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地理环境圈,以社会环境为背景,以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以群众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在办好学校,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校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以把学校建成“师生最向往的地方,孩子生动活泼的乐园,像家园那样充满亲情,像花园那样美丽,像文化宫那样时时吸引家长和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从物态文化,管理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入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克服困难,提升办学效益。
一、优化校园物质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物质会通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我校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就坚持把环境作为实施教育影响的重要途径。学校张扬自然环境美,更强化人文环境给人激励作用。走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青翠的树木,四季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典雅的橱窗,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学生书画作品,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校园可谓成了一部立体可愉悦的教科书。走进各班教室,浓郁的班级文化扑面而来。在教室的墙壁上,老师和同学们用爱心和巧手共同创建了一个情趣盎然、快乐无边的学习环境,他们把《小猫钓鱼》、《猴子捞月》、《狐狸和小白兔》、《神奇的宇宙》等画面生动、传神地再现在大家眼前,使整个教室荡漾着童心,充满着童趣,使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就仿佛置身于童话乐园中。一年级的“展望未来”、二年级的“儿童春放”展现了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三年级的“丰收图”上的累累硕果象征着孩子们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所取得的丰硕成绩;四年级的“雨后春笋”、五年级的“春日艳阳”、六年级的“学海泛舟”是孩子们成长的象征,鞭策着孩子们不懈努力,奋发向上,勇于进取。在教室前黑板的正上方国旗的召引下,各班制订了适合自己的班风,同时,孩子们也根据班级特点,自己动手构起了成长乐园,这些乐园把孩子们每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记载入表,促使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评比、互相竞赛,促进孩子们健康地成长,愉快地学习。在班级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孩子们知礼、懂礼,学会了宽容,品尝了快乐,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树立和形成学校校园精神
1.坚持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时事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几年来,我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改革开放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新学期升旗、开学典礼、学生表彰大会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了“秉承传统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和“国不可辱、民不可欺、我当自强”教育活动;以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为主题,开展了“我看改革开放,我看学校发展”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勤奋学习、爱国爱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持续开展了“塑造文明学生形象”活动,开展了“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爱老、敬老、助老”系列读书活动、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坚持“爱心救助”、“手拉手”、“一助一”、“环保卫士”、“学雷锋讲奉献”、“文明班级评选”、“五星级学生评选”等活动。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
3.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建学习型校园,做学者型教师”活动,引导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教师基本功比赛、师德论坛、“今天我怎样当老师”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学生中我们开展了“我为校园添一绿”、“认养一块绿地(一棵树)”“星级学生评比”、“班级文化建设”、“文明班级评选”等活动,激发了他们爱我校园、美化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用先进文化覆盖整个校园。我校充分利用校红领巾广播电站、宣传栏、校报、读书征文比赛,文学、心理等文化讲座和法制、安全、交通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校园到处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最有礼貌的孩子评选活动、读书、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以及广播站每周的“晨风音话”、“安全红绿灯”、“阳光之路”等节目,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弘扬了先进文化,营造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先进文化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文化艺术活动对于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陶冶学生情操有着重要作用。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艺术团体的建设,成立了学生鼓号队、合唱团、小记者站及美术、数竞、作文、田径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我校统一利用早读前及课前5分钟的时间诵读古诗,让诵读之声在校园响起,让所有的孩子陶醉在充满诗香的校园中;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合唱比赛、广播操比赛、田径单项竞赛、六一文艺汇演以及书法、绘画、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
总之,在农村小学硬件建设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要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行之有效,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缩短与城市学校的差距,除了正面教育,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但却是稳定渐进的,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
一、优化校园物质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物质会通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我校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就坚持把环境作为实施教育影响的重要途径。学校张扬自然环境美,更强化人文环境给人激励作用。走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青翠的树木,四季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典雅的橱窗,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学生书画作品,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校园可谓成了一部立体可愉悦的教科书。走进各班教室,浓郁的班级文化扑面而来。在教室的墙壁上,老师和同学们用爱心和巧手共同创建了一个情趣盎然、快乐无边的学习环境,他们把《小猫钓鱼》、《猴子捞月》、《狐狸和小白兔》、《神奇的宇宙》等画面生动、传神地再现在大家眼前,使整个教室荡漾着童心,充满着童趣,使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就仿佛置身于童话乐园中。一年级的“展望未来”、二年级的“儿童春放”展现了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三年级的“丰收图”上的累累硕果象征着孩子们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所取得的丰硕成绩;四年级的“雨后春笋”、五年级的“春日艳阳”、六年级的“学海泛舟”是孩子们成长的象征,鞭策着孩子们不懈努力,奋发向上,勇于进取。在教室前黑板的正上方国旗的召引下,各班制订了适合自己的班风,同时,孩子们也根据班级特点,自己动手构起了成长乐园,这些乐园把孩子们每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记载入表,促使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评比、互相竞赛,促进孩子们健康地成长,愉快地学习。在班级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孩子们知礼、懂礼,学会了宽容,品尝了快乐,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树立和形成学校校园精神
1.坚持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时事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几年来,我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改革开放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新学期升旗、开学典礼、学生表彰大会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了“秉承传统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和“国不可辱、民不可欺、我当自强”教育活动;以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为主题,开展了“我看改革开放,我看学校发展”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勤奋学习、爱国爱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持续开展了“塑造文明学生形象”活动,开展了“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爱老、敬老、助老”系列读书活动、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坚持“爱心救助”、“手拉手”、“一助一”、“环保卫士”、“学雷锋讲奉献”、“文明班级评选”、“五星级学生评选”等活动。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
3.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建学习型校园,做学者型教师”活动,引导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教师基本功比赛、师德论坛、“今天我怎样当老师”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学生中我们开展了“我为校园添一绿”、“认养一块绿地(一棵树)”“星级学生评比”、“班级文化建设”、“文明班级评选”等活动,激发了他们爱我校园、美化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用先进文化覆盖整个校园。我校充分利用校红领巾广播电站、宣传栏、校报、读书征文比赛,文学、心理等文化讲座和法制、安全、交通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校园到处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最有礼貌的孩子评选活动、读书、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以及广播站每周的“晨风音话”、“安全红绿灯”、“阳光之路”等节目,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弘扬了先进文化,营造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先进文化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文化艺术活动对于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陶冶学生情操有着重要作用。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艺术团体的建设,成立了学生鼓号队、合唱团、小记者站及美术、数竞、作文、田径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我校统一利用早读前及课前5分钟的时间诵读古诗,让诵读之声在校园响起,让所有的孩子陶醉在充满诗香的校园中;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合唱比赛、广播操比赛、田径单项竞赛、六一文艺汇演以及书法、绘画、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
总之,在农村小学硬件建设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要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行之有效,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缩短与城市学校的差距,除了正面教育,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但却是稳定渐进的,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