原理来解释这些现象和事件。
二、提升能力,重点是读图析图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特的知识载体,集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以及考试形式于一体,因此地图始终是历年地理高考的考查重点。浙江省2013年文综试卷地理部分11道选择题,有6幅图,充分凸现了地理的学科特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试卷考查的形式和要求来看,高考对地图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正确地图信息的基本技能;二是利用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利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是高三地理复习中学生必须掌握和提高的基本技能。二轮复习中,下面四类图要进一步强化训练。
1.经纬网图
这是记忆性的知识,所以要学生反复练习,要做到世界和中国任何一个小区域,给你经纬网图,都能熟练判断出具体位置。虽然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经纬网读图的要求逐渐降低,但在复习中,这部分的训练还是应该落实的。如在中国地理复习中,可利用小区域经纬网图,进行区域主要特征的综合复习,列出一些地区的经纬度,(132°E~135°E,48°N~49°N)、(104°E~107°E,29°N~31°N)、(85°E~95°E,28.5°N~29.5°N),要求学生首先判断出具体位置,然后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主要地形区名称;②地形特征;③气候类型、特征、年降水量;④主要资源;⑤主要农作物;⑥发展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通过这六方面的分析,可以把一些主要区域特征概括起来,让学生充分了解某个区域作为高考试题“载体”的基础条件。
2.等值线图
这类图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灵活性很大,试题设计时通过一幅等值线图可以多方面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考查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值线图的读图技巧,对各种情境的等值线图进行正确判断,并解决其中的地理问题,特别是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如修路,沿等高线修工程量小,投资少,比较安全;引水自然是从高处往低处引;泥石流、滑坡与地形地势及降水有着密切关系等等,要培养学生把生活实践知识用于读图分析之中。 3.地球运动图
这是大部分文科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图,浙江省近两年对这类题考查的难度有所下降,但还是有一道4分的选择题。近两年地球运动试题的形式较前几年有些变化,试题题干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出现,没有示意图,这给文科学生其实是增加了难度,如果有示意图,学生可以把读取的信息在图上分析一下,或进行图形转换,但无示意图的情况下,因为文科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强,通过题干文字信息无法自己画出正确的示意图,从而给答题带来障碍。因此,在二轮复习时,教师要反复让学生练习地球运动不同的题型,笔者曾采用每天一题的方式让学生多练、多画、多思考,熟能生巧,慢慢地学生对这类试题就不怕了,读图析图能力、图形转换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渐渐得到提升。
4.坐标图
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地理试卷选择题的6幅图中4幅是坐标图,对于坐标图学生不会感觉难,但容易错。一是横纵坐标单位不一致时学生易错;二是当学生习惯的横纵坐标变换时易错;三是坐标图变形为三角坐标、四方形坐标时,学生分析判断过程中会出现思考不周而出错;四是坐标图的题型,通常在图和题干信息中隐含着已知条件,学生往往会因信息获取不全而导致做错试题。因此,二轮复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各类坐标图仔细阅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各种不同图形的读图方法与技巧。
三、注重方法,掌握答题技巧和规律
二轮复习,在梳理好知识的同时,还是要做一些模拟试题,使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和答题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但不要片面追求题量,重要的是练习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归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规律。
1.选择题
按照往年的情况,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只有11道选择题,每题4分,分值较大,要取得高分,选择题的正答率高是关键。一般地理单项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明显错误的,还有一个选项则具有迷惑性,它和正确选项之间往往让学生难以抉择,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迷惑性”选项的一般呈现形式:①有的选项作为一句独立表达的话语是正确的,但与题干的要求不符合;②有的选项虽然是题干提出问题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③有的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因果关系倒置了;④有的选项前半句话是正确的,而后半句就不对了;等等。
2.非选择题
文综试卷地理的非选择题虽然只有两道,但分值有56分,所以学生答好非选择题很重要。非选择题的解答要提高得分率,首先要从审题开始,要从试题中获取正确有效的信息,理解试题的考查要求。其次,调动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书写答案。第三,阐述问题时用词要规范,思路要清晰,回答要全面。对一些是似而非的问题复习时一定要理清楚,如很多学生对热量、光照两个概念分不清,错误地认为热量丰富的地方光照时间一定长,光照条件好的地方纬度肯定低等等;还有学生经常错误地认为沿海地区都有湿润气流带来充沛的降水;有的学生在回答人文地理试题时,用词不够贴切,如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这三个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但很多学生往往通用,主要是对产业不了解,所以对三个词真正的意思不明白。第四,要掌握不同问题的解题思路,如交通运输中选线路的问题,要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应包括流量、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
3.平时练习严格要求
教师应要求学生书写字迹工整,且字不要过大,过大考试时容易超出答题区域;也不要过小,过小阅卷老师看不清楚;字迹颜色过分浅也不好,因为考生的答题卷是扫描到电脑上让阅卷老师批阅的,因此字迹颜色过分浅容易不清楚。这些规范都要在平时对学生进行练习,考试时才能正常发挥水平。
总之,高考是融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性考试。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良成绩,除了知识、能力和方法之外,还需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具有好心态的前提是学生要有自信,每个学生的现状不管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教师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定位,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高考目标,激发学生以平和积极的心态投入考试,充满自信,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地为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而努力。
一、梳理知识,注重联系迁移与拓展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能力。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可以体现高考试题的公平性原则,也能很好地体现教育的导向,因此在高考试卷中,基础的主干知识往往占到65%~70%。所以教师在二轮复习中仍然要依据课本,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但要注意这个阶段不能简单地重复课本知识,要根据考纲对课本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进行归类和整合。
1.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
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地理基础知识的网络,重视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链。如气候知识,在《考试说明》“考试范围”的第一部分中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第六部分中有“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对这两个知识条目,复习时可以串联在一起,形成如下知识链: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影响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使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温与降水的组合(气候特征)→形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普遍性)→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部和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特殊性)→非洲东部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特殊性)→除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外,洋流、地形对局部地区气候也有影响等等。按照以上这条知识链把有关气候的知识从普遍到特殊梳理清楚,尤其要注意几个特殊气候区的位置、成因,因为高考试题的切入点常常会落在特殊性的地方。
2.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高考考查学生的基础主干知识,但很少出现与课本上同样的案例,所以梳理课本知识时,要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如在复习荒漠化内容时,应该把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南方地区的红漠化、云贵高原的石漠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成因的异同、形成的危害、治理的措施三方面探究。要对同类的地理问题进行归类,并做好知识的迁移、拓展、运用,使之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稳中有变,变中创新”的高考试题。
3.把课本中的地理原理与生活、时事联系起来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导向,纵观每年各省区的高考地理卷,都体现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特征,选材从自然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入手,这类试题在难度上不是很大,但能够考查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如2013年福建卷第9~10这组选择题,考到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这是现实存在的现象,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旅游过的人都看到过,试题让学生判断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意在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对现实中的自然现象进行鉴定。再如2013年高考全国卷第36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请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这是从当前我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空气质量问题选取题材,试题用了一个相对开放的设问,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充分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二轮复习中,要对近年比较热门的且和地理有关的现象和事件,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分析讨论,因为这些现象和事件都可以成为地理命题的显性或隐性题材,学生要能用课本中的地理原理来解释这些现象和事件。
二、提升能力,重点是读图析图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特的知识载体,集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以及考试形式于一体,因此地图始终是历年地理高考的考查重点。浙江省2013年文综试卷地理部分11道选择题,有6幅图,充分凸现了地理的学科特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试卷考查的形式和要求来看,高考对地图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正确地图信息的基本技能;二是利用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利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是高三地理复习中学生必须掌握和提高的基本技能。二轮复习中,下面四类图要进一步强化训练。
1.经纬网图
这是记忆性的知识,所以要学生反复练习,要做到世界和中国任何一个小区域,给你经纬网图,都能熟练判断出具体位置。虽然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经纬网读图的要求逐渐降低,但在复习中,这部分的训练还是应该落实的。如在中国地理复习中,可利用小区域经纬网图,进行区域主要特征的综合复习,列出一些地区的经纬度,(132°E~135°E,48°N~49°N)、(104°E~107°E,29°N~31°N)、(85°E~95°E,28.5°N~29.5°N),要求学生首先判断出具体位置,然后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主要地形区名称;②地形特征;③气候类型、特征、年降水量;④主要资源;⑤主要农作物;⑥发展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通过这六方面的分析,可以把一些主要区域特征概括起来,让学生充分了解某个区域作为高考试题“载体”的基础条件。
2.等值线图
这类图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灵活性很大,试题设计时通过一幅等值线图可以多方面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考查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值线图的读图技巧,对各种情境的等值线图进行正确判断,并解决其中的地理问题,特别是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如修路,沿等高线修工程量小,投资少,比较安全;引水自然是从高处往低处引;泥石流、滑坡与地形地势及降水有着密切关系等等,要培养学生把生活实践知识用于读图分析之中。 3.地球运动图
这是大部分文科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图,浙江省近两年对这类题考查的难度有所下降,但还是有一道4分的选择题。近两年地球运动试题的形式较前几年有些变化,试题题干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出现,没有示意图,这给文科学生其实是增加了难度,如果有示意图,学生可以把读取的信息在图上分析一下,或进行图形转换,但无示意图的情况下,因为文科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强,通过题干文字信息无法自己画出正确的示意图,从而给答题带来障碍。因此,在二轮复习时,教师要反复让学生练习地球运动不同的题型,笔者曾采用每天一题的方式让学生多练、多画、多思考,熟能生巧,慢慢地学生对这类试题就不怕了,读图析图能力、图形转换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渐渐得到提升。
4.坐标图
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地理试卷选择题的6幅图中4幅是坐标图,对于坐标图学生不会感觉难,但容易错。一是横纵坐标单位不一致时学生易错;二是当学生习惯的横纵坐标变换时易错;三是坐标图变形为三角坐标、四方形坐标时,学生分析判断过程中会出现思考不周而出错;四是坐标图的题型,通常在图和题干信息中隐含着已知条件,学生往往会因信息获取不全而导致做错试题。因此,二轮复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各类坐标图仔细阅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各种不同图形的读图方法与技巧。
三、注重方法,掌握答题技巧和规律
二轮复习,在梳理好知识的同时,还是要做一些模拟试题,使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和答题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但不要片面追求题量,重要的是练习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归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规律。
1.选择题
按照往年的情况,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只有11道选择题,每题4分,分值较大,要取得高分,选择题的正答率高是关键。一般地理单项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明显错误的,还有一个选项则具有迷惑性,它和正确选项之间往往让学生难以抉择,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迷惑性”选项的一般呈现形式:①有的选项作为一句独立表达的话语是正确的,但与题干的要求不符合;②有的选项虽然是题干提出问题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③有的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因果关系倒置了;④有的选项前半句话是正确的,而后半句就不对了;等等。
2.非选择题
文综试卷地理的非选择题虽然只有两道,但分值有56分,所以学生答好非选择题很重要。非选择题的解答要提高得分率,首先要从审题开始,要从试题中获取正确有效的信息,理解试题的考查要求。其次,调动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书写答案。第三,阐述问题时用词要规范,思路要清晰,回答要全面。对一些是似而非的问题复习时一定要理清楚,如很多学生对热量、光照两个概念分不清,错误地认为热量丰富的地方光照时间一定长,光照条件好的地方纬度肯定低等等;还有学生经常错误地认为沿海地区都有湿润气流带来充沛的降水;有的学生在回答人文地理试题时,用词不够贴切,如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这三个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但很多学生往往通用,主要是对产业不了解,所以对三个词真正的意思不明白。第四,要掌握不同问题的解题思路,如交通运输中选线路的问题,要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应包括流量、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
3.平时练习严格要求
教师应要求学生书写字迹工整,且字不要过大,过大考试时容易超出答题区域;也不要过小,过小阅卷老师看不清楚;字迹颜色过分浅也不好,因为考生的答题卷是扫描到电脑上让阅卷老师批阅的,因此字迹颜色过分浅容易不清楚。这些规范都要在平时对学生进行练习,考试时才能正常发挥水平。
总之,高考是融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性考试。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良成绩,除了知识、能力和方法之外,还需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具有好心态的前提是学生要有自信,每个学生的现状不管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教师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定位,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高考目标,激发学生以平和积极的心态投入考试,充满自信,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地为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