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话题“创新与发展”深度演绎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zsx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导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集体、个人,如果没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只会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势必为历史所淘汰,被后来居上者所取代。只有坚持创新,我们才能掌控未来,占领发展的制高点,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创新与发展”一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热点。“创新与发展”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相关联。常言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高考作文与“创新与发展”也有着相等的外延!
  演绎素材
  谈创新发展,习近平的这些话掷地有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強,惟创新者胜。
  ——2013年10月21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
  ——2014年6月3日,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2018年7月1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解  读
  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了创新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这就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一直就在创新道路上奋力求索,古代璀璨的文化和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今天焕发着青春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一不是这种创新精神的结晶。中华文明能够传承五千年始终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无不是因为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
  二、创新才能造就持续发展。发展需要诸多因素,但创新是最核心的要素。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才能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就需要我们抛弃陈旧的发展理念,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瞄准国际创新趋势、新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使我们的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都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所以,提高科技水平,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创新发展的最有力的保障。
  “中国智造”全力抗“疫”显现中国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智造”再次展现出了震惊世界的实力。10天建成一座现代化医院、无人机成为农村阻击疫情的“奇兵”、机器人奔忙在防疫一线、热成像锁定疑似病患……种种科幻电影般的场景不断刷新着“中国智造”的形象,坚定着中国人民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也展现出中国经济的极强韧性……
  人工智能集体抗疫大显身手
  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术为临床专家提供基于CT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状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等服务,消毒机器人360度无死角消毒,巡逻机器人降低医护和社区人员感染风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一线中,人工智能大显身手,极大地提升了防疫效率,降低了抗疫风险。
  智能诊治提高诊治疾病时效
  为减少医院交叉感染风险,实现快速精准诊断及分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开发上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可实现病变区域的自动检测,2至3秒就能完成定量分析。
  与时间赛跑,超级计算机提供药物虚拟筛选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支撑,助力科研工作者尽快认知病毒、研发药物,在基因测序、药物研发、病毒结构分析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加速研究进度。
  远程非接触式系统全面发力
  提升关键物资生产调配能力,工业互联网全方位保障。依托工业互联网,构建疫情防护物资、医疗器械、重点原材料数据动态采集平台,建立健全跨部门应急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了关键物资生产调配的高效化、科学化、精准化。
  大数据防控彰显高科技威力
  疫情期间,涌现出大量的肺炎防控平台,如,“确诊患者交通工具同乘查询系统”“疫情数据实时更新系统”“发热门诊分布地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测评估系统”等。基于大数据技术,实时推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信息,查找所有涉及的交通密接者信息,便于街镇进一步对密接者进行管理,提升发现密接者和管理密接者的防控手段。   解  读
  一、人工智能乃是人脑的延伸。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工具是人手的延长”,那么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人脑的延伸”。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人工智能帮助我们的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分担”了许多的脑力劳动,是抗击疫情的“功臣”。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完成任务达到了高效化、科学化和精准化——在这一点上甚至超越了人类自身,这充分证明了现代科技的巨大能量和威力。所以说,现代科技是今天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
  二、现代科技更是人手的延长。人工智能更是人类“手”的延长。人们依靠科技这双手可以做我们自己做不到、不能做、风险高、难度大的事,这次抗击疫情中人工智能的作用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在化工、勘探、潜水、天文、考古、军事等领域,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甚至决定我们在这些领域的成败。所以,国家未来的发展就应当押在科技这枚棋子上。没有核心科技,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三、科技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毛泽东有这样两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若在古代,这只能是神话,但在今天,它却是事实。今天我们与古人的衣食住行通讯方式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在以加速度发生着,这都是科技的力量!交通的便捷使“分离”不再成为今天文人最愁苦的事,通讯的便捷也使“家书”不再是“抵万金”的珍品……科技改变的,其实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有思想、文化乃至意识形态!
  十八大以来,科技发展多项指标世界领先,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基础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居世界前列,铁基超导材料保持国际最高转变温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光子纠缠世界领先,中微子振荡、干细胞等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悟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上海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为我国开展世界级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战略高技术研究捷报频传。超级计算机连续10次蝉联世界之冠,采用国产芯片的“神威·太湖之光”获得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奖“戈登·贝尔”奖,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天宫”“神舟”“嫦娥”“长征”系列等重要成果,北斗导航进入组网新时代,载人深潜、深地探测、国产航母、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纳米催化等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创新引领产业向高端迈进。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海水稻等世界领先,移动通信、语音识别、新能源汽车、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掘进装备等跻身世界前列,集成电路制造、大型船舶制造装备、C919大型客机、高档数控机床等加快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龙门五轴机床、8万吨模锻压力机等装备填补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芯片实现商业应用,超导磁共振等医疗器械实现国产化替代,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疫苗研制、重大新药创制等改善民生福祉。
  国家创新体系在不断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形成系统布局,在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评价奖励等方面大胆改革,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成长。
  解  读
  一、科技发展体现发展理念的转变。中国科技事业的历史性突破体现了中国人在发展理念上的巨大改变,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我们有条件、有能力追赶甚至超越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从而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已在物理、化学、航天、交通、能源、农业、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相信未来的发展更是未有穷期。
  二、科技硬核带动新型经济的提速。中国近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动因要归功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航天、通讯、电子、能源、农业、医疗等行业的纷纷崛起,带动了经济的腾飞,使中国经济中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发展理念。中国不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更要成为一个“科技大国”乃至“科技强国”,以科技驱动经济高效发展。
  三、科技要重点突破又要全面开花。科技创新,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全面开花;既要立足于当下,又要放眼于未来;既要有高精尖的发展项目,又要关注国计民生百姓福祉;既要有论文上的傲视全球,又要有应用上的世界顶尖……这才是国家需要人民企盼的科技創新,这才是将科技与国家命运人民幸福完美关联。不能让科技成为云端上的舞蹈,而要让它更接地气,让人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它的好处,从而更热爱科学,更愿意献身科技!
  “祖国需要,我就去做”:科技报国,誓言无声
  每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得主。
  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一位又一位科学巨匠的名字闪耀在这份荣誉的榜单。掌声,鼓舞着一项项光照千秋的重大突破;鲜花,掩映着一座座彪炳史册的时代丰碑。
  1999年以来,共有33位杰出科学家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以亲身行动阐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斗不息、创新不止。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
  生于1926年,在炮火和动荡中走过了少年和青年的黄旭华,立志科学救国。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他隐姓埋名、以身许国,阔别家乡30载。黄旭华说,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就知道这将是他一辈子的事业。   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
  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一个个尖端技术问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黄旭华说。
  一代代科学家逐梦奋斗,一批批报国者誓言无声。
  明天天气怎么样?当人们掏出手机,自由享受天气预报带来的便利时,有一位科学家的贡献应该被永远铭记。
  曾庆存提出的“半隐式差分法”,是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这一算法至今仍是世界数值天气预报核心技术的基础。
  如今,3天预报准确度可达70%至80%,在我国华南地区,可提前3至4天对台风路径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报。
  2009年,年事已高的曾庆存仍然“金点子”不断,他与其他科学家萌生了建立“地球模拟器”的想法。2018年,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破土动工,将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
  曾庆存总是把“国家需要”挂在嘴边、放在心上,他时常用一句话勉励和要求自己:“为人民服务,为真理献身,凭黄牛风格,具赛马精神。”
  解  读
  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热爱。两位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将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无缝对接,祖国需要什么我就奉献什么。为了祖国的国防建设,黄旭华隐姓埋名以身许国,将自己的大好年华全部投入到了研制核潜艇的事业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为祖国的安全作出巨大贡献。曾庆存院士则以自己独特的方法进行天气预报,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二、不追求名利只为祖国发展。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以身许国,阔别家乡30载”。当人们掏出手机,自由地享受天气预报带来的便利时,又有多少人知道“曾庆存”这样一位气象学家的名字?“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这就是黄旭华!“为人民服务,为真理献身,凭黄牛风格、具赛马精神。”这就是曾庆存!他们是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三、创新要靠智慧靠勤奋。两位老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期都是國家科研条件比较落后的时候,但是他们靠最简陋的运算工具、最“土”的科研方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尖端技术难题,进而获得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成果。这就告诉我们:任何创新成果的取得,不是都凭借各种优越的条件,不都是依靠物质上巨大的投入,靠的是科技工作者坚定的信念和辛劳的汗水,靠的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全身心的投入和勤奋踏实的工作!
  时文链接
  以科技创新筑牢强国之基
  姜  赟
  让当科学家成为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必然群英荟萃,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必然群星闪耀。
  近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人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不断出台,让各类创新主体迸发强劲活力。
  新型制浆技术实现砍更少的树造更多的纸,精准测控养殖让虾肥鱼美,创新成矿理论开辟找矿新天地……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落下帷幕,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弘扬科学精神的热潮。人们对获奖科技工作者的致敬、国家对科学家的褒扬,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科技创新的生动注解。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大会上,两位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备受瞩目:一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另一位是“凭黄牛风格,具赛马精神”的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时至今日,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名单中,已有33名科学家。他们始终保持矢志不渝、赶超先进的报国情怀,始终坚守心无旁骛、严谨务实的科研品格,始终砥砺迎难而上、协同攻关的学术信念,不仅推动了中国科研事业的长足进步,也在人们心中建起矢志奉献的灯塔。
  令人欣喜的是,得益于发达的人才根系、良好的成长沃土,我国科技事业青蓝相继、人才辈出。从今年的获奖项目中可以看出,青年人才已成为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与基础研究高度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奖,2019年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比2018年下降2岁,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青年人最具创新潜能,他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激发青年科技工作者胸怀报国富民之志、传承老一辈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攻坚精神,中国科技创新就能不断筑牢强国之基。
  近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人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不断出台,让各类创新主体迸发强劲活力。刚刚过去的2019年,从嫦娥四号登陆月背到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从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到5G商用加速推出,科技体制的锐意改革与科技人员的奋发进取交相辉映,结出丰硕成果,书写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实践证明,只有以改革激活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防止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住,杜绝无谓事务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科技竞赛如同马拉松,又需短道速滑的拼劲。当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推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榜样,洞察变革于端倪,把握先机于初始,引领方向于“无人区”,肩负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激发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是科技界的事,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全社会崇尚知识、热爱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让当科学家成为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必然群英荟萃,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必然群星闪耀。
  (原载《人民日报》2020年1月16日)
  简  析
  这是一篇刊载于《人民日报》的时评。文章通过对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评议,歌颂了中国当代老中青科学家的巨大奉献和突出成就,赞扬了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全新气象,分析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意义,展望了中国科技发展的盛景。文章在分析论证过程中点面结合、叙议结合,论据选用典型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分析时做到评析中肯、议论深刻……这些因素使得此文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值得中学生学习。
  与“新生事物”一起成长!
  徐文秀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只有拥抱新生事物,和新生事物一起成长,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所谓新生事物,就是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从旧事物内部产生,因为克服了旧事物中腐朽落后的东西,汲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所以具有远大前途和未来。新生事物出现之初,并不容易崭露头角。但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言:“任何新生事物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
  回顾新中国成立的这70年,何尝不是一部与新生事物同行,和新生事物一起成长的历史?社会主义中国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发展迸发出活力。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场“第二次革命”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让中国焕发青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实行“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开创出一条光明大道。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从产业扶贫中的“公司+合作社”,到城市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再到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新生事物一桩桩一件件层出不穷,体现出发展不止、变革常新的社会发展规律,刻印下国家与新生事物一起成长的深深足跡。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积极地拥抱新生事物,与新生事物同行,什么时候就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大踏步向前。如今,中国之所以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长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生事物,接纳新生事物,与新生事物同生共长。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新生事物一起成长,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了人类发展的规律,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与新生事物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倾注满腔热情,善于发现和培育新生事物;需要保持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生事物一时的不足与不成熟;需要树立学习创新的精神,融入新生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既保持定力和自信,又注重锐意改革、激励创新,我们一定能不断创造新成就、开辟新境界,为中国赢得璀璨未来。
  (原载《人民日报》2019年11月5日)
  简  析
  这则时评重点评析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和重大成就。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两个轮子一起转。”可以说,制度创新是前提,没有改革开放,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能都无从谈起。而且制度创新是一项牵涉面更广、更容易引发诸多矛盾的事业,所以也就更需要有魄力、有毅力、有耐力。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一定会获得制度创新的胜利!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既环境的安全性。应这种需求,市场上各种住宅楼宇安全设备应运而生,其中最广泛采用的,也最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的设备即
本文针对企业需求,对故障分析与诊断系统的规范和应用进行研究,结合企业的特点,设计了一个适宜的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用于指导公司开展故障纠正活动的实际应用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方法将会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它让小学生在数学课中不仅学到并掌握了相关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而且促进了小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活跃了学习气氛。
本文以重载十字万向联轴器的十字轴为研究对象,利用动力学理论、疲劳强度理论、断裂力学理论以及弹塑性理论等,并综合运用CAE技术和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对重载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十字轴进行疲劳分析和结构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和MSC.Nastran对联轴器的万向节组件进行了非线性静力分析,获得万向节相关零部件的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可知,万向节中应力最大的部位位
数字电视技术目前正逐步成为我国各信息行业发展的重要媒介,它是数字与电视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它的诞生极大程度提高了电子信息处理速率,实现信息的高效率、高稳定性传输,最终
反求工程是从已知对象的测量出发,对测量数据进行分割、组织、几何建模求出对象的几何模型,它被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航天、航空、造船、汽车、医学等领域。  为了解决叶片反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最重要的安全部件,对汽车的安全性能有较大影响。盘式制动系统的制动盘与制动器在制动工况下会由于相对运动而产生干摩擦作用,该摩擦会引起制动系统的振动甚
随着智能设备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支付手段范围的不断拓宽,在高速公路收费过程中,也可以应用互联网移动支付技术.鉴于此,本文以高速公路MTC车道移动支付技术的各项组成部分为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源泉,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经验才能激
近年来,在机械制造管理领域,车间作业调度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机械制造管理系统的设计中,一般都是采取从日程安排入手的方法进行整体规划。即在有限资源范畴内,订立一